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97歲哲學家重新思考: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哲學家赫伯特‧芬格萊特在2018年過世,生前最後幾個月拍了一支紀錄片,重新問那個他思考已久的問題:「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美國哲學家赫伯特‧芬格萊特(Herbert Fingarette,1921-2018)。

 

  美國哲學家赫伯特‧芬格萊特(Herbert Fingarette,1921-2018)去世時,大多數人會認為他的一生過得充實且有意義:他與妻子萊絲莉的婚姻持續了70年且相當幸福,作為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哲學教授,他長達42年的教學與寫作事業既有成就,也曾備受爭議──他的著作《酗酒》(Heavy Drinking,1988)稱酗酒為自我控制的問題,而非大眾普遍理解的一種漸進性疾病,出版時遭到醫學界和學術界的批判。

 

  11年後,芬格萊特開始思索一個更沉重的問題:死亡。當時他在出版的著作《死亡:哲學探察》(Death: Philosophical Soundings,1999)得出了與伊比鳩魯學派觀點一致的結論:「在不存在中,死亡沒有什麼值得畏懼。」但二十年後,芬格萊特的想法有所轉變,他認為自己的觀點並不正確,人們畏懼死亡有其道理。

 

《死亡:哲學探察》(Death: Philosophical Soundings,1999)。

 

  短紀錄片《Being 97》(如文末所附影片)拍攝於芬格萊特生前的最後幾個月,講述97歲的哲學家回顧一生、失去讓他生命有意義的摯愛,以及老年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並重新思考那些揮之不去、也許沒有答案的問題。《Being 97》既是傷感的人物描繪,也反映出人類普遍困擾的縮影:為什麼接受死亡這個必然結果如此艱難?

 

  此時的芬格萊特早已退休且身體虛弱,結褵70年的妻子也已經去世七年,他開始適應「孤獨與寂寞」,需要別人幫他完成簡單日常瑣事的生活。他回憶過去的論述說:「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理由懼怕或擔心死亡,因為當你死亡的時候,一切都是虛無。你不會痛苦、不會不快樂,你什麼也感覺不到……所以害怕死亡並不理性。」

 

  但妻子過世後,他感覺自己有一部分也死了,這再度改變他對人生值得活與否的觀點。影片回放了兩人生前不同生命階段的合照,映照出失去伴侶的這七年,芬格萊特所承受的回憶與思念。

 

  他接著說:「我現在認為那不是個好的表述,因為我覺得找出人為何害怕死亡的原因很重要,我為什麼會擔心呢?我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問自己:『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在這場論證中我肯定遺漏了什麼。』」儘管芬格萊特知道「沒有一個好的答案」,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嘗試再度深入思考,尋求一個更好的答案。

 

  請看這部很短卻相當具有啟發性的紀錄片:《Being 97

 

影片資訊

Being 97》-Andrew Hasse,2018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