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樹:德國百年老橡樹如何讓孤獨的人終成眷屬

新郎橡樹下的婚禮,約攝於1900年。

 

文|Jeff Maysh 

譯|Mumu Dylan

 

  20年來的每個早晨,卡爾-海因茨‧馬滕斯(Karl-Heinz Martens)都會駕駛著黃色郵務車穿梭在德國北部小鎮奧伊廷(Eutin)的街道。當時間接近中午12點時,馬滕斯會驅車經過數英里的農場和田野,然後進入看不見盡頭的森林深處送信。

 

  現已退休的馬滕斯又被人們稱為「愛情使者」,他受訪時說:「過去人們會記住我的投遞路線,然後到那裡等我,因為他們不相信郵差真的會把信件投遞給一棵樹。」

 

  「新郎橡樹」(Bräutigamseiche)是全歐洲唯一一棵擁有自己的郵寄地址的樹,人們相信這棵有500多年歷史的老樹具有神奇的配對能力,它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封世界各地單身者寄來的徵友信,期望藉此能找到另一半。

 

  根據傳聞,這棵樹和郵差聯手促成上百樁姻緣。雖然馬滕斯的職務被譽為全歐洲最浪漫的工作,但他也曾經是個不相信命中注定的中年離婚者,認為幫許多人促成的關係都只是「幸運巧合」罷了。然而,這是在橡樹也改變他人生以前的想法,後來他也經歷了媲美童話的幸福故事。

 

  1984年,當馬滕斯開始負責為橡樹送信時,柏林圍牆仍然把西德(新郎橡樹的所在地)與東德一分為二,而馬滕斯的個人生活同樣分崩離析。他的婚姻以離婚收場,孤身一人的他只剩下12歲兒子的共同監護權,他說:「那時候我受夠了女人,而且發誓從此不再約會。」馬滕斯有時還覺得這份「送情書」的工作很無趣,經常抱怨人們以為橡樹是他每天唯一要負責的投遞點,但橡樹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他半開玩笑地說,每到中午遊客就會聚集在這裡等待「偷走我的工作時間」。新郎橡樹吸引眾多遊客和德國童話愛好者,因此上級也要求馬滕斯為遊客導覽和講述橡樹的故事。

 

  新郎橡樹因為幫單身者配對而出名。1890年,萊比錫的巧克力製造商愛上這片森林的主人的女兒,但她的父親並不允許。於是,這對戀人在橡樹的樹洞留下寫給對方的情書。最終,女孩的父親改變了想法,並選在這個讓女兒的愛情開花結果的地點舉行婚禮,新娘和新郎在樹枝陰影處親吻彼此,「新郎橡樹」因此得名。馬滕斯說,自那之後其他單身者開始陸續把情書寄過來。

 

全歐洲唯一一棵擁有自己的郵寄地址的樹。

 

  1927年,新郎橡樹的樹洞裡堆滿了信件。郵局做出了一個特殊的決定:給橡樹自己的郵寄地址。德國聯邦郵政公司還豎起10英尺高的梯子通往信箱,方便人們拆信、閱讀和回覆信件,馬滕斯嚴肅地說:「這裡唯一的規則是,如果你拆開了一封信但沒有回應,你就必須把它放回樹上,好讓別人有機會也讀到。」此外,年輕女性深信,如果在滿月時繞著橡樹走三圈並想著愛人,就能在一年之內順利結婚。

 

  多年來,數十對情侶在這棵樹下結為連理,並在樹枝上刻下名字的首字母。例如因為寄信給橡樹而認識彼此的美國女孩和英國軍官,或是因為害羞不敢寄信給橡樹的女孩在朋友擅自代筆寫信後找到了真愛,最終嫁給了一名德國士兵。

 

  當馬滕斯工作做不完或沒心情講童話故事時,他就把這些傳聞印出來發放給遊客。隨著這棵樹越來越廣為人知,以及電台和電視台記者採訪郵差,又促使更多人寫信給橡樹,馬滕斯說:「我通常會帶幾封信來這裡,每天大約五封信。但如果有媒體報導,每天就會收到大約50封信。」橡樹完全沒有收到信件的天數,他印象記得只有少少幾次。

 

  雖然一開始對遊客講故事很難,但透過每天的練習馬滕斯漸漸喜歡上分享橡樹的故事,馬滕斯解釋說:「我一直把這個任務視為莫大榮譽,我被選中做這份工作是因為我很會聊天,而我有個法國人母親。」正是因為郵差這份工作,才讓馬滕斯的人生第一次經歷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一封突如其來的信件。

 

橡樹樹洞裡的信件。

 

  二戰期間,馬滕斯的母親伊薇特(Yvette)還是個少女,她在父母的自助洗衣店幫忙清洗德國軍隊的制服。某天,她的身影吸引了德國軍官的目光,馬滕斯說:「有三個漂亮的年輕女孩在洗衣店附近跑來跑去,他看到其中最小的一個說:『她就是我的真命天女。』那個人就是我的母親。」馬滕斯出生時伊薇特才17歲,她以馬滕斯父親的名字為他取名。戰爭結束後,老卡爾-海因茨消失無蹤,伊薇特以為他戰死了。

 

  幾個月後,老卡爾-海因茨奇跡般地出現在義大利一家軍醫院裡,隨後被轉送回他的家鄉弗倫斯堡養病。伊薇特在馬滕斯很小的時候就把他帶到德國讓他跟父親團圓,但她也很想家渴望重回法國。馬滕斯的祖父母堅持把孩子留在德國,因為當時馬滕斯還是個嬰兒且得了重感冒,並不適合搭火車往返。再加上伊薇特其實也還只是個孩子,最後她同意了男方的建議,將馬滕斯交給父親撫養。於是,馬滕斯在繼母的陪伴下成長,直到12、13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個親生母親住在法國,但根本沒有聯繫她的方式。

 

  馬滕斯回憶說:「我的繼母從前在電信公司工作,父親後來在郵局工作。」1961年,他跟隨父親進入郵局,每天負責把信件分類,以及把遺失的信件退還給寄件人。有一天,馬滕斯大約25歲左右,他的辦公桌上出現一封信寫給他的信,但地址是祖父母的老房子(他和父親很早以前就搬走了),當他看到寄件人的名字時,他整個人愣住了。馬滕斯匆忙地把信拿給上司說:「這封信,是我親生母親寄來的。」他懇求上司(他知道擅自拆信是身為郵差的大忌)希望能親自拆開這封信,他的上司回答:「好吧,你可以在我的見證之下拆開這封信。」

 

  馬滕斯顫抖著雙手閱讀這封信,得知他的親生母親仍然健在,她在信中表示法國軍隊正以搜查逃兵的名義在找他,催促他趕往法國與她見面。當馬滕斯告訴父親這個消息後,他的態度很冷淡只警告他說:「嗯,你知道你在這裡擁有什麼,但你不知道過去後會是什麼樣子。」但他還是發動了汽車開往法國。

 

  當他到邊境跟親生母親碰面時,母親和她的丈夫與異父弟弟來迎接他。就這樣馬滕斯慢慢地和親生母親重建關係,他一年至少會探望她五次,或利用放假的時候陪她,他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切都歸功於一封「幸運巧合」的信件。

 

  1960年代,德國郵政系統經歷一次重大的現代化改革,新的信件分類計畫瞬間把分類信件的工作量從3600人減少至350人。1967年,馬滕斯調派到另一個工作崗位。1972年,他的兒子歐拉夫(Olaf)出生後,他搬到了女友的家鄉奧伊廷。然而,他們結完婚沒過多久關係便開始破裂,兩人也很直接地選擇離婚,沒有太過戲劇性的爭吵。

 

  馬滕斯在38歲時開始為投遞路線很不方便的新郎橡樹送信,過去負責的郵差大多是單身漢,他們時常抱怨每天要特地繞一英里的路去送情書。1950至1960年間擔任「愛情使者」的恩斯特‧普利斯(Ernst Pries)受訪說:「一開始聽到我並沒有很興奮,因為每天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去投遞這些我覺得看起來很愚蠢的信。」

 

卡爾-海因茨‧馬滕斯。

 

  馬滕斯沒有太多時間處理感情的事,儘管他曾經嘗試約會,但住在一個只有兩萬人口的小鎮上,約會對象實在太少幾乎沒有談戀愛的機會。他似乎從來沒有一見鍾情覺得誰是他的真命天女,生活重心圍繞在按時投遞信件、帶寵物外出散步,以及參加當地體育社團部的社交活動。馬滕斯自信地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再婚或找對象,但做這份工作自然見證了許多神奇的愛情故事,使他冰冷的心逐漸融化。

 

  由於東德和西德的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交通越來越方便讓這片森林變得擁擠不堪。為了保護新郎橡樹,林務員在它的周圍設立柵欄,只有馬滕斯的郵務車可以開到樹旁。有一天,馬滕斯爬上可能已經爬過無數次的木梯,當他把手伸進郵袋時發現了一封不尋常的信。

 

  這封信的收件人,是他。

 

  寄件人名叫雷娜特‧海因茨(Renate Heinz),她是一位50多歲的葡萄酒商人。雷娜特也是離婚人士,她的前夫是一名警察,並育有一個成年的兒子。她平常專注在事業上,閒暇時則喜歡看電視,然後她就在電視看到有關新郎橡樹的報導,並看見記者對馬滕斯的訪問,她回憶說:「我坐在電視機前,立刻覺得自己和他擁有某種連結。」當馬滕斯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單身時,她轉身對兒子說:「我要改變這一切!」

 

  雖然她從未做過這類瘋狂的舉動,但雷娜特還是不自覺地在名片背後草草寫下幾行字,然後寄去了新郎橡樹。當馬滕斯讀到這封信,他被雷娜特直率的文字深深吸引,信裡只簡單地寫著:「我想要多瞭解你!」當他注意到寄件人來自離法國邊境很近的薩爾布呂肯時,一切都變得有意義了。

 

  馬滕斯覺得認識新朋友也無妨,而且她給人的感覺像個法國人,他說:「這就是我聯繫她的原因,我打電話給她,跟她說我很懶得寫字。」沒多久,他們就定期經常聊天講好幾個小時電話。

 

  馬滕斯回憶:「那時我的電話費貴得驚人。」

 

  馬滕斯繼續說:「我對薩爾布呂肯不熟,只知道那裡離法國很近。」他計劃下次去探望母親時,順路拜訪雷娜特本人,他心裡不斷告訴自己「只是見個面沒什麼大不了,如果我不喜歡她,也只是開車回家而已」。

 

雷娜特與馬滕斯。

 

  所以在一個週六的早晨,他發動引擎開車前往薩爾布呂肯。薩爾布呂肯是一座被薩爾河一分為二,由十幾座磚石橋連接的巴洛克風格大型城鎮。那天下午,馬滕斯趕到這座城市,他擔心自己可能找不到雷娜特,他說:「我對這裡不熟,所以她得告訴我要去哪個地方碰面,那時也沒有智慧型手機。」雷娜特告訴他往一個大型停車場開,他在那裡看見一個留著烏黑的短髮、身上穿著夏天洋裝的女子獨自站在那裡,馬滕斯心想:「這個人一定是她,她那麼友好且迷人,也不會讓人有尷尬的感覺。」

 

  馬滕斯回憶說:「我們互相喜歡彼此!」約會進行得相當順利,以至於馬滕斯在她的公寓裡住了好幾天。不過事情還沒結束,因為他還是得去探望母親,但他也不想跟雷娜特分開。馬滕斯說:「我必須先告知媽媽,我不是一個人來。」不久後,雷娜特也上了馬滕斯的車,他們從薩爾布呂肯開往法國見母親,這只是他們的第一次約會。

 

  雷娜特和馬滕斯都熱愛美食,雷娜特的工作是品酒師,負責銷售上等的葡萄酒和紅酒。每到夜晚,雷娜特會從公司帶一瓶紅酒回家,邀請馬丁共飲來自阿根廷或南非的濃烈紅酒。一天,他們在餐廳裡喝啤酒,馬滕斯突然說:「其實啊,我們可以結婚啊。」他漫不經心地說出口,假裝這個主意是靈機一動剛想到的。雷娜特聽完很興奮,於是又點了一輪啤酒來慶祝。1994年, 兩人認識五年後,馬滕斯與雷娜特在奧伊廷的市政廳交換戒指完婚。

 

  儘管已經卸下郵差工作,馬滕斯還是經常到新郎橡樹散步。當他抬頭仰望這棵老樹時,平靜地告訴記者:「我們結婚24年了。我的妻子得了肺癌,身體很不舒服,化療已經沒有用。」幾個月後,雷娜特去世了,葬禮選在情人節當天舉行。

 

  馬滕斯在森林裡解釋新郎橡樹如何改變他對「幸運巧合」的看法,他承認說:「我確實相信這棵樹具有某種神奇魔力,一想到這裡我就渾身起雞皮疙瘩。」

 

  如果你孤單又對網路交友感到厭倦,或許也能寫封信寄給新郎橡樹。馬滕斯認為網路約會根本比不上新郎橡樹,他肯定不會參加。他提及德國最受歡迎的線上交友網站,該網站要求會員填寫冗長的問卷,然後依據複雜的演算系統來配對,他說:「在網路世界裡,是無止盡的問題來配對人們;但新郎橡樹靠得是美麗的巧合,如同命中註定那樣。」

 

 

參考報導:Atlantic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