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大利亞州正式承認「欠缺保障的工作」是一種社會心理性危害

工作欠缺保障帶來的不安全感,都會危害你的身心健康。

 

  過去人們對於職災的的想像,大多局限於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身體損害。但隨著社會進步,會直接損害人體的工作漸漸減少,與此相對的是心理上的損害比例增加。研究顯示,工作帶來的不確定感會損害身心,也應該視同職災。

 

  根據統計,澳洲約有300萬勞工欠缺工作保障:約240萬人(占總勞動力人口的20%至25%)為臨時工,沒有帶薪休假的權利,另外還有50萬人是簽訂合約的約聘工作。然而,無論你是派遣公司雇傭的臨時工、超市收銀員、共乘司機還是大學臨時約聘講師,工作欠缺保障帶來的不安全感,都會危害你的身心健康。

 

  西澳州政府在新版的《職場心理社會危害工作守則》(Code of Practice on Psychosocial Hazards in the Workplace)中正式承認了這個事實(也是第一個承認此事的州政府)。該守則為西澳州的職場如何遵守《1984年職業安全衛生法則》(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1984)提供了實質指示。

 

  心理社會危害泛指任何可能造成心理或身體傷害的社會與組織因素。以職場來說,就是指涉任何有可能帶來壓力的組織管理跟設計模式。換句話說,給人帶來壓力的工作環境事實上造成了職災。

 

  2018年,澳洲政府委託獨立顧問瑪莉‧博蘭(Marie Boland)撰寫報告書,他建議在相關法律、法規和守則中納入這類危害。澳洲聯邦、州和地區首長於2021年5月同意了這個建議。從那時起,澳洲大多數州和地區都更新了法規或工作守則。但截至目前,只有西澳州把「欠缺保障的工作」包含在內,這是朝正確方向邁進的一大步。然而,想要取得真正的進展,就必須所有州和地區都效仿——然後制定法律保障更安全的工作。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不安全的工作對健康有害。

 

  工作造成的心理社會危害有哪些呢?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工作的十種社會心理性危害,這些問題包括工作內容的高度不確定性、缺少工作的掌控權、缺少協助與工作的不確定性。長時間暴露在這些危險中,將增加急性與嚴重精神或身體傷害的風險。

 

  伊迪斯科文大學政策研究中心提交給西澳政府的報告建議列出的十種危害納入工作守則,其中大部分都跟欠缺保障有關。例如不穩定的工作時程表(包括無法預測的輪班時間)適用在大多數的澳洲臨時工身上,有53%的勞工的工作時間(因此關係到收入穩定性)在薪水週期與週期之間波動。工作不安全感(Job insecurity)對長期就業的勞工也會產生危害,例如工作量、缺少工作掌控權和缺乏就業機會。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不安全的工作對健康有害。澳洲在這塊領域的兩位專家——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分校的邁克‧昆蘭(Michael Quinlan)和迪肯大學的艾爾莎‧昂德希爾(Elsa Underhill)——在跟澳洲參議院報告關於工作保障的調查時,提到了三個主要的負面後果:

 

  ● 受傷(包括死亡)的發生率/頻率較高。

  ● 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較差(例如被職場霸凌)。

  ● 對就業權利的瞭解和獲取相關資訊的能力較差,而且不太願意關心。

 

  失去工作的恐懼是一種強烈的負面因素,讓勞工不去抱怨或運用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例如,澳洲工會理事會在2021年對1540名工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

 

  在所有欠缺保障的勞工中,有40%表示自己曾經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繼續工作,原因是他們沒有帶薪休假;這些帶病工作而不是選擇請假的人之中,有67%表示擔心請假會影響工作的穩定性(在正職雇用員工的比例為55%);有50%被職場性騷擾的勞工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因為他們擔心產生負面影響(相比之下,32%的正職雇用員工有這種顧慮)。

 

在所有欠缺保障的勞工中,有40%表示自己曾經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繼續工作,原因是他們沒有帶薪休假。

 

  但工作守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工作守則是三層架構的一部分,規範雇主維繫職場安全的義務。最上層的是立法,它廣泛地定義了責任歸屬,然後是法規,最後才是工作守則。這些守則是產業與企業如何達到法律和法規要求的指南手冊。

 

  因此,守則不具有和法規相同的法律效力,但仍可被法院用來評估一個組織是否遵守法律要求的「合理步驟」來確保職場安全。有些守則涉及特定類型的工作或危害,例如處理危險化學物品,而西澳州新頒布的《職場心理社會危害工作守則》適用於所有職場。

 

  將欠缺保障的工作納入西澳州的法規在短期之內不太可能有太大改變。理論上,這應該意味著雇傭臨時工或約聘工的組織,承擔並進行了風險評估,然後採取措施來管理這些風險。在職場健康和安全守則中有風險控制的層級制度:最上層是消除風險,這會讓雇主盡可能地把約聘雇員轉為正式雇員。層級越低,風險也越低。我們可以藉由經常通知臨時工的輪班時程,確保他們能事先規劃時間,收入也會變得更穩定;或者提升薪水比例,來部分彌補這些風險。

 

  這種轉變會發生嗎?可能不會,現實情況是工作守則本身無法帶來改變。例如,許多企業協議中已經存在為臨時工或約聘工提供獲得正式員工身份途徑的條款,但雇主經常想方設法來規避條款。真正的改變必須立法改革或賦予工會更多力量,例如歐洲一些國家用法律限制臨時工和約聘工的數量。法律還需要有執行機關的支援——尤其是提供監管機構更多的資源。

 

  西澳州政府的新工作守則是澳洲產業關係領域重要的第一步,正式承認欠缺保障的工作屬於健康危害之一,應有助於進一步的改革。欠缺保障的工作相當普遍,現在我們知道它會產生什麼問題,應該及早採取行動預防。

 

 

原文出處:Conversation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