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劇中人物的74種死法

莎士比亞筆下的死亡人物聚集在倫敦環球劇場登場,劇名為《死亡全集 》(The Complete death)。credit:Victor Frankowski。

 

  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被認為是他的第一部悲劇,根據羅馬歷史與伊莉莎白時代的復仇戲劇拼湊而成。這是一部奇特的戲劇,劇情從古典悲劇到黑色幽默諷刺,再到滑稽的鬧劇,然後最後回到悲劇。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稱《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是對當時盛行的復仇悲劇的「利用式戲仿」——運用謀殺、殘害、強姦與肢解將一個接一個的場景堆積,使角色和讀者/觀眾沉浸在悲痛之中。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堪稱莎士比亞最血腥的劇本,人們難以置信這位大文豪居然能如此殘酷。《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的改編版在服裝、音樂和場景設計都帶有自由的現代風格,但對劇中無情暴行的恐怖表現描述則忠於原著。後來,更成熟的版本控制了過多的黑色喜劇與震撼衝擊,但死亡的角色數量依然很多。

 

莎士比亞劇中人物的74種死法,高達30個角色是被捅死。

 

  我們已經習慣當代戲劇像《權力遊戲》毫不手軟的賜死角色,但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甚至比《權力遊戲》還更「血腥」。《權力遊戲》用了50集殺死61個角色,而莎士比亞的37部劇裡就有74個角色死亡。

 

  人們在整理莎士比亞劇中人物的死法後發現共有74種,包括《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Antony and Cleopatra)的毒蛇攻擊、《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把人丟到火裡跟餅一起烤,當然還少不了很多把角色莫名捅死的方法。

 

因為莎士比亞太常莫名的讓人被捅死,因此產生「莎士比亞捅死迷因」。

 

  莎士比亞的殘暴似乎令人震驚且出乎意料,部分原因在於他的作品後來在17世紀末和18世紀時被評論家們「修飾」過,因為他們「不贊同舞台出現血腥場面」。然而,莎士比亞研究所所長麥克‧多布森(Michael Dobson)指出,伊莉莎白時代的戲劇尤其恐怖,他說:「當時的英國戲劇以舞台上的死亡而聞名。」所有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作家,包括克里斯多福‧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和班‧瓊生(Ben Jonson)都描寫過暴力場面,至今還能讓讀者感到反胃。

 

參考資料:OpenCulture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