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月經這種鬼東西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對許多女性來說,月經導致疼痛、疲勞、情緒波動與其他更糟的情況,難免會覺得:月經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對許多女性來說,月經導致疼痛、疲勞、情緒波動與其他更糟的情況,而且總是發生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剛好正在開會或是跟伴侶的父母共進晚餐,驚慌失措的你只能找個藉口,鎖上浴室的門,拼命地把褲子上的血漬洗掉。你難免會想:月經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即使月經的疼痛並不是無法忍受,但卻讓女性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壓力。在 25歲以下的年齡層,有高達 70 %的女性經歷過疼痛、疲勞和情緒波動等症狀,而全年齡層有近 30 %的人發生過嚴重出血,愛丁堡大學的婦產科醫生兼學者希拉蕊‧克里奇利(Hilary Critchley) 說:「這增加她們得到缺鐵性貧血的風險,月經是一個『全球性且未被完全熟悉』的問題。」

 

  文化禁忌,以及對女性痛苦的漠視,掩蓋了月經問題的規模,而且還比過去更嚴重:前幾代人由於懷孕和營養不良的時間更長,所以月經週期相對較短。治療方法除了子宮手術(英格蘭和威爾斯每年有三萬人因嚴重出血而接受治療)和止痛藥,還有凝血劑和荷爾蒙避孕藥。雖然有些人成功地用這些療法減輕痛苦,甚至中止月經,但它們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因為還有可能出現無法承擔的副作用,來自利物浦大學的婦產科醫生杜羅尼‧哈潘伽瑪(Dharani Hapangama)說:「幾乎每個女性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被月經困擾,所以應該開發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但根據克里奇利的說法:「30 多年來,始終沒有針對嚴重月經出血的新療法。」

 

  長期缺乏研究資金是問題之一,耶魯大學專研月經演化的岡特‧瓦格納(Günter Wagner)說:「理論上來說,與女性相關的研究存在偏見。」他指出,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內部,「除了女性生殖系統以外,每個器官系統都設立了專門的研究室,這個事實非常可恥」。瓦格納推測,或許是雖然跟月經相關的症狀和失調會影響生活,但很少會危及性命,因此政府把月經的優先順序排得很後面。不過,有跡象表明這個現象正在改變。

 

  2022 年 3 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增加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研究資金;英國政府也在 2022 年的春天,發表了備受期待的《女性健康策略》(Women’s Health Strategy)。與此同時,技術突破和驚人發現開啟了月經研究的新時代,以先進的工具嘗試解決問題,並對人類演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30 多年來,始終沒有針對嚴重月經出血的新療法。」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月經這個東西很奇怪。由於絕大多數動物都沒有月經,因此我們對它還有很多不瞭解的地方。但我們知道的是,月經週期是由荷爾蒙驅動、每個月一次的懷孕準備過程。為了孕育受精卵(即胚胎),子宮內膜增厚。當胚胎形成時,它會進入子宮內膜,然後開始懷孕。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出血並排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的月經週期。

 

  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這樣的準備工作直到胚胎出現才會開始。怎樣的生物會有月經呢?瓦格納說:「這看起來是一個物種是否在胚胎出現以前『覺得有必要』為胚胎的來臨做好準備的問題。」其他一些物種也有這種需求:一些靈長類動物,一些蝙蝠和象鼩(既不是鼩也不是象)。很多人以為狗有月經,但其實它們的出血來自陰道,而非子宮。除了月經之外,科學家尚不清楚這些不同的物種究竟還有什麼共通點,除了靈長類動物,其他物種與人類並沒有密切的關係,說明了月經可能獨立演化了好幾次。

 

  2016 年,當科學家發現「月經俱樂部」還有另一種物種時,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牠是一種常見的刺鼠,名為開羅刺鼠(Acomys cahirinus),儘管體型小又脆弱,卻具有驚人的癒合傷口能力,它也能跟蜥蜴一樣斷尾躲避掠食者,而這種小型齧齒動物也有月經。

 

  蒙納許大學生殖生物學家彼得‧坦普—史密斯(Peter Temple-Smith)說:「沒有人會想到齧齒動物也有月經。」坦普—史密斯以前的學生納迪亞・貝洛菲奧(Nadia Bellofiore)在研究開羅刺鼠繁殖時,發現其陰道抹片有時帶著血跡,他說:「我們發現時都非常驚訝。」

 

  事實證明,開羅刺鼠的月經與人類的月經非常相似:月經週期的比例相同,經歷一個類似更年期的時期,甚至還有經前症候群(PMS)。經前症候群在人類身上很常見,表現為情緒波動、渴望食物和全身不適;在開羅刺鼠月經週期的同一時刻,牠們也會希望獨處、拒絕接觸和吃得更多。這些相似之處意味著,治療人類月經的方法,或許可以先在開羅刺鼠上進行實驗。

 

儘管比較便利跟衛生,棉條在許多國家依然被認為是不妥當的生理用品。

 

  坦普—史密斯認為,開羅刺鼠是研究人類月經的最佳模型,他說:「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研究越來越困難,而且成本非常驚人。」不過有些人(比如哈潘伽瑪)則質疑它與人類的相似性是否夠多,因為有些部分確實不同:例如,開羅刺鼠似乎不會天生就得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對瓦格納的演化論研究來說,幾乎沒有比它更好的實驗對象,他說:「發現一種這樣的齧齒動物是研究的大好機會。」

 

  開羅刺鼠還有一個地方跟人類非常相似,但這讓問題變得更複雜。坦普—史密斯的團隊最近與德國製藥公司拜耳合作,嘗試培育出月經時會嚴重出血的刺鼠,這有助於理解與開發治療月經的方法。但就跟人類一樣,一些刺鼠月經來的時候很嚴重,而有些則不會。坦普—史密斯表示,要讓它們嚴重出血很困難,他跟拜耳公司都沒有做到。

 

  月經症狀因人而異的特性(無論是刺鼠或人類),說明開發個人化治療方法的必要性。現在,這個目標似乎可以透過另一項新進展實現。2017 年,劍橋大學和魯汶大學的研究團隊幾乎同時提出了「子宮內膜類器官」。這是真實子宮內膜的 3D 微型版本,由個人的活組織切片培育而成。當大量接觸荷爾蒙時,它們會出現類似月經週期的情況,細胞先生長,然後死亡準備被「排出」。

 

  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的前成員、現任職於弗雷德里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瑪格麗塔‧亞約‧圖爾克(Margherita Yayoi Turco)提到,即使在沒有其他疾病影響的情況下,不同的人的類器官在生長和對荷爾蒙的反應方面都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她說:「我們真的有必要去瞭解,這種多樣性意味著什麼?怎麼樣才是正常?」她的新技術是從月經液體中培養細胞,而不是「刮取活組織」(從陰道內刮取子宮內膜組織),因此比以往更容易取得。

 

  當我們對「正常」具有一個確切概念時,就可以拿月經不順的人的類器官來比較和瞭解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已經知道,由病變組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癌症)培養的類器官,可以反映疾病的階段。魯汶大學研究團隊的負責人雨果‧凡克萊科姆(Hugo Vankelecom)說:「然後,你就能觀察一系列藥物的效果。」雖然他的研究重點是子宮內膜疾病,但他認為沒理由不把相同的技術應用在惱人的月經。

 

  但目前為止的類器官,都是只包含單一的子宮內膜細胞類型,哈潘伽瑪說:「雖然類器官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子宮內膜是一個多細胞的器官。」而圖爾克和凡克萊科姆目前正嘗試加進更多的細胞類型。

 

科學家推測,月經之所以存在或許與胚胎選擇有關。

 

  這方面的前沿技術是「類組裝體」(assembloid),由一個類器官結合另一層子宮內膜細胞類型,在 2021 年由包括華威大學臨床醫師兼科學家詹‧布洛森斯(Jan Brosens)在內的研究團隊首次發表。布洛森斯的動機跟瓦格納一樣,他也想知道為什麼人類會有月經,而他提出了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論。

 

  布洛森斯觀察到病人的生育能力與流產之間具有微妙關聯,這使他認為月經很可能與懷孕前篩選不良的胚胎有關。他回憶起一個反覆流產的病人,她自述在八次流產前,幾乎都是第一次嘗試就順利懷孕了,布洛森斯說:「這個情況很詭異,因為一般來說在一個月之內懷孕的機率是五分之一。」

 

  隨後,他的同事尼克‧麥克倫(Nick Macklon)聯絡他進行了一個實驗。麥克倫將胚胎放在培養皿內的子宮內膜細胞上:當胚胎虛弱時,這些細胞會很侵略性地扯掉其必需資源;當胚胎強壯時,它就被留下繼續發育。

 

  布洛森斯意識到,這個現象可以解釋不孕症的病人。如果子宮對胚胎進行了篩選,那有問題的胚胎就會隨月經排出,永遠不會懷孕;如果篩選過程出現瑕疵,不良胚胎就會繼續留在子宮內膜細胞上,雖然這樣更容易懷孕,但最終還是會流產。這個發現也符合臨床證據,反覆流產的病人通常比其他人更容易懷孕,通常在嘗試懷孕後的三個月內成功,而正常人是六個月左右。

 

  布羅森斯表示,篩選過程也是月經週期的一部分。當子宮內膜變厚時,它就會對「胚胎信號變得超級敏感」。如同麥克倫所做的實驗,除非它收到了正確的信號,否則最後還是會被扯掉,然後將一切排出體外。

 

  因此在開始繁重而危險的懷孕之前,胚胎選擇可能帶來了演化優勢。瓦格納認為布洛森斯的假設很可能是正確的,雖然目前「還沒有特別有力的證據」證明它是人類有月經的原因。此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回答,例如為什麼人類和其他有月經的動物特別需要胚胎選擇?胚胎選擇真的能彌補流血被掠食者嗅出的缺點嗎?然而,現在有開羅刺鼠和更複雜的類組裝體,關於月經的答案很可能就近在眼前。

 

 

原文出處:Guardian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