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戲的音符:聯覺藝術家讓巴哈與柯川的音樂變成動畫

康丁斯基在作畫時會聽見不同的聲調與和弦,圖為1913年的作品《Composition VI》。 

 

  「色彩是琴鍵,眼睛是和聲,靈魂是多弦的鋼琴。藝術家是演奏的手,撫摸一個又一個的琴鍵,使靈魂產生共鳴。」—瓦西里‧康丁斯基

 

  大約有3%的人經歷過聯覺(Synesthesia),它讓人們反覆出現感官重疊的現象,例如字母或數字具有固定的顏色。現代藝術的發展可能得歸功於聯覺,它讓少數人能「聽」顏色、「看」聲音或「嘗」氣味。20世紀初,抽象表現主義先驅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莫斯科大劇院聆聽華格納(Wagner)作品《羅恩格林》(Lohengrin)的演出時,產生了不同尋常的視覺反應。他被那一刻深深感動,於是選擇放棄法律,前往知名的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繪畫。他日後回憶這段改變人生的經歷說道:「我眼前看見了靈魂的所有色彩,狂野近乎瘋狂的線條就在我面前勾勒出來。」

 

 

  康丁斯基從未聽過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但如果聽過而且有現代科技的幫助,他很可能也會做出像以色列藝術家米哈爾‧列維(Michal Levy)創作的動畫短片。

 

  列維的情況是最常見的一種,與康丁斯基一樣:色聯覺(chromaesthesia),聲音和音樂能激發視覺反應。康丁斯基在華格納的作品中看見狂野近乎瘋狂的線條,而列維在柯川的〈Giant Steps〉中看見「嬉戲的音符」,它們是由「五彩繽紛、充滿活力的音塊構築而成的城市景觀」。

 

  列維隨後製作了動畫短片《和諧之舞》(Dance of Harmony),呈現她聽巴哈的音樂時長什麼模樣。她在產假期間與朋友兼動畫師哈蓋‧阿札茲(Hagai Azaz)合作,以「顏色、基本的圓形形狀和極簡主義動作,為每個音樂和絃分配與聯覺對應的視覺元素」。

 

 

原文出處:Open Culture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