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量化人類事的這回事:約翰葛林《人類事評論》

《人類事評論》中文版書封。 

 

  約翰葛林在《人類事評論》的序章中提到自己在2014時對於書寫評論的態度是想像自己是對一切事物隔離,不感興趣,從外側觀看一切事物的觀察者。而他也以這樣的角度書寫了幾篇,如收錄在本書中的對於健怡胡椒博士飲料(Dr Pepper)以及加拿大雁的評論。其後他將這幾篇文章寄給了自己的太太莎拉,而莎拉給他的回應是:人類史中沒有不感興趣的觀察者,而只有參與者。她進一步說,人們在寫下關於一件事的評論時,其實是書寫一種回憶錄,用以表達自己對某種體驗的經驗。

 

  這說的有道理,因此,我決定試著以一種更加自我接露的方式來寫《人類事評論》的評論。

 

  本書原本是約翰葛林在podcast上的談話節目《The Anthropocene Reviewed》。書如其名,收集成冊的是一篇篇零散的,來自約翰葛林的非虛構評論集。在閱讀時很舒適,每一篇的篇幅都結構適中,亦帶有科普寫作的意涵,會有很強的新知獲得感,而包含在行文裡面的許多幽默、真誠的個人經驗都讓我整體閱讀過程不只相當愉快(例如約翰葛林談到在26歲生日時朋友舉辦了一個「約翰葛林活得比約翰濟慈來的更久的讀詩會」就讓我相當莞爾),甚至在某些地方還覺得感動。

 

  但當我的態度從讀者轉成一個評論工作者,意識到自己正在寫一篇「評論評論的評論」時,書就搖身一變,成了宛如泥鰍或任何你覺得難以捕抓的事物。我要評論單篇嗎?我要談寫作手法嗎?我要評論什麼呢?要如何下筆的猶豫,感受到自己後設的寫作方式讓書中美好的平衡性轉化成一個咕溜且難以施力的平面。(我連用了兩個比喻,希望有讓讀者感受到我的困境。)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讓我想去思考我在閱讀這本書時的愉快意涵,並試著談論這件事。

 

  閒暇之餘,我特別喜歡看專門翻譯外國漫畫、迷因、梗圖的粉絲專頁。當然啦,這並不特別,我想不出當代的年輕人誰不喜歡迷因。在這裡頭我特別喜好一種類型就是翻譯Twitter、Google評論、YouTube甚至是Amazon裡頭的某人對某人事物的留言,這之中有些好笑,中肯,又有些發人深省。這些評論化為各種數字使其本身衝上熱門,推播給了譯者,譯者又翻譯給我們。

 

  《人類事評論》每一篇結尾,都為每一件事情打了每一個五點評分,感覺就好像是在看翻譯粉專為我們尋來的充滿莞爾、戲謔、很多真誠的留言。我把看這本書的每一篇都當成一次Google搜尋,當我對肯塔基蘭草、泰迪熊、印第安納波利斯或〈你永遠不會獨行〉時感興趣時我打開這本書(假裝自己在Google),我發現有個叫做約翰葛林的帳號為上述的事情做了相當長的評論,且打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分數(有意思的是,約翰葛林也相當喜歡「有意思的是」這個詞)。

 

  這讓我相當愉快——愉不愉快,這是重點——。

 

  寫到這,這一篇關於評論的評論差不多要收尾了,我在結尾這一大段想要稍微岔開話題,回應前面所說自我接露的部分。請問各位相信命運嗎?我應該是相信的,倒不如說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有意義的偶然與巧合。總之,我在寫這篇書評前(包括現在也是)陷入了很長一段的焦慮期,就突然覺得,自己的看法並不真的重要,我無法為讀到這篇書評的人提供什麼新的經驗、視框、角度或是任何東西。我對自己咖咖寫出的評論喪失了想法。

 

  然後我就讀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油漆球〉。

  這真的是我現在非常需要的評論,約翰葛林在結尾處寫到:

 

  「…到最後,也許不會有人知道這顆球其實是油漆,只有自己知道。但這並不表示你賦予的層層油漆並不重要,或甚至是個失敗。你已經永久地改變了這顆更大的球體,哪怕只是稍微。你把它變得更美,也更有意思。世界上最大的油漆球完全不像一開始的那顆棒球,而你就是原因之一。」

 

  這段話很小很小地融化了我心中某處,因無力感而在我心中所凝結成的硬塊。硬塊仍存在,可我真切地感受到,它在這個當下,消融了一點點。些許的改變使我重拾了些許書寫的勇氣,這對很重要,重要到我想把與〈世界上最大的油漆球〉的相遇看做是一種有意義的巧合。

 

  因此,關於這本書、網路漫畫翻譯粉專、世界上最大的油漆球、偶然與有意義的巧合,這些綜合起來,我要給《人類事評論》以及這本書所指涉的人類世中一切五顆星。

 

 

書籍資訊

書名:《人類事評論:漫談這顆以人類為主的星球》 The Anthropocene Reviewed

作者:John Green

出版:尖端

日期:2021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