耳垢跟你祖先的關係

如果你擁有白人或黑人血統,可能會產生黃色黏稠的耳垢;如果你是東亞人或美洲原住民,可能會產生白色乾燥的耳垢。 

 

  如果你擁有白人或黑人血統,可能會產生黃色黏稠的耳垢;如果你是東亞人或美洲原住民,可能會產生白色乾燥的耳垢。一項針對高加索人與東亞人耳垢的新研究表明,黏稠的黃色耳垢比乾燥的白色耳垢散發更強烈的臭味。

 

  主導研究的費城莫内爾化學物質感官中心研究員、化學家凱瑟琳‧波克普-普里格(Katharine Prokop-Prigge)說:「我們可以單從觀察耳垢取得個體的種族資訊。」研究團隊在瞭解到同一基因控制一個人腋下散發的氣味和耳垢類型後受到啟發,進一步探索不同種族的耳垢是否具有不同的氣味。

 

  莫内爾的化學家喬治‧普雷蒂(George Preti)稱耳垢為「一種被忽視的身體分泌物」。其他研究表明,我們能從一個人腋下散發的氣味判斷其性別和健康狀況等資訊,普雷蒂說:「我們認為耳垢可能也包含類似資訊。」

 

科學家推測,人類的耳垢或許也收集了大量的健康資訊。

 

  最近從一隻藍鯨體內取出的巨大耳垢揭示了牠的生命歷程,包括牠在成長過程中分泌的睪酮、所承受的壓力(透過皮質醇濃度衡量),再到它在游泳時從海水吸收的污染物。科學家推測,人類的耳垢或許也收集了大量的健康資訊。

 

  目前已知在進行血液或尿液檢查以前,耳垢至少能對兩種具異味的疾病發出警告:一種是楓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它會讓患者尿液聞起來有楓樹糖漿的甜味,但實際上是危險且致命的代謝疾病,而另一種同樣可怕的疾病為黑尿症(alkaptonuria)。

 

  至於耳垢為何會產生不同的氣味?事實上,耳垢的乾濕性是由基因密碼中的單一字母(letter)所決定,在很久以前這個字母發生微小轉變讓東亞人擺脫了難聞的腋下氣味和黏稠耳垢。根據201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突變大約發生在2000代人之前,並隨著時間演進逐漸在亞洲各地變得普遍。

 

  如今,大多數東亞人種和幾乎所有的韓國人(北韓濕性耳垢者比例不到1%)都因為攜帶ABCC11基因的變體導致缺少一種化學物質,而細菌通常會吞噬這種化學物質使腋下散發異味。根據統計,大約98%的歐洲人帶有狐臭的基因,連帶包括更黏稠也更臭的耳垢。

 

 

參考報導:Science News

 

圖片出處:Tom Woodward@flickrMarco Verch@flickr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