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她?我不愛她?當下的想法改造了愛的記憶

隨著記憶日漸消退,我們依靠當下的想法來記住過去對他人的感覺。

 

  我們對於一個人的情感,許多時候是基於記憶與當下互動所決定。如果當下的互動會導致記憶被改造成配合當下的情緒,久而久之我們對一個人的愛的記憶也會改變。

 

  發表在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期刊《臨床心理科學》(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論文指出,隨著記憶日漸消退,我們依靠當下的想法來記住過去對他人的感覺,這也延伸到生活中的核心關係:父母。

 

  研究的主要作者、南密西西比大學的研究員勞倫斯‧帕蒂斯(Lawrence Patihis)說:「我們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愛的記憶是自傳式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中最寶貴的部分。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愛的記憶是能夠被改造與扭曲,這不是我們希望成真的事情。」帕蒂希解釋:「如果你改變目前對某人的想法,就可能連帶改變對他們的情感記憶,童年時期對母親的愛的記憶也會如此。」

 

  在第一次實驗中,帕蒂斯與共同作者克里斯托巴爾‧克魯茲(Cristobal S. Cruz)和馬里奧‧埃雷拉(Mario E. Herrera)找來301名線上參與者,他們提示一組參與者寫出母親的正面特質,例如溫暖、慷慨、能幹或提供良好指導;另一組則被提示寫出母親缺乏的正面特質。

 

  所有參與者先完成一份問卷,以評估他們目前對母親性格(如熱情和慷慨)的感受。接著再完成「對父母的愛的記憶問卷」(MLPQ),其中包含十項衡量參與者在不同年齡階段對母親的感受,例如「在一年級整個學年中,你有多長時間感覺自己對母親的愛?」和「在一年級整個學年中,你對母親的愛有多麼強烈?」,這份問卷同樣評估了參與者目前對母親的愛。

 

「如果你改變目前對某人的想法,就可能連帶改變對他們的情感記憶。」

 

  在第一次會談後的第二周和第四周,參與者再度完成這份問卷。結果表明,寫作提示影響了參與者目前的情感以及他們對愛的記憶。具體來說,相較於被提示寫出母親缺乏的正面特質的參與者,那些被提示寫出母親正面特質的參與者更容易回想起一年級、六年級和九年級時對母親的愛。在四周後的後續調查中,這些影響對一年級的記憶持續存在,但對六年級或九年級的記憶沒有影響。

 

  研究還發現,寫作提示的影響不僅僅是參與者情緒變化的結果。在第二次實驗中,另外302名線上參與者重現了研究結果。重要的是,參與者在收到寫作提示以前,他們目前對母親的看法沒有不同,這表明寫作提示的影響並不是因為參與者預先存在的差異所造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開始時評估參與者目前對母親的愛的感受,在隨後八周的實驗操縱中被改變了。研究人員在實驗結束後的後續調查發現,寫作提示的影響力會逐漸減弱。

 

  研究作者計畫擴大研究範圍,希望瞭解這些影響是否同樣發生在其他情緒與目標個體身上,以及人生中的成功經歷是否也會改變童年的情感記憶。此外,研究人員還想知道這些影響是否會影響一個人日後的行為。

 

  帕蒂斯說:「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新的理解,如果我們選擇把注意力集中在負面消極方面,我們當下對這個人的想法將變得比較差,這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造成童年時期的美好記憶逐漸消退。我們想知道對父母重新進行廣泛的評估——也許在生活中,也許在治療中——是否將導致兩代人之間的衝突與隔閡,如果我們想預防這種微妙的記憶改造,就有必要去了解它。」

 

 

參考報導:MedicalXpress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