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流傳千古的不是只有歌曲

《這條路上》描寫詩人北原白秋與音樂家山田耕筰的相遇。

 

  在紛亂的年代,總有令人感佩的情誼,戰國時期有伯牙為鍾子期棄琴,而在近代的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因詩人好友北原白秋的死而葬了作曲的靈魂與天賦,「他死後我再也寫不出好的曲子了。」山田耕筰的眼淚承不住時代的重量不斷滑過臉龐,如同那天他說服北原白秋與他合作時,他滑過琴弦的弓。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述說亂世中珍貴的友誼與真摯的樂曲。北原白秋與山田耕筰的個性大相逕庭,一個放蕩不羈,一個嚴謹自持,兩人的相遇必定得經過一番風火才得以交心,那時正值大正時期,可以說是近代日本最為正常的模樣。大正夾在明治維新與二戰中間,人們的生活開始趨近西方,明治天皇統治下的壓抑氛圍得以暫時放鬆。

 

北原白秋是富商之子,以詩作在戰前享有盛名。

 

  本片雖聚焦兩人的創作,但也不忘刻畫當時日本的日常情狀,我們可以注意到隨著時間推移,劇中人們的穿著有了變化。男性外出時開始穿著西服,但在家中還是以穿著和服為主,而女性則一貫都是穿和服,但到了大正時代女性的穿著也開始改變。北原白秋的女兒就穿著西化的制服。這些畫面都暗示著日本的改變已經展開,思想也逐漸開放,兩人的創作飽涵童真,藉由山田耕筰的曲將北原白秋的詩的傳唱度提高。

 

  地震過後,為了避免訊息傳遞不佳擴大災害,日本開始有了廣播電台,上頭本是播放新聞、天氣預報或地方重要訊息與歌曲,但隨著日本軍國主義興起,它成了軍事與洗腦的吞吐口,不只日本本土,連殖民地也開始有了放送局。這樣的轉變令創作者們如何不心寒?言論自由被限制,與軍國無關的創作不被需要,山田能隨世浮沉尋找箝制的破口,但如此自我的北原如何能忍得住呢?

 

山田耕筰屬於日本最早一批的留德古典音樂家。

 

  歌曲隱含的思想與精神會藉由一遍遍的吟唱鑽至心底,舉凡校歌、社歌甚至軍歌都有他倆的詞曲。本片擅於利用今昔對比來呈現時代的演變與滄桑。在關東大地震後,兩人決定攜手合作,創作撫慰人心的歌曲,他們希望給予人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兩人偶爾並肩而行,偶爾在鋼琴或桌前沙沙寫著,他們的歌曲確實奏效了,他們的童謠風靡千萬人,最終他們望向再度佇立山邊的房屋之際,卻是即將面對又一次的毀壞,但這次不是天災,而是日本對於東亞的侵略、對於歐美的挑釁。

 

  本片的主題《這條路上》的創作過程並非一次到位,北原一次酒醉的嘟囔為這首童謠起了個頭,片中沒有說北原如何創作出這首詩,就直接給了我們它造成的轟動成績,直到最後才將整首詩一句句唸出。這樣的安排也帶出這首歌欲傳達給人們的意旨,路上的一切、走過的風景、遇見的人與物才是每一段旅程的珍貴之處,日本經歷兩次大戰、韓戰帶來的經濟復甦、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回首來時路有太多的傷口,卻也凸顯了民族堅韌,這首童謠已經不再年少,過了一百年它仍紀錄著日本走過的時光,也提醒著人們思索未來的路。

 

放浪兄弟主唱EXILE ATSUSHI重新詮釋的北原白秋+山田耕筰童謠〈この道〉(這條路上)

 

 

 電影資訊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この道)-佐佐部清,2019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