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愛夢工廠》:寫給東德片廠的情書

《尋愛夢工廠》以德國知名製片人湯馬斯齊克勒的人生為啟發。

 

  電影問世已經超過百年,每當有故事聚焦製片廠或者電影拍攝的過程,總讓人感到特別有趣,因為看一部電影就等於看了好幾個故事。《尋愛夢工廠》聚焦於前東德製片廠,全片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外公向孫子說起年少韶光、故事中的愛侶情事,以及為了追求愛人而創作的電影《埃及豔后》。

 

  《尋愛夢工廠》以德國知名製片人湯馬斯齊克勒的人生為啟發,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一個佔地有限的製片廠,卻能創造出最為天馬行空的人生,演員穿上華服,運用有限的資源打造沙漠、雪地,每一個劇組就是一個世界。剛離開軍隊的艾米爾來到製片廠找工作,邂逅了法國演員的舞蹈替身米露,兩人就像多數童話說的那樣,一眼看穿對方不為人知的脆弱與渴望,在認識的頭一天就急著想未來的每一部路將走向何方。

 

這段愛情誕生於製片廠,所以一切似乎都可以是如此理所當然。

 

  這部電影並不害怕陷入俗爛窠臼,相反的由於這段愛情誕生於製片廠,所以一切似乎都可以是如此理所當然。製片廠創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繽紛的世界,無論多天馬行空。兩人在鋼架遍佈的片場談情所傳達的意象十分濃烈,最為柔美的感情就這樣誕生在冰冷剛硬的鐵幕之中。東德製片廠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地方,製片廠代表的是創作與想像,當然也包含著最為重要的自由意志,但東德卻是共產世界的一環,而片中的德國電影股份公司DEFA位於菠次坦,卻又緊鄰著自由世界佔領的西柏林,自由與威權僅在一線之隔。

 

  片中時空正值第三次柏林危機,艾米爾和米露被迫分離,艾米爾陰錯陽差成為導演,便決定創作一個法國明星會喜歡的劇本,邀請他演出埃及豔后,只要他同意拍攝,米露也會回來。他想拍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卻意外被誇大成史詩鉅片,共產當局更大力支持,由此更可以看到不論是自由陣營抑或鐵幕之後,都十分注重電影作為宣傳媒介。

 

沒有導演基礎的艾米爾自然是將電影拍得一團亂,卻也因為他的一股傻勁使得電影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形。

 

  沒有導演基礎的艾米爾自然是將電影拍得一團亂,卻也因為他的一股傻勁使得電影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形。艾米爾第一次看到自己拍攝的片段時,他發現了,觀眾的感覺遠比電影是否真實重要。或許正是對於電影本質與功能有著不同的想像,使得麥克漢內克與尚盧高達的論點將永遠背道而馳卻又緊密貼合,究竟電影是「每秒24格的謊言」,還是「每秒24格的真實」?人們在戲裡活了一個個人生,在那時那刻投入真正的情感,觀眾才願意在觀影的當下交出自己的真心,相信電影裡的故事在這時這刻是如此真實,交織在真實與虛構的世界,需要銀幕前後與坐在觀眾席的人們一起完成。

 

  本片也如隱沒於冷戰中的《沒有煙硝的愛情》一般,對於夢想與現實提出赤裸而尖銳的辯駁及拉扯。在這個沒有自由的國度,米露無法擁有安穩的生活,而另一頭,米露的未婚夫埃默爾不斷阻止她跳舞,即使這是他最喜歡的事。代表自由與安穩的埃默爾卻成了禁錮米露的人,代表束縛與動盪的艾米爾卻是讓米露實現夢想的人,這樣一個相對的設定又再次映照了柏林邊界對峙的詭譎與紛亂。

 

  即便本片色調有時稍顯俗艷,卻依舊有著抓住人心的畫面,我最喜歡的一幕便是,在兩人分別之際,艾米爾乞求米露留下時,長鏡頭將兩人的逆光剪影盡收其中,最後卻只剩艾米爾一人屹立在諾大的片場之中,孤寂感被門外透進的強光不斷放大。或許就是在如此亂世這些小情小愛才顯得如此可貴與不易,身兼電影發展大任的製片廠看似在時代中浮沈,然而政權更迭遞嬗,製片廠還在,電影,也還在。

 

 

 

電影資訊

尋愛夢工廠》(Traumfabrik)-Martin Schreier,2020[台灣]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