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的人生少了這場對話,多麼可惜:《我有兩個媽媽》

 《我有兩個媽媽》從學校作業「我的家庭」開始。

 

  《我有兩個媽媽》從學校作業「我的家庭」開始,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開場,它很務實,貼近生活經驗,完全以孩子的角度出發,融入孩子的情境。

 

  長大的過程中常常從「我的家庭」窺見同學們的家庭樣貌,更多時候,這是個讓人不知如何提筆的題目,就像父親節母親節一樣,制式刻板的節日和慶祝,忽略了家庭在現實生活中以更多面貌存在著。

 

  《我的兩個媽媽》繪本中更是以直球對決,導師直接安排依崙的兩個媽媽──寶阿姨和卡卡參加了班上的真人圖書館活動,讓孩子可以面對面與之提問交談;同學們也完全不保留,爭相提問,將《我有兩個媽媽》的深度問出來。

 

  「女生怎麼愛女生呢?」「妳們怎麼生下依崙的呢?」「在家裡怎麼分工?」「妳們有結婚嗎?」這些孩子們的疑惑,何嘗不是許多大人的疑惑呢?好奇永遠是在不瞭解的情境中最先跑出來的感受,而誠懇溫暖的對話是《我有兩個媽媽》核心且重要的特色。

 

  性別議題上有個人心路上歷程,也有社會及法律上的重大變革,寶阿姨和卡卡回應同學們的提問時敞開心胸,不但訴說自己在性向認同路上的經歷,更帶入了台灣在性別議題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透過兩個媽媽的解說,不僅將同性婚姻的輪廓清晰化,同時同性婚姻也讓原本的性別刻板、家庭功能、家內分工與職場分工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家事應該由媽媽做?爸爸應該搬重物?同性婚姻讓這些看似日常的理所當然跳脫想像的框架,提供孩子更多想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兩個媽媽》文本中依崙的班導師這個角色,讀完整本繪本,我發現自己很愛這位老師。當班上的孩子在對「我的家庭」裡不同型態產生疑惑時,老師沒有馬上給答案,並且邀請兩位媽媽來說說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當班上同學心中仍有一絲困惑、覺得自己的感受和其他人不一樣時,老師包容了同學的情緒回饋,不急著表達身為老師的想法,反而給予孩子支持,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感受,鼓勵孩子帶著自身的感受去體驗彼此之間的相處。

 

兩個媽媽的真實面貌得以展現,老師功不可沒。

 

  兩個媽媽的真實面貌得以展現,老師功不可沒,也因為如此包容的態度和作法,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們可以相互了解,進一步更理解不同面貌家庭的運轉方式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每個家都盡力地讓小孩安穩地獲得滋養,在家的呵護中長大;家中都有彼此愛著的人,不因性別組成而有差異。

 

  寶阿姨和卡卡的出現,讓孩子看見更全面的家庭分工和「家庭」這個主體更多面向的可能性,同時感受自己內心的感受並且不怕表達出來。若沒有班級老師寬厚的心理素質與開明的作法,給出班上同學和兩位媽媽那麼多時間和空間,孩子的人生少了這場對話,多麼可惜。

 

  《我有兩個媽媽》裡的人物線條十分可愛,每幅繪圖都有美麗細緻的襯邊,不論是花朵、海洋或是外太空,故事在大自然的襯托下進行著,有著孩子的天馬行空和四季流轉的生生不息,色調繽紛不失溫暖,暈染恰到好處,就像整本書的氣息:用溫暖又不失真切的口吻說了一個好似需要很多解釋的故事,其實一切只需要看見與理解。

 

  何以成家?有愛便成家。家庭本就是由很多要素所組成的,而這些要素裡本存在許多不同,何須只著眼在性別上呢?

 

 

《我有兩個媽媽》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我有兩個媽媽》

作者:劉育豪、繪者: 劉宗瑀(小劉醫師)

出版:小光點

日期:2020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