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信仰的我們都在吶喊自由:《吹動大麥的風》(2006)

 

電影的開頭從愛爾蘭當地的一場球賽開始,畫面旋即轉入英國警察取締「非法打球」。  

 

「我試過不要捲入這場戰爭,而我的確可以。現在我試圖放棄這場戰爭,卻已經做不到。」

 

  能接受《冥王星早餐》中歡樂夾雜悲哀氣氛的觀眾,未必也能接受同樣以南北愛爾蘭分裂歷史作為背景,同樣由齊里安‧墨菲擔綱主角的《吹動大麥的風》,儘管兩部片都呈現了揮之不去的愛爾蘭獨立議題。《冥王星早餐》描述主角派翠克與童年玩伴玩的是模仿愛爾蘭共和軍對抗英國的戰爭遊戲,長大後同伴的生活也同樣糾纏於千絲萬縷的游擊隊陰影之中。《吹動大麥的風》則是描述1920年代,對於愛爾蘭獨立戰爭沒有熱情的溫和少年達米恩,原本要離開故鄉前往倫敦學醫,卻因為一再目睹英國軍警任意辱罵毆打愛爾蘭人,且禁止他們說母語,加上政治狂熱兄長的強力遊說,而加入了這場戰爭。20年代獨立戰爭未能解決的遺緒,沒入地下成為了《冥王星早餐》中的70年代北愛游擊戰背景。

 

  英國獨立電影導演肯‧洛區(Ken Loach)拍攝了這部以愛爾蘭認同為視角的《吹動大麥的風》,毫不迴避英國人當年欺壓愛爾蘭人的種種歷史惡行。這部片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後,英國內部反而有些不以為然的雜音出現,英國人的不快也表現在票房反應上。儘管洛區長期合作的攝影師阿克羅德(Barry Ackroyd)將愛爾蘭的碧綠田野、深棕色土地以及沈重灰色天空拍得如詩如畫,在這些美麗而永恆的事物映襯之下,劃破寧靜的戰爭敘事顯得格外突兀。隨著自然光撒落,導演將觀眾的眼光引向更深遠的方向──這是一場關於土地與自由的戰爭。

 

理想主義的毀滅 

 

在火車站再度遇上英國人欺負愛爾蘭的暴行,讓原本決定離開的醫學生達米恩留了下來。

 

  與《冥王星早餐》編劇兼導演尼爾‧喬登在1996年描述愛爾蘭開國英雄的傳記電影《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不同的是,洛區捨棄了神祕浪漫主義的大人物與大敘事,反而著墨在革命組織邊緣、理想主義、社會主義的小人物身上。從泰迪與達米恩這對兄弟對於投入革命態度的反差,對於所謂革命必要之惡的意見相左,乃至最後對於為德不卒的《英愛條約》的徹底決裂,顯示了洛區對於愛爾蘭掙扎追求獨立歷史的深刻沉思。他的目標遠比宣揚民族自決更為遠大,《吹動大麥的風》對於全世界的人都有意義,是因為透過重現一段是非難分的歷史,讓我們清楚了解到,僅僅只是推翻自己不要的事物,不會帶來自己想要的事物。

 

皇家愛爾蘭警預備隊(ADRIC)為了報復獨立運動分子,毆打平民婦孺,達米恩的青梅竹馬女友因此被剃光了頭髮。

 

  正如同達米恩所說的:「找到對抗的對象很容易,找到值得守護的事情卻很難。」在同儕壓力下,也不輕易信仰革命的達米恩,透過自己的眼見耳聞,真正的找到了信仰的價值,放棄安定的未來投入戰爭。但隨著陷入戰爭的程度越來越深刻,他卻看到許多與英國人同樣不義的事物,在「我方」發生。內規嚴明的共和軍組織,使得達米恩必須親自處決自己犯下小錯的好友。但為了達成獨立的目標,共和軍卻與放高利貸的邪惡富人勾結。遠比達米恩圓滑世故的哥哥泰迪,只要是組織下達的指令他就遵守,是否成為惡行的共犯此事,對他來說無足輕重。但達米恩卻深感懷疑,乃至當遙遠的新芬黨首領擅自與英國簽署停火協議,讓南部26郡自行成立愛爾蘭自由邦,而讓北部六郡留給英國時,達米恩的懷疑達到了高點。

 

  儘管泰迪不斷說服達米恩,在當時的情勢下,停火協議是最好的選擇,達米恩卻無法接受新芬黨人為了保住他們自己談下的條件而回過頭來攻擊還想繼續戰鬥的愛爾蘭共和軍。兄弟的情誼在電影末尾受到終極考驗,也是愛爾蘭命運的隱喻──受到無情背叛的不只是主張繼續作戰的達米恩而已,也包括所有曾經相信自由的價值,相信人性美好與善良,相信一時的犧牲能夠換取更好未來的愛爾蘭人。

 

獨立本身就是目的?

 

  《吹動大麥的風》用血的教訓提醒了每一個想要掙脫壓迫的國家、區域、群眾、乃至人民,並不是當下跟你一起反抗同一件事情的,就是朋友。如果除了掙脫眼前束縛之外沒有對更崇高價值的追求,那麼槍口隨時都有可能轉向。洛區鏡頭下的英國士兵,與其說是以虐待為樂,不如說是經歷一戰之後茫然無所適從的悲慘退伍軍人。而真正讓達米恩離不開這場戰爭的,不是身陷囹圄,而是他曾經對這塊土地以及人民許下的承諾,他曾經相信殺戮能夠帶來和平,隱忍能夠帶來自由。

  

無法說服達米恩的泰迪,迎來了最後心碎的結局。

 

  而與暫時妥協於殖民主義的結局不同,本片名稱的典故來自19世紀愛爾蘭詩人羅伯特‧喬伊思(Robert Dwyer Joyce)的同名民謠作品,歌詞描述一個年輕人告別所愛,參與1798年愛爾蘭對抗英國的起義。當時,叛亂分子口袋裡放著大麥和燕麥,作為旅途補給。而起義失敗之後,留下的大量無名墳墓,也被重新種滿了大麥。每年春天大麥重新生長,就像是愛爾蘭對英國殖民的反抗永不停息一樣。愛爾蘭僅只是一個具體而微的縮影,關於自由,關於正義,這一切並未結束。

 

 

血債血償從不悔恨

我將投入奧萊丘之戰,

安葬愛人冰冷屍身

很快我也會隨她而去;

憂傷徘徊她的墓前

正午、夜晚直至清晨,

滿懷心碎的我聽見

風吹過大麥的聲音。

 

-〈吹動大麥的風〉,羅伯特‧喬伊思

 

 

 

電影資訊

《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Ken Loach,2006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