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召的孩子們都去了哪裡?《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絆》

 

  2020年,被選召的孩子們都去了哪裡?今年4月,《數碼寶貝》推出20周年紀念電影《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 絆》(後簡稱《絆》),在販賣懷舊情懷已然成為電影公式的年代,它依然是好看的一部,描述長大的故事,沒有來得太遲。

 

在電影裡,數碼寶貝會消失的原因,是因為人的進化總有極限。

 

  如果,成長的代價就是分離

 

  在電影裡,你好像無數次瞥見未來或此刻的自己。曾以為自己被時代選中的孩子們,最終都得跟著時代活下去。有一天,你的租屋處開始出現啤酒罐跟色情寫真,你意識到打工的錢不夠用,你和朋友到居酒屋討論未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儘管不想承認,但你們總是慢慢蛻變為大人了。

 

  而這樣不得不為的苦悶成長過程,成為了《絆》的故事推動力。在電影裡,數碼寶貝會消失的原因,是因為人的進化總有極限。當成長到一個程度,人就不會再進化了,這對數碼寶貝這種需要不斷依靠能量進化的生物來說,就是生命的盡頭。所以他們才會一次又一次地挑中孩子,因為越年幼,可能性越是無限。成人終有一天得面對「可能性會用完」的焦慮,而那天,就是他們必須與數碼寶貝告別的時刻。

 

  這樣的設定當然是殘酷的,幾乎就像在說當人失去創造力、失去某種純真(或童貞),就將連童年時期從友伴身上獲得無條件的愛都失去──這也導致了主角八神太一與反派梅諾亞之間最大的分隔點。如果成長的代價,就是必須與無條件的愛分離,你會怎麼選擇?

 

  致曾經以為被時代選中的我們

 

  數碼寶貝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呼應了時代科技的變遷。千禧世代有著親眼見證網路崛起的童年。在當時,數碼寶貝的設定還是一種神祕浪漫的假想,20年後的現在,無線網路已非常普及、智慧型手機成為難以分割的軀體,一個有智慧、像寵物、與人類有著強烈連結的科技體,面目變得非常清晰。

 

  但與此同時,長大的孩子們,也不得不面臨更多科技帶來的潛在外在與內在危機。政治選擇與身分認同的複雜選擇、個人隱私與公共論域的界線模糊、永恆聯繫與親密關係的糾纏焦慮……所謂的「長大」,意味著在更艱險的環境下為自己負責,一切似乎不像童年以為的那般美好。

 

  這也是為什麼當天才反派少女梅諾亞,選擇讓被選召的孩子一一在現實生活中沉睡,讓大家回到數碼世界、與數碼寶貝共同生活,能讓這麼多觀眾理解。畢竟,如果我們對即將到來的成人生活都還如此茫然,為什麼不能夠多停留在童年久一點。

 

  《絆》就像是寫給這群已經逐漸邁入30歲,但精神上卻還覺得離青春期很近的觀眾,一封具體而微的書信。並不是要譴責「長不大」,而是這種「長不大」的經驗,其實,非常平凡──你的苦悶迷網是被聆聽到的,妳的逃避是能夠被理解的。因為聰明早熟,而在14歲就失去了自己的數碼寶貝,梅諾亞想替每一個我們發問的是,倘若世界還未有人誠實告知,成長的代價是會失去哪些事物,我們能不能有更多時間揣摩、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一次,關於長大的故事沒有來得太遲,也私毫不虛假。

 

  然而,這也不是一部純然訴說年輕一代迷失與逃避的故事。電影的最後,太一與阿和為了拯救其他孩子,讓亞古獸與加布獸進化,間接加速數碼寶貝的消失。故事結束,一切回到日常,只是童年的友伴就這麼消失了。

 

  這樣讓人悵然的結局,卻也寫盡了成長的真實。電影並沒有試圖安排一個破例的美好結局。在故事最後的八神太一,從Butterfly歌詞裡「連明天的計畫都還不確定」,到最後終於想出明天要做什麼了。只是面對亞古獸的消失,即使找到了夢想,從此以後,他也只能在對方看不見的地方獨自朝著未來前進。

 

  這一次,關於長大的故事沒有來得太遲,也私毫不虛假。《絆》或許想告訴我們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擔憂失去而感覺恐懼,因為害怕承擔而選擇逃避,都是很正常的,也是能夠被接受的。

 

  更重要的是,它不會是恆久的常態,即使在這些選擇裡,我們依舊能展現出人的韌性與可能性。世界上所有的關係,終究不脫離相遇、分離與重逢。願相遇之後,我們都能惦記著彼此的好,為了下一次重逢的可能性,繼續努力。

 

 

 

電影資訊

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絆》(デジモンアドベンチャー LAST EVOLUTION 絆)-田口智久,2020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