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也太退流行了吧?命名流行趨勢改變的科學

研究表明,人們的心態經常在「想要與眾不同」和「融入社會群體」之間交戰。 

 

文|Mumu Dylan & Gerda

 

  不管在哪個國家,從名字就可以猜出大概屬於哪個年齡區間。根據美國社會安全局發佈統計,2020年最常見的新生兒名字分別是:奧利維亞(女孩)跟廉姆(男孩),二十年前一度蔚為風潮的「愛蜜莉」跟「雅各」則雙雙退場。如果現在你認識一個名叫愛蜜莉的美國女性,你可以合理推測她大概大學剛畢業,可能還獲得一份工作要外派去巴黎之類的。

 

  「奧利維亞」以及最近十年來始終緩步徘徊在前五名的「艾瑪」,在80至90年代出生的人之間都相對罕見,甚至會被認為「根本是我阿嬤的名字」。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那個時代流行的名字是潔西卡、艾許莉跟珍妮佛,「艾瑪」確實比較可能是80到90年代出生的人的阿嬤的名字。

 

  台灣最近期的一份官方命名潮流報告,則指出2011年至2018年間出生的新生兒最有可能被命名為承恩、宥廷、品睿(男孩),以及詠晴、子晴、品妍(女孩)。這些名字若放在千禧年前後,仍不失是相當新潮時尚的名字,沒想到短短十年內就淪為菜市場名。

 

  新生兒的命名趨勢就跟時尚與其他流行文化一樣不停變化,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個數學模型,以理解為何這些行為模式不斷改變。發表在期刊《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的研究表明,人們的心態經常在「想要與眾不同」和「融入社會群體」之間交戰,當他們默默觀察著社交網路中的其他人,從眾或獨特的動機相互影響產生了複雜的結果。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社會與決策科學系副教授羅素‧戈爾曼(Russell Golman)說:「我對這些現象都很好奇,但對社會流行趨勢一無所知。我的興趣主要是來自於研究經濟和社會領域複雜系統中的非平衡動態。」

 

研究表明,「好聽的名字」跟「菜市場名」之間具有不斷改變的流動關係。

 

  賽局理論和經濟學的大多數模型都假設系統會在某個時刻達到平衡,戈爾曼好奇在這些模型中能插入哪些因素,以推動行為脫離這種穩定狀態,戈爾曼說:「我想用數學來描述兩種相互矛盾的動機──想融入群體和想變得特別。它們會把你推向相反的方向,但你兩者都想兼得。」

 

  從數據上來說,想融入群體的欲望會驅使行為趨向群體的平均狀態,而想變得特別的欲望則驅使行為遠離群體的常見模式,戈爾曼說:「把它們放在一起,仍然能達到平衡。」為了打破平衡難題,戈爾曼和研究團隊加入了社交網絡的因素,也就是包含社區、鄰居、同事、社團或其他團體,而不僅限於網路上的社交平台,他說:「我們很訝異人際社交網絡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我們運用許多不同的網絡建立其動力學模型,無法趨於平衡的情形其實相當常見。」

 

 

當一個名字(比如艾蜜莉)的流行熱度達到巔峰時,父母就更可能放棄這個名字,並選擇另一個相似的名字(比如艾瑪)。

 

  為了測試研究模型,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生艾琳‧芭格比(Erin Bugbee)使用了上個世紀由社會安全局管理的嬰兒名字大型數據庫。如果某些名字被公認念起來很好聽、寫起來很好看,那麼命名潮流不就應該達致平衡而永遠停在那裡不變動嗎?換句話說,假如嬰兒名字趨於平衡,那最流行的名字就會一直是最熱門的吧?

 

  事實並非如此。

 

  研究結果發現,當一個名字(比如艾蜜莉)的流行熱度達到巔峰時,父母就更可能放棄這個名字,並選擇另一個相似的名字(比如艾瑪)。父母藉由這樣的命名策略,既能讓孩子的名字跟流行的名字類似(至少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又能讓她在群體中顯得與眾不同。久而久之,其他父母可能也產生相同想法,於是名叫艾蜜莉的女孩數量逐漸減少,而名叫艾瑪的女孩數量逐步增加。

 

  這就是「艾瑪」從「阿嬤輩的名字」再度回到新生兒命名榜上的原因。這是個好名字──直到同時有太多人都這樣想為止。

 

 

原文出處:Phys.org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