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城市與自我敘事的囚徒:羅勃派汀森《蝙蝠俠》

《蝙蝠俠》劇照。

 

  在羅勃派汀森版本裡,黑暗騎士之所以黑暗,不是因為他所背負的傷痛不為外人所知,也並非是因為他心中被憤怒給填滿,而是因為他迷失在高譚市裡。高譚市就像深不見底的沼澤,孕育著一條又一條的鱷魚,而蝙蝠俠也是其中一條,他越是與其他鱷魚拼搏,就越是發現自己的無力,因為只要這個沼澤存在,鱷魚就會源源不絕。

 

  在電影院裡觀賞2022年版《蝙蝠俠》無疑是一個奇特的體驗,你很容易會想到如果到銀幕亮度不夠好的電影院,這部電影可能會過暗,因為整部片三小時的過程裡,只有少少的時間是亮的,大多時候都是一片昏暗。而照明昏暗的乃是黃橙色的火焰,偶爾會變成藍色,比如蝙蝠破車的引擎噴發出的火焰,有時火焰是夕陽,有時是羅伯派汀森的憤怒的嗓音,而有的時候是逼近血紅的熊熊大火……

 

  這個世界是一團燃燒的垃圾,有別於《小丑》世界裡,那同樣也都是一片隔著銀幕就可以聞到的髒臭,這團世界正在燃燒所發出的氣味是那種更加刺鼻的,即便一直下雨都沖刷不掉的味道,猶如窗戶上那揮之不去的汙痕,或者是雨天裡你那悶熱的積水鞋底。

 

  於是你會想起諾蘭版蝙蝠俠一直在討論的議題,比如高譚這樣的腐敗城市到底還有沒有得救,或者值不值得被拯救,又或者私刑正義的副作用,以及英雄到底要如何才能擺脫作為英雄的孤獨宿命,是否某天人民有可能覺醒,接下英雄的重擔?

 

  事實上儘管麥特李維斯(Matthew Reeves)很抗拒劇組去看蝙蝠俠的系列電影,你卻可以在三小時的電影裡看到它幾乎是收錄了諾蘭版蝙蝠俠三集的主題,這或許是個巧合,也可能這些本來就是與蝙蝠俠這個角色息息相關的問題,你可以想像超人離開大都會去扁人,但卻很難想像蝙蝠俠離開高譚去抓人(所以黑暗騎士跑到香港讓人驚喜!),或許這就是為什麼DC的多元宇宙還是正義聯盟總是搞不起來,說到底,他是個愛家的男人,而高譚就是他的家。

 

  與其說是蝙蝠造就了蝙蝠俠,不如說是高譚造就了蝙蝠俠,而造就蝙蝠俠的代價是毀了布魯斯韋恩。

  「他們以為我躲在陰影之中,卻沒有發現我就是陰影。」

 

《蝙蝠俠》劇照。

 

  如果說過去的蝙蝠俠我們都可以看見蝙蝠俠作為布魯斯韋恩的花花公子面向,那或許是假面,也或許是人性的殘餘。在這版本裡我們則幾乎看不見布魯斯韋恩的樣貌,唯一出現的就只有兩種蝙蝠俠,一種是穿著全套裝甲的蝙蝠俠,另一種是畫上煙燻妝,穿著髒臭衣服,為了混入人群而不被注目的蝙蝠俠。布魯斯維恩這層皮在本片裡幾乎沒怎麼出現,就算出現也總是以一種羅伯派汀森式的邋遢樣,他稱不上瘦弱,強不強壯則見仁見智,但那最吸引人的是他那一身蒼白肌膚,以及充血的眼睛還有偶爾會遮住眼睛的亂髮,這頭亂髮肯定沒有常常洗,因為我們可沒見過他抹過髮油,那麼只有可能是不洗頭的油脂所導致的一片混亂。

 

  人盡皆知,這個父母雙亡的富二代,成天窩在自己那灰暗近乎法拍屋的豪宅裡,不喜社交。

 

  於是開場的萬聖節對所有人而言,是可以隱藏自己,扮裝上街狂歡的日子,但對蝙蝠俠而言,卻是可以作自己的日子。

 

  「你這怪胎一定最喜歡萬聖節對吧!」

 

  麥特李維斯不是一個擅長創新的導演,但他卻挺懂得怎麼拼裝過往已有的元素,不論是別人的還是他自己的,你可以在本片裡看見許多作的更優秀的其他電影的影子,例如《索命黃道帶》、《七宗罪》、《唐人街》(本片甚至隱晦的暗示了某些亂倫情節)、《計程車司機》……而從他過去的作品來看,作品內容偏好驚悚的他,《柯洛弗檔案》裡的錄相實驗在本片則成了當代謎語人用來傳達訊息的抖音與直播,《噬血童話》那暗示世界是如此無望的昏黃則成了更大規模的黑暗,當然在大場面處理上,經歷了《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猩球崛起:終極決戰》大製作的他,在前半段呈現蝙蝠俠作為異類在人群之中或者說後半段近乎災難片的處理方式都是駕輕就熟,不斷推進觀眾的感官享受,將觀眾拖入高譚的黑暗與危機中。

 

  而本片也會讓人想起《守護者》裡在墮落城市執行私刑正義的羅夏之偏執與悲劇,開場與結尾的日記式獨白,還有這次蝙蝠俠每天都要檢查的隱形眼鏡上的錄影這兩個細節,都讓我們難得的窺見黑暗騎士的內心世界,宛如進入深不可測的洞窟,隨時會被長著翅膀的老鼠襲擊,電影走的是近乎復古的黑色電影路線,在獨白的進行下,我們聽到了蝙蝠俠的自我懷疑,他日夜不懈的打擊犯罪,雖然已經持續兩年了,卻不知對高譚有何改變。

 

  昏黃的燈光打在灰暗的天空上,在這版本裡,高譚似乎永無白日,而這代表蝙蝠俠可以一直出場。

  「恐懼是一種手段。這不只是信號,更是警告。」

 

《蝙蝠俠》劇照。

 

  伴隨著麥可·吉亞奇諾(Michael Giacchino)那招牌的不斷重複的,如黃蜂不斷嗡嗡作響,也如警鈴般循環大作的旋律,一個典型的,孤獨的黑色電影主角,一個慘案的目擊者與倖存者出場了,生活在世界,卻又彷彿世界的過客,如果可以,後來被稱為「老爺」的他應該會想自己搞定一切,但不行,在這次電影的時間裡,他的資歷只有兩年,高登還是副局長,貓女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貓女,而企鵝人也沒有奇怪的企鵝夥伴,就只是個鼻子比較尖,臉比較肥的黑道人士,至於本作大反派謎語人,當電影揭開其真面目時,觀眾或許也不會有任何訝異。

 

  「他們都想揭開你的面具看到你的真面目,但他們都搞錯了,你的面具就是你的真面目。」

  「面具讓我可以做自己!」

 

  麥特李維斯在處理懸念方面幾乎沒用什麼心思,因此如果你想體驗與角色一同推理,或者找出真相的智力遊戲,包括謎語人的謎題都沒什麼可以讓你動腦的地方,許多時候角色幾乎是直接講出答案的,於是比起誰說了什麼,什麼由誰說出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每一個超級英雄或者超級反派都可以看做一種精神病患,猶如每個罪犯都可以看做是城市的症狀,電影的真正看點也就出來了。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了這樣的症狀?我們可以看見角色是如何還沒被他們的症狀給徹底影響,還沒在造型上徹底浮誇化的時期,電影取材自數本比如《蝙蝠俠:第一年》、《蝙蝠俠:自我》等關於蝙蝠俠內心探索的漫畫,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問題不是「這個角色最終會如何」,不,我們都知道蝙蝠俠最後大概會變成什麼模樣,問題便成了:「在變成後來的蝙蝠俠前他經歷了什麼?而又是什麼讓他是超級英雄而不是超級反派?」

 

  問題在於界線,而在大雨不斷的城市裡,一切界線都模糊的令人迷失,善與惡、好與壞、英雄與狗熊、受害者與加害人、傳奇英雄與扮裝怪咖、家變孤兒與好運少爺……

 

  如果你想看蝙蝠俠如何頻頻吃鱉,不論是解謎還是救人,甚至是滑個翔就被撞到連披風都不見,又或者如何在暴怒時用出缺乏技巧而徒有蠻力的武術,還是好不容易開出帥氣的蝙蝠車卻發動了老半天才啟動,那這版蝙蝠俠會滿足你的願望,因為他還不是蝙蝠俠,至少還不是那個我們印象中成熟幹練的蝙蝠俠,他滿腔的憤怒尚未找到去處,而只能頭痛醫頭的打在滋事份子身上,例如那些小丑崇拜者們,順帶一提,這個世界的小丑似乎早早出道也早早入獄了。

 

  本片在處理打鬥方面會讓人想起經典的電玩蝙蝠俠三部曲,因為總被人包圍的他,拳頭快如閃電,卻又沈重如雷。這版蝙蝠俠總緩慢的從陰影中走出,帶著震動的聲饗,羅伯派汀森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過,無論是他從小混混前升起,還是走進警察局時,觀眾都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個人與環境的格格不入不只是因為他穿著奇裝異服而已,他體內總有一股要爆發的力量,他的拳頭打在人身上時,彷彿是打在這座垂死城市的心臟上,意圖使其甦醒。

 

  意圖救回這座他父母二十年前曾想拯救的城市。

 

《蝙蝠俠》劇照。

 

  麥特李維斯知道關於蝙蝠俠起源的幾件重要事情他不能改變,比如布魯斯父母一定要被殺掉,而布魯斯韋恩一定會成為蝙蝠俠,但有很多沒說死的事情他可以嘗試填補進去,甚至近乎改寫的補齊了布魯斯的血脈資訊,這幾乎像是之前的《小丑》裡對布魯斯血脈的挑釁,瘋狂的小丑能不能有與布魯斯相同的父親?以致於與布魯斯享有兄弟的名分?無論有無借鑑漫畫,在電影上麥特李維斯作了類似的嘗試,《蝙蝠俠》有些地方很創新,而這種創新來自對復古元素的重新引入,比如讓電影的基調回到早期的蝙蝠俠,也就是DC還是「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而非超級英雄漫畫公司時,在2022年把超級英雄電影拍成偵探電影這件事本身就挺瘋狂的,特別是大眾受惠於漫威還有DC自己,現在對超級英雄電影的設想就是一堆人用超能力或者特殊能力打來打去時。(當然這只是粗淺的印象,事實上超級英雄電影的再類型化與類型混合是進行式。)

 

  說到偵探,世界上第一個偵探是誰?伊底帕斯。

 

  而他所追尋的問題乃是「是什麼導致了一切的災厄?」,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則與其身世息息相關,在《蝙蝠俠》裡同樣也以謎語人的一宗兇殺案與謎題開始,逐漸帶到蝙蝠俠,或者說布魯斯韋恩的身世之謎上。湯瑪士韋恩這樣的大善人還有瑪莎這樣純潔母親的象徵為何會與這個城市的犯罪份子還有貪腐官員有關係?隨著真相不斷顯現,布魯斯的信念也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特別是信念的基底並不如他所想那般無暇美好時,他又該如何繼續走在這條孤獨的正義路上?

 

  「我是復仇使者。」

 

  這是電影蝙蝠俠第一句自我介紹的話語,卻不只適用於蝙蝠俠自己,片中出現了數個「復仇使者」,問題在於,向誰復仇,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電影聰明的帶入了沒有自稱貓女但一聽名字就知道是貓女的角色,柔伊克拉維茲(Zoe Kravitz)同樣也稚嫩的飾演了一個還沒成為貓女的貓女,她第一次出場就充滿魅力,舉手投足都相當輕盈,不過比起將其塑造成某種神祕女郎,這版電影更有興趣將其塑造成布魯斯韋恩的另一面鏡子。如同本片重要反派謎語人那樣,飾演謎語人的保羅·迪諾(Paul Dano)很難說有什麼新的進步,但是他的表演仍然很有震懾力與主宰力,倒是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的企鵝人表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重重CG與特殊化妝下,他似乎從某種包袱解脫出來,讓人發現他的喜劇潛力,安迪·瑟克斯(Andy Serkis)沒什麼好講的,他仍然是個需要被包上CG才會演戲的男人。

 

  總而言之這一次的《蝙蝠俠》可以說是一次有趣的嘗試,除了些與灰色基調不太符合的笑點,幾乎是走在了漫威的反面,如果你看膩了漫威式超級英雄無止境的動作電影,又或者是那無止境的幻境擴張,不仿試試看此次乍看陽春實則硬派的本片,當你經歷黑暗,觀賞完本片,走出電影院,你會覺得一切都光明了許多,儘管外頭的灰色天空依然是灰色的。

 

 

電影資訊

蝙蝠俠》(The Batman)─Matt Reeves,2022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