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自己的人活得更久也更幸福

新研究顯示,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真心為他人利益而進行社會服務等奉獻行為的人,會擁有更健康的身體狀況。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心血管流行病學的大部分科學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膽固醇、肥胖和心臟結構等常見問題上,但研究員艾瑞克‧金(Eric Kim)則注意到一件特別的事情:生活目標。它會影響健康嗎?如果會,又是如何維護人們的生命與健康?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加拿大十年級學生參與輔導兒童的課外志工活動,發現這些高中生與其他沒有參加志工活動的同學相比,不但體重減輕還改善了膽固醇問題。研究者在《美國醫學會兒科醫學》(JAMA Pediatrics)期刊總結說:「自願幫助他人的青少年也會使自己受益,這為改善健康狀況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另一項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隨機對照試驗也表明,透過「體驗團體」(Experience Corps)計劃讓年長志工輔導孩童後,他們的耐力、記憶力、靈活度和憂鬱問題皆有所改善。金認為一部分歸功於「生活使命感」的影響,他仍在繼續進行觀察研究,希望釐清志工服務如何與為什麼能改善健康問題。迄今為止,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志工服務與健康狀況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估計平均可以降低24%的死亡風險。

 

「當我們從根本上關心個人健康的同時,它也讓我們懂得關懷他人。」

 

  2016年1月,金在《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期刊發表研究發現,進一步說明醫生應該建議所有病患參與志工服務的必要性。金和印第安那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莎拉‧康瑞絲(Sara Konrath)追蹤觀察了7168名50歲以上的美國人,其中只有一部分人在自己社區從事志工服務。對一系列複雜變數進行調整後,他們發現在長達兩年期間內,這些志工更可能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乳癌檢查、巴氏塗片檢查、膽固醇和前列腺檢查,而最重要的是志願服務與住院天數減少38%有關。

 

  康瑞絲說:「結果表明,志願服務者看待個人健康所做出的決定與非志願服務者不同。也就是說,當我們從根本上關心個人健康的同時,它也讓我們懂得關懷他人。」

 

  這項研究發表時,人們起初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畢竟健康出問題的人較少做志工的一部分原因,很可能是他們沒有多餘心力做這些事。康瑞絲長年研究健康狀況與志願服務的關係,她早就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因此除了排除如年齡、性別、種族、民族、婚姻、受教育程度、經濟和醫療保險狀況等社會因素外,金和康瑞絲還透過兩種基本指標(23項功能狀況指標與主要慢性病指標)控制了健康行為、社會整合、壓力、積極的心理因素、性格因素、慢性疾病等健康因素。

 

  康瑞絲說:「關於吸煙影響的研究並非實驗性質,這與研究志願服務的情況相同。這類研究都是基於時間變化來追蹤和觀察人們,瞭解選擇吸煙或自願當志工會產生什麼影響。然而,醫生不假思索地勸告我們必須戒煙,卻忽略人們的日常生活絕大部分與人際關係有關,人際關係的質和量對健康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多年來,我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但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個研究認為志願服務不會對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金說:「我們嘗試把『生活目標』獨立作為一種機制,我們發現這確實解釋了其中一些關聯。但這並不是全部,舉凡性格特質(例如責任感)、社會關係、健康行為——這些都能解釋一部分原因,但無法解釋全部。然而,當這些因素加總在一起時,最後都讓他們減少進醫院的次數。」

 

「如果為了個人健康才去志願服務,很可能不會產生效果,因為動機才是關鍵。」

 

  如何以極低成本或零成本提升公民健康是公共衛生的首要任務,金和康瑞絲認為志願服務或許是一種預防性醫療的新方式,進而降低疾病醫療成本。2012年,6450萬美國志工提供了79億小時的社會服務,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國家和社區服務公司」估計,這些服務的價值約有1750億美元,如果真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這些服務所產生的價值會更巨大。

 

  雖然志願服務能同時提高社會與個人健康,但要應用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與康瑞絲合作後,金發現先前的一項研究結果困擾著他。在一項觀察性研究中,他發現「自我導向型」為動機(例如藉由志願服務解決個人問題)的志工的死亡風險與非自願者相似,金解釋說:「只有那些出於更多外在因素(例如同情弱勢)才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金說:「在看到這項研究前,我會鼓勵每個人(有時間和金錢做這些事的人)都能去當志工,因為這有助於社會與大眾健康,還能降低全國醫療成本。但現在我認為,人們必須有正確的動機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如果為了個人健康才去志願服務,很可能不會產生效果,因為動機才是關鍵。」

 

  康瑞絲表明:「我覺得醫生應該告訴人們社會活動對健康的益處,包括志工服務。」但為了避免因錯誤動機沒產生積極影響,她建議嘗試去做一些你真正關心的事情。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是個高收益、低風險的健康干預方式,但金和康瑞絲仍謹慎地總結現階段的研究成果,他們說:「如果未來的研究證實了我們的發現,那麼鼓勵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計劃可能有其必要性。」

 

 

圖片出處:[email protected]Harsha K [email protected]

 

參考報導:Atlantic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