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唱台語歌就不潮?專訪「莫名其妙的一天」

來自台北有著趣味團名的「莫名其妙的一天」於2012年組成。

 

  在台灣,台語是國語之外使用最普遍的語言,根據2009年台灣年鑑調查約有七成以上的民眾會使用台語。雖然台語曾在日本統治時期和國民政府遷台後,因為政策打壓而日漸式微,但卻未曾完全消失,其中當然也包括以歌謠的形式傳乘著。

 

  「記得學會的第一首歌曲是〈港都夜雨〉,因為在金瓜石當挖礦工人的外公,時常哼起這首歌,久而久之我也學會唱。聽到台語歌會讓我想到許多童年的記憶,像是對外公的記憶、金瓜石時常下雨的天氣、很多霧及潮濕的空氣。」莫名奇妙的一天主唱芬歐這樣對我說。教科書上常說的「鄉土情懷」,也許就像台語是許多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們,情感以及記憶的聯結。

 

1976年公佈的《廣電法》中規定:「方言歌曲,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宜少播放」

 

  由於戒嚴時期在校園內禁止說台語、客家話、原住民語和各省方言,加上1976年公佈的《廣電法》中規定:「方言歌曲,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宜少播放」,台語歌一度沈寂,解嚴之後台語歌在消費市場仍然是屬於比較弱勢的類型。「台語歌在市場上比較弱勢,早期在各大音樂獎項上也不受重視,因為大部份的消費族群還是比較在意主流,越年輕的一代甚至不知道著名的前輩歌手。像是前幾年亂彈阿翔得到金曲獎,才開始有年輕一輩去研究。」芬歐說,「 台語歌出產量其實是算快的,但是銷售上並不如國語,行銷及包裝也沒有國語市場來的好。」

 

  在政治因素及市場接受度上,台語歌早期並不被年輕族群買單。而近年來,原本以國語或外來語言為消費大宗的年輕族群,也有越來越多歌手或樂團用台語來創作歌曲,這樣的趨勢也讓我充滿好奇:唱台語歌是變成一種流行跟風呢?抑或是台語能表現出什麼不同的情感嗎?

 

「對我來說,用台語反而比較好表達出更強烈的情感,像是難過心碎那種哀傷的情緒。」

 

  「對我來說,用台語反而比較好表達出更強烈的情感,像是難過心碎那種哀傷的情緒。加上台語也是我的母語,從小家裡都說台語,自己是喜歡且想要用母語來創作。」芬歐這樣說。而吉他手馬蹄也認為,台語的用字遣詞比起國語能更深刻的扣入情感。也許,流行跟風並不是件壞事,從好的一面來看,是更多人願意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來傳達情緒。

 

  但一方面想到,這樣對很少接觸台語環境,甚至是完全聽不懂的人該怎麼辦呢?芬歐舉了前陣子社運的例子說:「像是因為社運而爆紅的〈島嶼天光〉來說,它的確讓很多去參加社運本來不懂台語的人,可以更想去了解自己國家的語言,至少單就這點來說是件好事。」,樂團中貝斯手皓翔剛好是幾乎聽不懂台語的人,他認為雖然小時候接觸不多,但聽到台語歌是件「新鮮」的事情。

 

樂團成員(左起):主唱/吉他手馬蹄、主唱/吉他手芬歐、鼓手凡凡、貝斯手皓翔。

 

  在訪談中有一題是「有沒有對你影響特別深刻的台語歌曲或音樂人?」,樂團團員幾乎首先都異口同聲的說出伍佰跟林強。「林強雖然是台語音樂的前輩,但又跟著音樂圈不斷前進,像最近的台語歌也加入電音元素就覺得很酷,一直在做變化。」鼓手凡凡這樣回應。芬歐進一步補充:「會對林強印象很深刻是因為,在他出來之前台語歌都是比較日式的曲風,他的出現在台語音樂圈算是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我父親那輩幾乎人人都有一張林強的專輯。加上他唱出台灣現況,在當時經濟起飛的年代,讓那些從離鄉背井從南部北上打拼的人們,有種振奮人心的感覺。」另一方面談到伍佰,芬歐笑著說:「收到你的訪綱時,腦中第一個出現的就是伍佰。」可見伍佰在台語音樂的地位。

 

  不管是早期的文夏、洪榮宏、江蕙,或是中生代的林強、伍佰、陳昇,一直到新生代的濁水溪公社、滅火器、川秋沙,台語音樂在市場、文化上正飛快的前進。台語是許多人的母語,更是台灣特有的文化和語言;而台語音樂則是向生養我們的這塊土地,唱出最真誠的回應。

 

 

 

攝影協力:Taroa

樂團粉絲專頁:莫名其妙的一天

圖片credit:台灣公義網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