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蘇萊曼:巴勒斯坦三部曲

伊利亞蘇萊曼《韶光在此停駐》劇照。

 

  第56屆金馬影展一共開設了三大導演的專題回顧,分別是米丘曼契夫斯基、周防正行與伊利亞蘇萊曼。在這三位導演的作品回顧單元裡,最讓筆者喜愛的是戲劇感最低的伊利亞蘇萊曼(Elia Suleiman)。

 

  伊利亞蘇萊曼在巴勒斯坦三部曲的拍法,是刻意去除古典敘事的三幕劇結構,將解說性臺詞降至最低,在寫實電影的基礎上達成敘事的精簡化,再以多名角色作為影像的核心述說他們的故事,最後在電影中加入荒謬的敘事手法,諷刺、鞭笞、調侃人際間的衝突與人世間的紛爭。這些富有戲劇性、突然衝進原本敘事結構的荒謬情節,稍稍舒緩了電影敘事結構的鬆散,增加了電影本身的戲劇性,這樣的手法運用亦是蘇萊曼欲鬆綁寫實與戲劇分野的巧妙一手。尤其蘇萊曼在看似毫無關聯的散亂敘事線中,以反戰的和平理念以及以愛化解衝突的兩大命題,緊緊地收束、扣緊所有看似毫無章法的故事線,成就了蘇萊曼獨具風格的電影表現手法。

 

  作為一名出生在以色列北部拿撒勒的導演,當地的民族矛盾成為他創作的養分,甚至成為他在巴勒斯坦三部曲中作為敘事的影像核心。比如蘇萊曼在《失蹤紀年》裡,以拿撒勒的城鎮風景以及居民的生活作為寫實的基底,以極為精簡的敘事手法,緩緩的雕塑了和平盛世下百姓的生活樣貌。蘇萊曼以坐在躺椅上,百無聊賴看著生活風景、公開質疑達爾文進化論的居民們,以及總是在某間店門口下車大打出手的父子,甚至是拾獲對講機將警方玩弄於股掌間的女子,或是開警笛的警車讓一排警員下車小解、雜貨店不斷倒下的駱駝擺飾商品等生活圖景,作為《失蹤紀年》的影像表皮。整部電影並沒有直接針對戰爭、政治進行論述,但拾獲對講機的女子、總是以店內水龍頭盛裝「聖水」販賣的雜貨店老闆、總是下車大打出手的父子等故事線,似乎又隱伏了一絲隱喻世間戰爭與人際衝突的意味,潛藏在看似太平的居民生活圖景之下。

 

《失蹤紀年》劇照。

 

  《妙想天開》在敘事上則是反其道而行,將各種人與人之間衝突的樣貌展現在大銀幕上。舉凡追殺聖誕老人、批評小鎮居民的道貌岸然、將垃圾丟到鄰居後院、脾氣不好的老先生和警方上演追逐戰,將不小心彈到他家屋頂的足球刺破,或是將舉報他的鄰居家斜坡剛補好的坑洞重新挖開等行徑。蘇萊曼藉由這些瑣碎小事的呈現,將戰爭、衝突的源頭指向人性的過於衝動與自私傲慢,並認為再微不足道的人際衝突,也可能擴大為難以收拾的戰爭。蘇萊曼在片中完整的將人與人衝突的因果關係爬梳而出,卻也流露一絲對於人性的無奈與感慨。

 

  相較之下,蘇萊曼的第三部作品《韶光在此停駐》回顧父親的生命過往,也回望了自身對故土的眷戀,不只是增加了過去捨棄的影像敘事手法,還多了更多情感上的溫度。蘇萊曼在透過《韶光在此停駐》對自我生命進行探索之時,仍舊不忘嘲諷戰爭、宣揚和平。比如暴民與軍隊的衝突,因為推嬰兒車的婦女而停止互相攻擊、戰車砲管離不開淡定講電話的居民、蘇萊曼和對方互打兩巴掌後相擁和解,看似荒謬滑稽,卻完整傳達了蘇萊曼用愛化解衝突、融化世界的溫柔理念。

 

  此外,伊利亞蘇萊曼也非常喜歡在自己的作品裡演出其中一角。而且每當他在作品裡的出現,總會使原本寫實的敘事,逐漸走向充滿奇幻與荒謬詼諧的路。蘇萊曼藉由這些突然變調的情節轉折與發展,凸顯導演天馬行空的幽默奇想,並藉此帶出蘇萊曼的創作理念。如《妙想天開》中伊利亞蘇萊曼與神秘女子總在邊境幽會,試圖找到方法穿越檢查哨。這段最讓筆者耳目一新的不是女子藉由色誘摧毀檢查哨的奇想,也不是以阿拉法特圖案的紅氣球吸引民兵注意力的影像趣味。而是伊利亞蘇萊曼呈現肉體歡愉的手法,他省去了曖昧的台詞與火熱的激情鏡頭,反而選擇以兩人的手部觸摸、交纏、翻騰的互動纏綿,完成了兩人肉體和心靈上達到歡愉的隱喻書寫,一切未能言說的情感交流,皆在幾顆鏡頭裡完成了交代,展現蘇萊曼善於透過諧趣進行敘事的高明手段。

 

《妙想天開》劇照。

 

  不僅如此,伊利亞蘇萊曼在《妙想天開》一出場就以果核炸彈摧毀戰車,片尾又出現槍靶幻化為女忍者,將練靶的民兵逐次擊倒,並以暴制暴的對教練還以顏色。相較於《失蹤紀年》以平和的方式宣揚反戰理念,《妙想天開》的伊利亞蘇萊曼顯得憤怒許多,或許這和當時以色列反對派領袖艾里爾夏隆(Ariel Sharon)造訪耶魯撒冷的聖殿山,巴勒斯坦便發生新一波暴動有所關聯。
且蘇萊曼每每於作品中現身皆沉默不語,好不容易在《失蹤紀年》裡站上講台,麥克風卻在此時出了問題,令蘇萊曼有口難言。筆者認為蘇萊曼在作品裡的不言,是在影像上呈現蘇萊曼式的幽默風趣之餘,似乎也是針對人世間紛爭的無聲抗辯。

 

  若順著伊利亞蘇萊曼的作品脈絡觀賞,會發現蘇萊曼隨著時間的推進,看世界的眼光也愈發溫柔。從《失蹤紀年》對和平的平和倡導,到《妙想天開》對人性衝突與戰爭的怒不可遏,再到《韶光在此停駐》更加強調用愛對待人性的衝突,化解世間的矛盾。透過蘇萊曼的鏡頭,我們明白蘇萊曼開始學會了包容,開始善待了世界,同時也透過鏡頭看到蘇萊曼人生歷練的軌跡,給予他作品更豐富的淬鍊,成就了唯有愛才能化干戈為玉帛,也唯有擁抱與包容才能化解人際間思想的歧異,這正是伊利亞蘇萊曼作品中最核心的思想精華。

 

 

電影資訊

失蹤紀年》(Chronicle of a Disappearance)-Elia Suleiman,1996

妙想天開》(Divine Intervention)-Elia Suleiman,2002

韶光在此停駐》(The Time That Remains)-Elia Suleiman,2009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