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看見」陰影了嗎?

究竟我們看到的只是光的缺席?還是真的「看見」了影子? 

 

  「陰影」是一個哲學跟物理學的問題,究竟我們看到的只是光的缺席?還是真的「看見」了影子?八世紀的修道士弗里達吉蘇斯(Fridugisus)透過《聖經》的書頁「看見」陰影,並以此證明它的存在。他在寫給查理曼大帝的信中引用《創世紀1:2》推論陰影的性質:「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為了證明陰影能改變位置,他還引用《詩篇105:28》:「他命黑暗,就有黑暗。」弗里達吉蘇斯認為,這比他翻頁所看見的影子更有說服力。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哲學系教授羅伊‧索倫森(Roy Sorensen)發現自己的處境與弗里達吉蘇斯類似,但他不相信眼睛所見,也不是從宗教經典解讀陰影,而是試著從科學證據來解釋,他問道:「天文學家在計算月球山脈的高度時,是否預先假設了陰影的存在?物理學家在『影子箱』測量波動時,是否暗示了影子能移動?」

 

  陰影是黑暗時代的非主流問題,他們很少把陰影描繪在當時的繪畫中,或許是因為藝術家只描繪他們認為看得見的東西。亞里斯多德在《靈魂論》(De Anima)寫道,每一種感官都有合適的目標:「視覺對應顏色,聽覺對應聲音,味覺對應味道。」這麼說起來,顏色需要光,若沒有光,我們就無法看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黑暗中看不見物體。

 

  負向的形上學家提出了例外:在黑暗中,你聽不見影子,也嘗不到影子,而是你看見了影子。它看起來長這樣:四處都是黑暗,而不是紅色或其他顏色。你必須把黑暗的畫面告訴盲人朋友,因為盲人看不見黑暗,好比你看不見身後的黑暗,如果你想看見身後的黑暗,就必須轉過身看。

 

  第二個例外需要燈:紙上的黑色字母是通過它們吸收的光,而不是反射的光所看見。越少光從字母中逃出來,就能越容易看見字母。色彩科學家已經修正了經典的「看見就是看見光」說法,他們現在說「黑色」是無差別地吸收光的顏色。若其他顏色是與光(未被吸收的波長)相關,那黑色就是對「無光」合適的視覺反應。

 

  「看見就是看見光」的第三個例外是剪影的存在。在日全食期間,月亮正面沒有反射的光線,因此你看不見月亮;同時也沒有吸收光,因為月亮正面完全被月亮背面投射的陰影所包圍。由於潮汐作用,月球的一面永遠面對地球,而幾個世紀以來吟游詩人都渴望看見月球背面。

 

  陰影導致「看見就是看見光」的第四個例外:陰影無法吸收光。任何存在於陰影中的光都是污染,因為陰影就是無光,光的缺席的本質是不能阻擋光。那些認為現實總是正向的形上學家否認陰影的可見性,他們說,我們只看見光;他們說,陰影是光中的一個洞,而不是我們所見的一部分。

 

「飛鳥之景,未嘗動也」是記載在莊子的光與影辯論題。圖為希區考克的《鳥》劇照。

 

  正向的形上學家將負向的東西解讀成正向。只有原因存在,而所有的原因都是可傳遞能量的正向因素。吸管裡的牛奶不是被真空吸出,而是大氣對液體周圍表面的壓力更大,使得牛奶被往上推。

 

  塔的高度和太陽的角度解釋了影子的長度,但影子的長度和太陽的角度並不能解釋塔的高度,因為影子不會影響塔的高度或太陽的位置。在因果解釋中,「影子」只能以「非」的方式提及——作為正向事物的縮寫。

 

  如果影子不被視為外形,皮影戲就會跟廣播劇一樣無法觸動視覺而乏味,而影子能藉由跳躍、鞠躬和親吻等動作變得生動。這部動畫引起了中世紀對偶像崇拜的注意。為了安撫虔誠的信徒,木偶被穿孔。這些光點提醒著人們,陰影是正向原因引起的無生命效果。

 

  正向的形上學家承認,影子被視為外形,而不是背景,這就是陰影能成為幻覺的原因。在柏拉圖著名的《地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中,觀眾出生在皮影戲裡,穴居人被騙而相信這些複製品是真品,而可憐的魔鬼「看見」的一切都是假的。

 

  正向的形上學家可以把陰影理解為未被照亮的地方。地方必須存在,因為移動就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轉移。而地方本身不能移動,也許陰影的靜止性是陰影成為未被照亮的地方的正確結果。試想旋轉球的影子,影子也能旋轉嗎?在沒有可見運動的情況下,眼睛會回答「不會」,但如果陰影不能旋轉,那麼它怎能在表面進行平移?陰影的每個階段取決於球和光源,而不是前一個階段的陰影。這解釋了為何陰影從來不會因碰撞而凹陷。我們看起來是單一影子沿著表面移動,而其實是一系列靜止的影子,連續的出現即為一連串的表象。

 

一些發展心理學家推測,當我們出生在聯覺的巔峰,所有感官知覺都是混亂地統一,然後隨時間自上往下分離。

 

  弗里達吉蘇斯預示了當代物理學家將虛無定義為真空能量,亞里斯多德認為真空是完全的缺席,而他從這個極端概念推論出許多荒謬之處。大爆炸論的宇宙學家反駁,真空中充滿了虛粒子。由於能量和質量的可互換性,一個沒有質量的宇宙能自發地從周圍能量中產生粒子。

 

  弗里達吉蘇斯或許會抱怨,他們無法掌握實質的虛無。陰影只對眼睛有效,而為了證明陰影有形,弗里達吉蘇斯引用《出埃及記10:2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向天伸杖,使埃及地黑暗;這黑暗似乎摸得著。」

 

  這段話對於那些將黑暗理解為光缺席的人來說似乎是無稽之談,而索倫森懷疑弗里達吉蘇斯對黑暗的經歷跟他一樣,好比被濃厚的黑煙遮擋:由於黑煙太濃,我們伸手不見五指。但奇怪的是,假如我們揮動自己的手,確實能看見手移動的視覺印象。但其他人在面前揮手時,我們卻看不見它,難道我們的手有什麼特別之處?

 

  神經科學家的回答是「聯覺」。沒有人的視覺系統跟其他感官完全分離。視覺影響聲音,動覺(對身體位置的感覺)影響視覺。強烈的聯覺者對知覺的「洩漏」更敏感,比我們更生動地想像在黑煙中揮舞的手。一些發展心理學家推測,當我們出生在聯覺的巔峰,所有感官知覺都是混亂地統一,然後隨時間自上往下分離(通常認為有五種感官,但很多知覺心理學家肯定不止)。因此,成年的聯覺者是逗留在原地,而非擁有超能力的超人。

 

  許多人以為日出之前的凌晨最為黑暗,但這是他們把夜晚缺乏熱能(寒冷)誤解為等於極度缺乏光線(黑暗)。午夜時分的夜晚才是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日落與日出的中間。凌晨的夜晚之所以最寒冷,因為那是距離溫暖太陽照射地球最久的時間點。

 

  索倫森說:「對什麼是什麼不是的感知,是具有解釋性的。這證明了弗里達吉蘇斯沒有把他的觀察視為最終結論,但他的觀察遠超出其信仰所允許的範疇,他是解讀陰影的先驅。」

 

 

原文出處:Jstor

 

圖片:

Teatro de Sombras, As Cinco Estações (still) by Lourdes Castro

Phenomenon by Remedios Varo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