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音樂:穿錯衣服,女樂手扣分

格里菲斯認為,德國小提琴手安娜蘇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是風姿出眾古典音樂家的典型例子。

 

文|Gerda

 

  英國雪菲爾德大學的心理學家格里菲斯(Noola Griffiths)做了一個實驗,測試衣著如何影響人們對於音樂表演的評價。她發現人們對音樂的評價無可避免的被視覺所影響,而且具有先入為主的成見。身為女性在音樂表演上,未必真的加到分──除非她穿對衣服,擺對儀態。

 

  格里菲斯讓四位身形大小差不多的女性小提琴樂手,演奏三首由同一位作曲家(Mark Slater)的不同風格曲目,包括古典、爵士以及民俗(folk)音樂,每首曲子都得穿四種衣服演奏一次:牛仔褲、夜總會小禮服、演奏會禮服以及「關節亮燈」(一片黑暗,只有燈光打在演奏者的關節上,顯示她的身體律動)。接著剪輯她們的錄影片段,並在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態下,混入一位男性小提琴手的演奏音軌(創造出類似演唱會『半對嘴』的狀態,以減低每次個別演奏之間的異質性),放給男女各15位的觀眾觀賞。

 

  結果發現,首先,人們不太有能力察覺演奏是「半對嘴」;其次,同一個樂手的不同穿著,的確會影響人們對她「穿著以外」的特質產生不同的評價。格里菲斯的實驗讓受試觀眾根據演出者的技巧熟練度(technical proficiency)、音樂才能(musicality)、服裝儀態(appropriationess of dress)以及舞台魅力(attractiveness of performers)分別進行六等第制的評價。發現在演奏者穿著暴露雙腿的夜總會小禮服時,評價一致被打了折扣。

 

  如果演出服裝真的不會影響人們評價音樂的標準,那麼「穿錯衣服」的小提琴手,應該只會在服裝儀態還有舞台魅力上扣分而已。但結果不然,觀眾非常不喜歡露出大腿的夜總會小禮服,覺得不應該在拉小提琴時打扮成這樣,「很煩人(very off-putting)」,而且會因此給表演者更低的技巧熟練度與音樂才能的分數。相對的,穿上華麗莊重的演奏會禮服,演奏者的所有評價都會跟著上升。那麼牛仔褲呢?牛仔褲裝扮可以讓演奏者演奏爵士跟民俗音樂時相對高於夜總會禮服組,不過整體來說還是輸給正式的演奏會禮服,畢竟她們拉的依然是小提琴。

 

  身體與心靈

 牛仔褲、夜總會禮服、演奏服到黑蒙蒙。(圖/格里菲斯)

 

  奇怪的是,最高分的一組不是以上提到的任一種服裝,反而是黑蒙蒙看不見衣著的關節亮燈組(point-light condition)。格里菲斯對於此現象自有一番解釋,她認為不僅演奏者在這個狀態時最舒服自在,觀眾也可以因此修正遭到以身體為焦點的服裝扭曲的認知。也就是說,對於身體(尤其是女性身體)的關注,反而會讓人低估演奏者的實力。格里菲斯認為,分離身體與心智的身心二元論,長久以來令女性被視同於「身體」,掩蓋了她們在所謂的理性能力上的表現。

 

  另一個證據是,演奏者三號被觀眾一致評價為技巧最好、才能最高,但她在穿著夜總會禮服裝時,也是得到最低分的(連她自己都在化妝室躲了一陣子,不太願意出來錄影)。從關節亮燈的分析可以發現,演奏者三號的演奏動作非常激烈,帶有陽剛氣息,可能因此影響了觀眾對她整體的認知。格里菲斯說,當一個人在需要智性的活動上表現越優異,她的身體的不妥適便顯得越明顯。

 

  格里菲斯在論文標題和內文中都引用了某位受試觀眾的話:「優雅的(posh)音樂需有優雅的服裝搭配。露出太多腿不優雅,就不好。」音樂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同音樂類型自有其規範。人們對於各種音樂表演場合中,表演者身著合宜服裝的視覺期待是先入為主的,充滿了既定的成見。古典樂趨向於流行樂化的同時,一些流行的元素無可避免的會滲入對於服裝的認知。過度強調身體的服裝,可能令觀眾低估演奏者的實際表現。但至少我們知道了:你不只是在聽音樂,你也在「看」音樂。

 

 

研究出處:Psychology of Music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