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國大革命也是光明會的陰謀

法國畫家雷尼歐(Jean-Baptiste Regnault)創作的《不自由毋寧死》(Liberté ou La Mort)。

 

  陰謀論並不是現代獨有的現象,歷史學家邁克‧泰勒(Michael Taylor)指出,在法國大革命後所發生的事件,讓許多英國保守派人士將法國大革命歸因於光明會的陰謀。

 

  1797年,也就是攻佔巴士底獄的八年後,拿破崙發動政變的兩年前,自然哲學家約翰‧羅比遜(John Robison)與前耶穌會教士奧古斯丁‧巴魯埃爾(Augustin Barruel)都發表將法國大革命的責任推給光明會的文章。光明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秘密社團,它成立於1776年,旨在推廣啟蒙運動的思想。羅比遜與巴魯埃爾猜測,光明會密謀一項複雜的全球計畫,目的是要顛覆教會、國家與社會。他們認為,光明會透過滲透共濟會與其他組織,已經把魔爪伸進法國的精英階層,最終用雅各賓黨的名義推翻了君主制度。

 

  這個故事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很快就在英國保守派人士之間流傳。兩人的書在一年之內多次再版,並且登在書刊上廣為流傳影響了神職人員的觀點,進而把這個陰謀論傳給教會裡的平民百姓。

 

  泰勒認為,法國大革命的陰謀論之所以吸引英國的保守派,部分原因在於它點出了保守派所擔憂的兩個叛亂源頭:女性與愛爾蘭人。許多右翼人士致力打擊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與其他女權主義啟蒙思想家以捍衛父權制。羅比遜警告,他所描述的陰謀論包含「光明會精心策畫的姐妹情誼計謀」,並呼籲女性讀者「聯合起來反抗這些人性的敵人,以及淫蕩的性墮落者」。聖公會奧索里教區主教湯瑪斯‧歐布萊恩(Thomas O 'Beirne)聲稱,光明會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蕩婦與女性無神論者」。

 

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帶上斷頭台。

 

  1798年的愛爾蘭起義讓更多英國保守派堅信光明會真的在背後煽動,陰謀論者聲稱,反英國的領袖屬於一個具有階級體制的俱樂部,而該俱樂部與光明會內部的結構極為相似。

 

  泰勒認為,光明會的黑暗形象讓英國保守派得以在反對無神論、共和主義和平等主義理念的同時,塑造出他們偏愛的啟蒙思想模樣:淘汰像伏爾泰和盧梭這些歐洲大陸上的重要思想家,吹捧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以撒‧牛頓(Isaac Newton)和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至少按照英國保守派的說法,這些英國思想家是理性主義者和基督教傳統的捍衛者。

 

  今天,陰謀論仍然無所不在,無論眼前的事件多麼混亂與複雜,陰謀論者繼續將世界單純地分為善與惡兩股力量的較勁。

 

 

原文出處:Jstor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