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神你也願意行善嗎?

不同國籍、不同經濟收入的人,對「宗教信仰是否與良好道德有關」具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皮尤研究中心對34個國家約38,000人進行的跨國普查發現,不同國籍、不同經濟收入的人,對「宗教信仰是否與良好道德有關」具有非常不同的看法。越是富裕與平等的國家,越傾向認為即使不信仰神,人也有能力向善。調查顯示,相對富裕與相對貧窮的國家和階層之間存在巨大的「信仰鴻溝」。

 

  舉例來說,在該調查國內生產總值(GDP)最低的肯亞,有高達95%人認為信仰神是一個人具備良好道德的必要條件。而在調查中最富裕的國家瑞典,卻只有9%人認為神與良好道德相關(這項調查並沒有按宗教信仰對受訪者分類)。

 

  這項調查還發現,即使在各國境內,富人與窮人對神與道德的看法也不一致。以美國為例,富人與窮人群體有著24%的差距,窮人更可能認為信仰上帝是成為好人的必要條件。研究作者寫道:「調查中的新興經濟體的受訪者往往更虔誠,更可能認為宗教對他們的生活很重要。」

 

「新興經濟體的受訪者往往更虔誠,更可能認為宗教對他們的生活很重要。」

 

  最可能把信仰與道德關聯的國家:印尼(96%)、菲律賓(96%)、肯亞(95%)、奈及利亞(93%)、巴西、南非與突尼斯(84%);而最不可能把信仰與道德關聯的國家:瑞典(9%)、捷克(14%)、法國(15%)、英國(20%)、荷蘭與西班牙(22%)。

 

  這項研究似乎印證了「世俗化」理論:當人們越富裕、受教育程度越高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就越少,宗教從無處不在的地位退縮到相對獨立的領域。

 

  這讓美國顯得很特殊,因為他們是富裕國家中最強調宗教信仰的國家,例如很多共和黨議員同時也是福音派基督徒。此外,有信仰的美國人不只自己信仰神,他們還擔心其他人不信神就會導致道德墮落。

 

即使在各國境內,富人與窮人對神與道德的看法也不一致。

 

  數十年來,美國以富裕和虔誠自豪,不斷挑戰世俗化理論。然而,根據其他研究顯示,這種現象也正在美國發生變化。2002年,58%美國人認為信仰上帝是成為好人的必要條件;但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降到了44%。儘管如此,仍有將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宗教信仰對他們非常重要。

 

  宗教信仰在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中仍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包括美國在內。在參與調查的34個國家中,有23個國家的多數人表示,宗教對他們「非常」或「有些」重要;美國則有將近一半的人(47%)認為宗教對他們「非常重要」。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