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講左派的政治正確「潮語」?

過去一般大眾以為「講覺醒潮語」的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左派人士,不過研究顯示:這跟學歷一點關係都沒有。 

 

  「高學歷知識分子利用『覺醒』(woke)語言破壞政治論述。」如果你平常有注意現代政治語言與社會正義議題,就很可能聽過類似的言論:民主黨元老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哀嘆「那些在頂尖大學教職員休息室裡的人,創造了一個普通人根本不使用的『中性拉丁裔』(latinx,以中性後綴[-x)取代原本具性別區分的[-o/-a]後綴)單字。」《大西洋》雜誌撰稿人、語言學家約翰‧麥克沃特(John McWhorter)斷言:「每個人都害怕在推特被口齒伶俐的高學歷知識分子打為種族主義者。」

 

  《經濟學人》最近把覺醒定義為「一系列零散的思想,正在改變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為主的左派美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這種觀點(或既定印象)認為,那些原本關心民生經濟問題的普通人讀完大學後,就不再關心民生經濟,而是轉向性別代詞與文化挪用。根據這些論點,沒有讀過大學的人維持著比較理性與正常的觀點,或者說──取決於你的立場為何──他們仍在「沉睡」。

 

  然而,根據《大西洋》與市調分析公司「Leger」合作的調查顯示,有大學學位的人和沒有大學學位的人在跟「覺醒」掛勾的熱門議題方面,兩者之間的看法幾乎沒有差距,而民主黨和共和黨也都沒有強烈支持所謂的「覺醒」立場。「覺醒」一詞源於黑人社群,至今未有標準統一的定義,經常用來統稱一系列關係鬆散、相關性不高的新潮思想。人們常用「覺醒」形容進步派圈內流行的潮語,例如「懷孕者」(取代孕婦一詞),以及左派主張的政治口號,例如「刪除警察經費」(Defund the Police)。這項調查也涵蓋了反面論述,包括詢問受訪者常見的右派人士口號,例如政治正確、「取消文化」與批判性種族理論,以瞭解受訪者是否站在「覺醒」的對立面。

 

  Leger對1002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抽樣調查,要求受訪者對各種「政治正確潮語」的同意程度評分。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美國的政治是否變得過度政治正確的問題,有大學學位的人和沒有大學學位的人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同樣地,對於「取消文化是當前社會的重大問題」的看法也沒有顯著差異──51%有大學學位的人和45%沒有大學學位的人都同意這個看法。

 

  其他關於刪減警察經費;傾向說「懷孕者」而非「孕婦」,或者「中性拉丁裔」(latinx)而非「拉丁裔(Latino)或西班牙裔(Hispanic)」;使用中性代詞「they或them」;同意穿著不同種族或民族的傳統服飾屬於種族歧視行為,這些問題的調查結果都沒有顯著差異,只有不到30%的受訪者同意其中某項觀點,而且無論是否擁有大學學位──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頂多以幾個百分點的差距更容易贊同某一種觀點。

 

  唯一顯示受教育程度有明顯差異的問題是「大學是否應該允許演講者在校園內發表可能冒犯某些學生的種族或性別觀點的言論」,有大學學位的人更可能同意允許演講者發言──比例達44%,相比之下,沒有大學學歷的人的比例只有27%。若把調查結果按種族與教育程度交叉表列後,又出現了兩個差異: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受訪者認為「南方邦聯雕像應該被拆除」的比例,比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受訪者略高(31%比24%);在「具有多重邊緣身分的人在社會上是否會面臨更多歧視」的問題上,有大學學位的白人同意比例為43%,而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同意比例僅35%。

 

因為要尊重「跨性別人士懷孕的權利」,所以不能說「孕婦」而是「懷孕者」,但這些政治正確的潮語都是誰在說呢?

 

  在一些學者和民主黨民調專家看來,調查結果表明「是否受過高等教育」之間的政治分歧被過分誇張了。「ASO Communications」負責人安納特‧申克-奧索里奧(Anat Shenker-Osorio)說:「認為教育兩極分化是驅動政治行為最重要或最具決定性變數的理論,是不正確的。我們很容易假裝這是最有用的變數,因為它能引發爭論,即指責民主黨之所以迷失方向,是因為過度靠攏住在沿岸城市、受過高等教育、號稱你比他還傻的白人。」

 

  調查結果也提醒了人們對於「大學學位」的錯誤認知。25歲以上擁有大學學位的36%美國人中,大多數人都不是就讀所謂的「精英大學」,甚至求學生涯過程從沒有讀過精英學校。中佛羅里達大學的大學生人數比整個常春藤盟校還多,而大部分45歲的美國人從公立學校畢業,經營著中小企業,下班後看福斯新聞,他們也都是大學畢業生。

 

  更重要的是,「非大學生」群體包括還在讀大學的年輕人──也就是那些自詡為社會正義鬥士、「取消」自己教授的大學生們,而目前約有6%美國成年人為大學生。事實上,對這些社會議題的態度的最大差異似乎跟年齡有關:50歲以上的人比18至29歲的人更可能同意「美國的政治正變得過度政治正確」、「批判性種族理論是對公立學校、職場與聯邦政府的嚴重威脅」,或者「平權運動變得太普遍,以至於白人反而面臨了逆向歧視」等說法。65歲以上的人中高達68%的人認為美國的政治變得過度政治正確。與此同時,在40歲以下的受訪者中,最支持拆除南方邦聯雕像、使用中性代詞、刪減警察經費、以及說「中性拉丁裔」或「懷孕者」的人最多,但他們仍然只佔整體受訪者的少數。公共宗教研究所(PRRI)的研究主任娜塔莉‧傑克森(Natalie Jackson)說:「越來越多的『覺醒』觀點和尊重多元性別代詞──都是由年輕人所推動。」

 

  還有一種可能是,還沒有讀大學或永遠不會去讀大學的年輕人已經比以前更前衛了。年輕人是否會像一些曾經的自由主義者那樣,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再信奉自由主義,這點目前尚不清楚。但語言在不斷進化,當「懷孕者」在年輕人之中成為常態時,這種用法就會延續下去。以「Ms.」來指代女性,而不是使用以婚姻狀態區別的「Miss」和「Mrs」,這種用法在被廣泛接受以前,也長期存在爭議。

 

許多進步思想在有色人種群體比在白人群體中更受歡迎。

 

  雖然有大學學位的人往往比沒有大學學位的美國人更容易成為堅定的自由主義者,但過去的一些調查同樣發現,兩者在各種社會正義傾向的指標上,只存在微小的差別。在2017年公共宗教研究所的一項民意調查中,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對美國缺乏平等機會的擔憂程度,低於那些沒有大學學位的人(分別為56%和63%)。2018年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調查表明,高達三分之二擁有或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男性認為,美國的政治正變得過度政治正確。

 

  一些民主黨戰略家指出,白人選民之間真正的政治分歧並不是教育程度,而是居住在鄉村或城市,以及是否具有「福音派基督徒」的身分認同。意料之中的是,當受訪者被問及上次總統選舉投票給誰時,兩派人馬對於上述問題的分歧更大:在每項問題上,川普的選民絕大多數不同意社會分配正義的觀點,近70%的人認為「取消文化是當前社會的重大問題」,而在拜登的選民中比例為31%。只有21%的川普選民同意「具有多重邊緣身分的人在社會上面臨更多的歧視」,而在拜登的選民中比例為63%。

 

  許多進步思想在有色人種群體比在白人群體中更受歡迎。例如,只有37%的非白人受訪者認為美國的政治變得過度政治正確,而白人受訪者的比例為62%。在非白人受訪者中,45%的人同意拆除南方邦聯雕像,但只有27%的白人同意,而支持使用中性代詞的白人和非白人受訪者數量相同(29%)。其他民意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黑人支持刪減警察經費,而白人比黑人更可能認為警察配戴武器與預算充裕很重要。

 

  調查顯示,整體而言並沒有太多人支持使用關於身份認同的新詞,只有10%受訪者同意應該改稱「懷孕者」,只有14%受訪者認為應該說「中性拉丁裔」。這表明接受「覺醒潮語」的人並不多,但考量到「真正覺醒」的人數相對較少,「覺醒的威脅」似乎被誇大了。

 

調查結果表明,許多美國人普遍認同種族平等的理念,他們只是沒有想使用那些新興的平等或政治「潮語」罷了。

 

  有些人質疑,該調查的人口結構與提問方式很可能拉低對某些問題的支持度。例如,調查並沒有解釋為何要改稱「懷孕者」而非繼續使用「孕婦」(為了承認跨性別男性與非二元性別群體也可能懷孕)。如果詳述原因,這些詞或許會得到更多支持。此外,由於對同一主題問了許多問題,受訪者也可能受到促發效應(priming effects)影響──對政治正確的問題感到激動,從而對所有陳述做出比往常更強烈的反應。對於一些問題,包括中性拉丁裔、中性代詞、校園演講者與批判性種族理論,相當多人的回答是「沒有意見」或「對問題沒有深入瞭解,無法回答」,傑克森指出:「這代表很多人對這些問題的背後意義,以及為什麼要做這項調查普遍感到困惑。」

 

  不過,其他民調也發現,略占多數的美國人認為,人們現在太容易覺得被別人的話所冒犯。刪減警察經費等想法在整體美國人之中也不受歡迎。傑克森指出,經常使用推特的人或許對於調查結果感到震驚,一部分原因是「推特非常非常不真實」,因為只有大約20%的美國人使用推特,而80%的貼文來自10%使用者。推特的使用者在整體上比美國成年人更年輕、更自由,以至於《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小派瑞‧培根(Perry Bacon Jr.)稱推特是「最進步的民主黨媒體平台」,這也解釋了為何像「刪除警察經費」的口號雖然在推特上很流行,但在真實世界卻根本沒有人理會。

 

  當然,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某個想法在一項調查中不受歡迎,而改變甚至廢除政策、策略或行為:因為政策的作用是保護少數人權益,而不受多數人的意見影響。儘管「覺醒」這個字詞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但好消息是美國人越來越接受種族公平正義,范德比大學政治學家約翰‧塞德斯(John Sides)表示:「美國人對種族議題、種族歧視、移民和其他話題的看法越來越開闊,變得更自由。與十年前相比,更多美國人開始認為有移民是好事。越來越多美國人認為種族不平等源於歧視等結構性因素,而非黑人懶惰不努力。」這個調查結果或許表明了,許多美國人普遍認同種族平等的理念,他們只是沒有想使用那些新興的平等或政治「潮語」罷了。

 

 

原文出處:Atlantic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