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他的名字不必加問號:專訪《定光》聲音暨人聲創作張玹

 旅美作曲家張玹,此次再度與鄭宗龍合作舞作《定光》。(攝影:范鎮杰)

 

  張玹,名字的第二個字不太好唸,憑直覺有邊讀邊,原來和玄同音。再讀一次「張玹」,不是抱著吉他唱歌的張懸,是彈鋼琴的張玹。

 

  練習田徑,培養彈鋼琴的恆毅力

 

  眼前這位頂著貝多芬式捲髮的作曲家,聲音聽來斯文,搭配咖啡色細框眼鏡,十足的文青樣。單看表象,還以為他鎮日閉關在琴房裡,內心積了一層憂鬱。當身旁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娓娓道來年幼時恣意跳舞的經驗,我們問張玹最忘我的時刻都和音樂有關嗎,起先他說是,後來喚醒了更多和田徑相關的記憶。

 

  「小時候參加田徑隊,我喜歡訓練自己的肌肉。」七歲前他住在山上,七歲後和家人同住天母,長大後去美國進修、去歐洲表演,很早就確立了學琴的志向。在室外練田徑,在室內練琴,兩者都有一點冒險的成分,也須要自律心指引。

 

  頂著豔陽動身體,透過辛苦的體能訓練,從簡單到深入,找到自己跑步的節奏,把肢體推向極限。而當指尖與視線面對黑白鍵,沉浸在音符裡,有時悠遊自在,有時看不見進步的希望。「明天和今天一定會不一樣,就算明天變差了,也要告訴自己世上白天和黑夜輪轉,總會過去的。」他默默地說,將痛苦提煉成心靈語錄。

 

  古典音樂洗禮,深植內心

 

張玹說他聽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是周杰倫,那時他國二。此話一出眾人疑問聲此起彼落:「所以在這之前都聽些什麼?」(攝影:李佳曄)

 

  聽著鄭宗龍說起父母輩會聽的台語流行歌,和長大後風靡少男少女的張學友、蘇慧倫,這些歌曲讓張玹格格不入,「我國二時才聽第一首流行歌,同學一直在唱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怎麼音樂可以配上這樣的歌詞!?」當他提起自己聽音樂的趣事,採訪現場忍不住驚呼,所以在這之前都在聽什麼?鄭宗龍也張大眼睛的問,我是1976年出生的,你是哪一年,開始算起他們的世代隔閡。

 

  1989年出生的張玹,因為爸爸熱愛古典音樂,收藏了許多黑膠唱片,一大早家裡不看新聞報氣象,而是用唱盤播放貝多芬的《皇帝》,讓協奏曲明快威武的氣勢瀰漫在屋子每個角落。從小受西洋音樂薰陶,就連爸爸接他放學時,車子裡的樂章也接二連三地響起。

 

  帶領舞者用身體尋找聲音的共鳴

 

 

  兩年前鄭宗龍創作《十三聲》時,意識到人聲能結合音律,但有沒有不只是嘶吼的可能,讓聲音更乾淨與純粹。那時他剛認識張玹,把這個想法存檔,直到此次製作《定光》首次合作,兩人與林強一起經歷聲音、舞蹈相結合的探索之旅。

 

  音樂家用聽覺邏輯思考,然而張玹特別的是,練習田徑的經驗讓他更能連結自己的身體,貼近自己的痛覺與感官訊號,與舞者互動起來更能感同身受他們所處的狀態。合作過程中,他運用古典音樂訓練而成的理性思維,保留舞者發聲的特色,建構起「不是情緒化的聲音」。

 

  聽音樂歷程完全不同的兩人,我們好奇他們會不會產生分歧。鄭宗龍表示,想法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多半是在「過門」這方面,跳舞跳到一個段落要接下一段,張玹單純以聽覺處理,會覺得要一下從黑轉到白,馬上切換過去,但以舞蹈的時間感來看,就會有一點岔氣。張玹進一步敘述,鄭宗龍透過整體的視覺表現來編排舞作,也許在轉換的空隙間,稍稍留白更適合。爭執還沒出現之前,他們都挪了一步,讓歧見煙消雲散。

 

  透過台語,找回屬於臺灣的語感

 

《定光》演出片段。(攝影:李佳曄)

 

  《定光》除了到山林採集聲音之外,也讓舞者唱歌,在張玹還沒譜字時,大多是像合唱團那般發聲。鄭宗龍和張玹反覆討論,「可不可以讓這些曲子有種熟悉的味道,像是在我們這個環境中聽到的,可是又不要刻意訴說情感。」鄭宗龍肯定張玹的創作功力,「曲子本身已經很豐富了,單聽就很有感覺。」

 

  後來鄭宗龍在網路上找到一個長輩讀台語疊字的影片,燒燙燙、冷吱吱、臭毛毛⋯⋯有別於華語的疊字讓人覺得甜膩,台語的疊字富含趣味。他也發現有些台語字的讀音,例如「拐」(kuāinn)、「捘」(tsūn,轉)有兩個音調,很有律動,活靈活現。

 

  張玹笑說自己「對古典音樂的瞭解遠遠超越台語」,卻也受到這次創作啟發,把這些音毫無違和感的放進旋律裡。因為音樂演出讓他遊歷世界,他對比了拉丁語系缺乏音調,不像我們的語言,一個字就能起伏變化,飛來飛去,很是立體。回歸到自己成長的土地,他重新探究了臺灣文化之美,也讓他開創了別於以往的獨特性。

 

  繼續跑,繼續寫曲,直到問號變小的那一天

 

  張玹保持著參加越野賽跑的習慣,練琴、譜曲與音樂工作也是現在進行式。他曾寫下個人創作《武僧》,用音樂想像祖父母輩經營跌打損傷、國術館的樣貌,雖然那些拳擊招式沒有傳承下來,他以自己的方式,讓褪色的家族史躍然於音符上。

 

  和樂團合作時,他會去搜尋樂團過往的演出經歷,為他們打造曲子。和雲門舞集合作時,他必須身在其境,來來回回與舞者溝通。而當他自由自在地寫曲時,他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感知內心世界,不斷反思自己是誰。曾經,張玹和拉丁語系的朋友介紹自己,他們會若有所思地問,你的名字(Chang Shiuan)尾音上揚,所以每次叫你名字的時候後面都要加個問號嗎?

 

  張玹,是名字的時候不用加問號,但張玹向內在打探誰是張玹的時候,這問號依然等待他慢慢領悟。

 

 

演出資訊
2020 NTT遇見巨人─雲門舞集 鄭宗龍《定光》
演出時間|
2020/10/24(六)14:30、2020/10/25(日)14:30
演出地點|
國立臺中歌劇院大劇院
節目資訊 | http://www.npac-ntt.org/program/events/c-zSCQavJsV5L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