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聖誕老公公在捷克一直追著小朋友

坎卜斯(Krampus)。

 

  戴著羊角面具的惡魔搖著金屬鎖鏈和叮噹作響的鈴鐺,穿梭在村莊挨家挨戶地尋找不乖的小孩。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東南方約330公里的瓦拉斯卡波蘭卡村,聖誕節前夕依然能看到這個看似陰森的傳統,這其實是為了紀念四世紀的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聖尼古拉身穿戲服送糖果給乖小孩,而尼古拉的隨從坎卜斯(Krampus)則負責處罰壞孩子。

 

  40名戴著羊角面具的惡魔在雪地裡追逐著村裡的年輕人,瓦拉斯卡波蘭卡的青少年說:「這個傳統很優美,我們也很享受其中。那些惡魔追逐我們,而我們跑給他們追,這太棒了。」其中一名戴著父親也戴過的惡魔面具說:「(年輕的)小夥子受到坎卜斯的影響,他們試圖調整改造羊角,但我們(年長的)並不喜歡這樣;我們希望波蘭卡的傳統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捷克瓦拉斯卡波蘭卡村的坎卜斯。

 

  坎卜斯形象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基督教以前的阿爾卑斯山地區傳統。莫里斯‧布魯斯(Maurice Bruce)在1958年發表的短文寫道:「坎卜斯的真實身份似乎無庸置疑,因為沒有任何其他形式的神祇像女巫崇拜的『角神』(Horned God)具有如此完好的山羊角。樺樹——除了其陽具意義以外——可能與某些女巫儀式有關;捆綁和鞭打作為模擬死亡的儀式。鎖鏈可能是基督教引進時教徒試圖『捆綁魔鬼』的結果,但它們也可能源於異教徒的儀式。」

 

  1975年,人類學家約翰‧霍尼曼(John J. Honigmann)在奧地利小鎮伊爾德寧觀察後寫道:「我們現在熟知的聖尼古拉節(Saint Nicholas Day)融合遍佈在歐洲各地的文化元素,某些方面還能追溯至前基督教時代。十一紀左右,聖尼古拉的形象在德國逐漸普及。至少從十六世紀起,德國人就認為戴面具的惡魔會製造麻煩,而中世紀的教堂戲劇中也結合戴動物面具的惡魔與恐怖的滑稽動作。在我們研究的奧地利地區的聖尼古拉習俗與其他冬季傳統儀式中,他們很明顯地把『異教』元素與基督教元素融合在一起,相信坎卜斯起源於『被基督教惡魔同化的異教超自然生物』。」

 

著羊角面具的惡魔在雪地裡追逐著村裡的年輕人。

 

  坎卜斯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十七世紀時,坎卜斯納入了基督教聖尼古拉節的一部分。但坎卜斯恐怖的形象後來被壓抑了許久——除了天主教會禁止喧鬧的慶典活動,還包括二戰時歐洲的法西斯主義者將坎卜斯視為社會民主黨的產物。近年來,坎卜斯的傳統重新流行,部分原因是流行文化的態度轉變,人們開始尋找用非傳統的方式來慶祝聖誕節。在美國,人們會放映關於坎卜斯的電影和節目,或是舉辦坎卜斯變裝派對來迎接聖誕節的黑暗面。

 

聖尼古拉領著坎卜斯和其他角色遊行,攝於1910年代。

 

聖尼古拉與坎卜斯拜訪壞小孩的家。

 

二十世紀初的節慶明信片,上面寫著「來自坎卜斯的祝賀!」。

 

 

圖片出處:Reuters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