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劇情片:談《大耳無罪》

澳門戀愛‧電影館於2019年8月10至31日期間,推出《第四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今年的焦點導演環節着力於中亞電影大師沙基.迪夫薛福的紀錄片和劇情片,更邀請到導演本人來澳開講大師班,與觀眾分享其創作軌跡。

影展詳情請見連結

 

《大耳無罪》劇照。

 

 

  《大耳無罪》(Tulpan)是擅長拍攝紀錄片的導演沙基‧迪夫薛福(Sergey Dvortsevoy)首部劇情電影,在2008年康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摘下大獎。此片最特別的是,它並非傳統走向的劇情片,故事可能只需花二十分鐘便講完,但故事性不是此片重點。導演在這一百分鐘的電影中,加入大量紀錄片的元素,使電影虛實結合,讓觀眾宛如置身這片異域,一同感受在草原遊牧的喜與悲。

 

  《大》帶有導演之前紀錄片濃厚影子。首幕一群駱駝經過,與導演的處女作《天堂》的結尾(帶著動物遷徙到另一片草原)巧合連結,儼如《天》延續篇。兩部作品背景都在哈薩克草原,攝影亦以大量長鏡頭為主。長鏡頭並非劇情片主流拍攝手法,但導演對自己風格的堅持有合理解釋:「我希望觀眾像和電影裡的角色一起生活,長鏡頭能讓他們更好地進入畫面,感受沙塵和強風。」當亞沙第一次提親離開,與親友驅車回去蒙古包時,手持的鏡頭記錄著大草原的荒涼,小貨車晃動讓畫面更有真實感。下一幕羊群奔跑,到處揚起沙塵,是遊牧民族的日常。

 

《大耳無罪》劇照。

 

  劇情最大的張力是村落中唯一未嫁的姑娘圖班,嫌棄亞沙的大耳朵而不願成親,偏偏亞沙必須娶妻才能得到羊群,而擁有自己帳篷和農場正是他的夢想。看到這種劇情鋪陳,觀眾大概預料接下來亞沙會想盡辦法去討好圖班,望能抱得美人歸,又或者走訪不同村落,看看還有没有未嫁的姑娘。但「圖班嫁給我」(台灣片名)這內容實情僅是支線,圖班從頭到底都没有亮相便可見一斑。主線透過亞沙和他姐姐的一家,展現遊牧民族在草原生活點滴。他姐姐一家幾口都各具特色:兒子喜愛背誦收音機的新聞,女兒不停高聲歌唱民謠,丈夫有點脾氣暴躁。草原天氣經常風雲變色(沙龍捲的畫面極其珍貴),新生羊早夭、獸醫看診等,都和亞沙成親完全扯不上關係,但這不但没有削弱電影可觀性。反讓亞沙這角色更加立體,讓他最終是去是留的決定更具說服力。

 

《大耳無罪》劇照。

 

  看完《大》的觀眾,對亞沙幫羊接生一幕必定印象最深刻。這十分鐘一刀未剪的鏡頭,讓觀眾屏息靜氣,尤其之前曾出現亞沙無法把早夭小羊救活劇情,倍添此幕緊張指數。接生的拍攝難度之高可想而知,不得不稱讚導演勇氣!這幕讓我想到《天堂》裡替駱駝穿鼻孔的血腥畫面,兩段都是以最赤裸手法把遊牧民族面對的日常事寫實地呈現。

 

  導演在訪談表示,這部電影的最終成品只保留劇本初稿兩成內容,其餘八成都是在拍攝時因應現場環境而改變,他亦直諱不喜歡電影完全順著劇本走。作為觀眾的我們,何不暫時放下傳統期待,來品嘗導演精心準備,充滿驚喜的草原饗宴呢?

 

 

電影資訊

《大耳無罪》(Tulpan)-Sergey Dvortsevoy,2008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