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爸的孩子像個寶:科學家發現雄性野生大猩猩也會收養孤兒

庫巴哈接手照顧這些孤兒,並與他們玩耍。

 

  幾年前,四隻雌性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s)離家出走,不僅拋棄了配偶——一隻生病的「銀背」(silverback,年長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變成銀灰色)——還拋棄了年幼的孩子們。離家出走的雌性大猩猩認為,與其讓後代跟著他們到新的群體生活,還不如讓他們與生病的父親在一起比較安全,因為新的雄性大猩猩通常會殺死其他群體的幼年大猩猩。

 

  科學家原本很擔心這些幼年大猩猩的未來,因為大多數被母親拋棄的哺乳動物都有早逝的風險。不過,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溫馨的驚喜:這些幼年大猩猩的叔叔,一隻名為庫巴哈(Kubaha)的雄性大猩猩開始照顧他們,黛安佛西大猩猩基金會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塔拉‧斯托因斯基(Tara Stoinski)回憶說:「他不但讓這些孤兒睡在自己的窩裡,還讓他們在自己身上爬來爬去。」

 

  庫巴哈自願收養孤兒成為養父的現象在山地大猩猩中很普遍,盧安達大猩猩基金會的卡里索克研究中心對山地大猩猩進行長達53年的數據分析發現,當年幼的山地大猩猩失去母親或父親後,他們並沒有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也不會失去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因為群體內部的其他成員會接手照顧,減少因為喪父或喪母帶來的傷害。

 

  未參與研究的杜克大學行為生態學家馬修‧齊普(Matthew Zipple)說:「這項研究真的很讓人震驚,因為我們知道在靈長類動物與大多數社會性的哺乳動物群體中,如果你還沒長大成熟,變成孤兒是一件很慘的事情。」

 

庫巴哈讓孤兒們跟他一起睡在窩裡。

 

  齊普和另外十位靈長類動物學家於202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年的黑猩猩、狒狒和猴子在斷奶後仍然依賴母親的幫助,如果他們在很年幼的時候就失去母親,未來非常可能會早逝。因為母親不僅負責餵養與清潔孩子,還為他們提供社會支援,以保護孩子免受掠食者與沒有血緣關係的雄性攻擊。即使這些孤兒能存活到成年,他們的社會地位不但較低,後代也比較少。其他研究也發現了社會性哺乳動物(例如虎鯨、大象和鬣狗)的孤兒在失去母親後也面臨同樣的風險。

 

  但孤兒在山地大猩猩的群體中似乎沒有那麼痛苦,斯托因斯基和同事提出的假設認為,在像大猩猩這樣的哺乳動物群體中,母親很常在後代成熟前就分離了,因此社會群體已經發展為能保護孤兒免受失去母親的負面影響。他們藉由觀察59隻二至八歲的大猩猩數據來驗證假設,這些大猩猩在完全成熟以前就失去母親或變成孤兒。然後,他們將這些孤兒大猩猩一生的存活率與139隻非孤兒的大猩猩存活率進行了比較,以及比較兩者在成年後的繁殖成功率與社會地位,並追蹤了他們在幼年時期與誰的相處時間最長。

 

  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失去母親或變成孤兒的大猩猩不僅沒有更高的死亡風險,繁殖能力與社會地位也沒有受到長期影響。事實上,一部分的雄性大猩猩孤兒最後還成為了群體中的首領。

 

  這些數據來自一項歷時最長的哺乳動物實地研究,因此孤兒大猩猩的數量足以直接與幼年黑猩猩進行比較。這些數據表明,黑猩猩如果失去母親很容易夭折或遭受其他負面影響,因為雌性黑猩猩不經常更換群體,而且幼年黑猩猩比大猩猩還更依賴母親的照顧。

 

  現在,科學家需要梳理倭黑猩猩與其他物種觀察數十年的資料,瞭解他們是否也會收養沒有父母的孤兒。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現,兩隻雌性倭黑猩猩收養了另一個社會群體、沒有血緣關係的孤兒。

 

  杜克大學行為生態學家蘇珊‧艾爾伯茲(Susan Alberts)表示,各種發現都證明了利他行為並不是人類獨有,父親在幼年靈長類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說:「非人靈長類動物通常都是很優秀的爸爸,這表明父性慈愛在我們的靈長類血統中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原文出處:Science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