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爸爸──真的嗎?

研究發現,其實有或沒有父親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當然,有一位盡心盡力的父親很好,但沒有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有些人堅稱:父親對孩子未來的健康與幸福至關重要,那些在非傳統家庭成長的孩子(比如擁有兩個母親),在情感、社交和教育發展方面都面臨高度的風險。但真的是這樣嗎?數據又怎麼說?

 

  社會學家提摩西‧比布拉茲(Timothy J. Biblarz)和茱蒂絲‧斯泰西(Judith Stacey)試圖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沒有找到任何明確給出結論的研究存在,他們寫道:「許多不同的研究論文都是間接地談到這些問題。」由於缺乏一個確切的出發點,他們開始著手分析不同的家庭結構,其中包括:「主要照顧者為已婚父親;平等育兒的異性戀伴侶;伴侶死亡、離婚或被拋棄的單親媽媽或爸爸;無論是意外或自己選擇的異性戀單親媽媽;結束一段異性戀婚姻後的女同性戀母親與男同性戀父親;透過人工授精或領養孩子的女同性戀母親;透過領養、代孕或跟女性共同養育孩子的同性戀父親。」

 

  比布拉茲和斯泰西總結了過往的30項研究證據,這些研究都以不同方式比較了女同性戀伴侶和異性戀夫妻的差異(令人訝異的是,他們只發現了一項針對男同性戀家庭的研究)。絕大多數的研究發現,女同性戀伴侶和異性戀夫妻所撫養的孩子的生活並沒有不同,而且在少數發現顯著差異的案例中,女同性戀伴侶撫養的孩子甚至過得更好。例如,一些研究發現,與異性戀夫妻相比,女同性戀伴侶撫養的孩子擁有更安全的依附型態,以及更少的行為問題,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女同性戀伴侶通常比一般群體來得更富裕,教育程度也更高。2015年,康乃爾大學的「What We Know」專案針對79項研究進行了公開審查,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在少數發現顯著差異的案例中,女同性戀伴侶撫養的孩子甚至過得更好。

 

  所以擁有兩個母親跟擁有一個母親和一個父親差不多,那單親家庭的孩子呢?他們的情況會更糟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單親父母與雙親父母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包括家庭平均收入較低,受教育時間更短,憂鬱程度更高等。如果無視這些差異直接進行比較,那單親家庭的孩子確實表現出更多的行為問題和較低的學業成績。但是,當控制這些差異後,單親家庭的孩子表現出的任何缺點都變得非常小,甚至不復存在,比布拉茲和斯泰西總結說:「在這一點上,沒有一項研究支持『家長的性別對孩子未來的健康和幸福,具有不可取代的影響力』的說法。」

 

  情感支持與認知刺激程度,在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中特別重要。當然,如果只有一個家長在身邊撫養,相對來說就比較難做到。但是,如果單親父母能提供同樣的環境,就能消除單親家庭相對於雙親家庭的任何劣勢。家庭環境的重要性也意味著,當一對貌合神離的伴侶「為了孩子」而繼續留在關係中,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或感情不睦,顯然很難打造一個具有情感支持的家庭環境。

 

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或單親家庭,只要孩子成長在一個充滿愛與教育的家庭環境中,都一樣可能順利長大。

 

  所以,有或沒有父親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當然,有一位盡心盡力的父親很好,但沒有也不會造成太大問題;同理,家長的性別對孩子也沒有影響,研究顯示同性戀家庭的子女並沒有適應問題。現代家庭需要雙親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父親或母親是不可取代的角色(當然,不可否認父親和母親都很重要,但他們並沒有「不可取代」的影響力),而是因為雙親通常能讓家庭經濟更穩定。當經濟狀況、家長的精神狀況都穩定時,單親家庭的子女也不會感覺到特別的痛苦或不幸。因此,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或單親家庭,只要孩子成長在一個充滿愛與教育的家庭環境中,都一樣可能順利長大。

 

 

參考報導:Jstor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