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獨角獸?彼得畢格與《最後的獨角獸》(1968)

《最後的獨角獸》書封之一

  

  大家或許還記得,前陣子網路上流行的諷刺短片「獨角獸查理」,也記得他的同伴不懷好意的邀請他去糖果山,最後醒來發現她們偷走了他的腎臟。

 

  為什麼查理必須是獨角獸而不是其他別的物種?究竟獨角獸何以佔據歐美奇幻文學如此崇高的地位?只是因為外型特別美麗嗎?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因素呢?我們可以用美國作家彼得畢格(Peter S. Beagle, 1939-)在60年代寫就的奇幻文學經典《最後的獨角獸》窺其一二。

 

其實是犀牛?

  獨角獸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聖經舊約和古希臘的文獻。一般印象中,獨角獸的形象是長著螺旋狀長角的白色駿馬,但在早期文獻中,獨角獸的外型多為長角的牛或驢,白馬的形象則是後來逐漸演變而成。所以有些動物學家根據早期的形象,認為獨角獸其實可能是一種已經被認定絕種的犀牛。這種被稱為板齒犀的犀牛,頭上的角比一般犀牛要來得更長而細,相當符合獨角獸的特徵。根據這個理論,獨角獸最早可能來自於古人挖掘到板齒犀的化石,或是有人目擊到還未滅絕的板齒犀之後,所產生的傳說與文獻記錄。而板齒犀已滅絕或是瀕臨滅絕的狀態,也與獨角獸極為稀有的數量若合符節。

 

板齒犀的頭骨以及角的模擬復原 

  另外也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獨角獸的形象可能來自於基因突變的大羚羊。大羚羊本身是兩隻角,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原因造成獨角的情況很常見,但因基因突變導致角長在正中間的情況相當罕見,這點和獨角獸稀有的形象相吻合,而大羚羊的身形比起板齒犀來說也更接近後世所描述的白色駿馬。

 

角製酒杯可以長壽

 

  傳說中,獨角獸的角被認為有神奇的力量,磨成的粉能治百病和作為試毒劑,聖經裡就經常提到獨角獸的角。有錢人與貴族無不想得到用獨角獸的角做成的酒杯,因為那等於獲得永生。中世紀之後,獨角獸更被套上更浪漫的色彩,是一種獨自在森林裡生活的孤高生物,美麗、高貴、優雅但凶猛,一般人無緣見到也捕捉不到,但卻會受到純潔的少女所吸引,毫無防備地躺在少女的臂彎裡酣眠。為了得到高價的獨角獸角,有些獵人會為了花錢雇用少女在森林裡徘徊,藉此誘捕獨角獸。

 

獨角獸在少女懷裡的快活模樣 

 

   

  頭上長著螺旋狀長角的白色駿馬,象徵著愛情、夢幻與高貴,這樣的獨角獸形象就此就固定了下來,成為幻想故事不可或缺的傳統之一,在1960年代奇幻文學開始流行起來後更是如此。從早期的納尼亞傳奇、綠野仙蹤,到最近的哈利波特、美國卡通神力女超人(She-Ra: Princess of Power)、史黛拉與寶石騎士(Princess Gwenevere and the Jewel Riders)都有獨角獸的蹤跡,甚至是掌上電玩神奇寶貝裡,都有以獨角獸為基礎設計的烈焰馬。

 小火馬會進化成頭上長著角的烈焰馬

 

 

超高檔座騎

 

  然而大部分的奇幻作品裡,獨角獸的地位不過就是比較高檔的坐騎而已,最多就是因為獨角獸不肯輕易讓一般人騎,因此襯托出能騎上獨角獸的主角是萬中選一的人才。在這些作品裡,獨角獸就跟霹靂遊俠裡的霹靂車一樣,是主角的高檔工具、伴侶以及吉祥物。高貴、純潔、夢幻的形象,不過只是將主角烘托得更優越的工具。美國諷刺作家詹姆士瑟伯(James Thurber)就更過份了,在他的現代寓言集裡收錄了一篇「花園裡的獨角獸」,獨角獸甚至根本沒有出現,只是主角用來把太太送進精神病院的工具而已。

 

詹姆士瑟伯的作品:花園裡的獨角獸 

 

 

  只有少數的作品,如卡通《飛天獨角獸克利歐》(Kleo the Misfit Unicorn)和手塚治蟲的作品《小小獨角獸》裡,獨角獸才有當家作主的機會。而在這類以獨角獸為主角的作品中,獨角獸的特性反而不是高貴、純潔、夢幻這些老生常談的美好氣質,反而往往是孤獨與尷尬的。如手塚治蟲的小小獨角獸裡,小獨角獸就是因為惹怒了神明,一直受到追殺而不斷逃亡。2008年在YouTube上大受歡迎的惡搞作品「獨角獸查理」系列,裡面的主角查理是一隻憤世嫉俗但又一直被朋友欺騙的獨角獸,看似和刻板印象裡的獨角獸形象截然不同,但其實正是將獨角獸孤僻的特質放大的結果。

 

獨角獸查理和他不懷好意的朋友們 

 

  2010年的美國動畫《探險活寶》則比較特殊,裡面有一隻類獨角獸彩虹姐姐(Lady Rainicorn,在性轉特輯中則是黑漆漆哥哥Lord Monochromicorn),同時具備主角的友伴和孤僻的特質。彩虹姐姐聽得懂英文但卻不講英文,只會講韓文(中文版則是講台語),而黑漆漆哥哥則是完全不講話,用馬蹄打摩斯密碼與人溝通,除了親密愛人以外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在說什麼。但彩虹姐姐/黑漆漆哥哥並非純粹的獨角獸,而比較像獨角獸和德文奇幻小說《說不完的故事》(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裡的祥龍福哥(Falkor the Luckdragon)的混合體。

 

 左為《探險活寶》的彩虹姐姐,右為《說不完的故事》裡的祥龍福哥

       

是誰賦予獨角獸孤獨的特質?

  看似高貴強大卻在意外的地方很脆弱,看似孤傲卻也因孤獨所苦,這樣矛盾的獨角獸形象是近代文化所特有的,也正是美國作家彼得畢格在奇幻小說《最後的獨角獸》中所描繪的形象。1962 年,少年得志的彼得畢格正值人生第一個重大的寫作瓶頸。從小就展露寫作天分的畢格,自十九歲起接連以文學獎授與的獎學金進入大學和研究所,年紀輕輕就以第一部長篇小說《美好祕境》(A Fine and Private Place)在文壇中得到肯定,但一帆風順的作家生涯卻止於第二部小說慘遭出版社退稿。

 

  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畢格寫下新作品──並非現在暢銷逾五百萬冊的版本,而是描寫世界上最後一隻獨角獸和一個被地獄趕出來的雙頭惡魔,一起在現代世界的公路上流浪的故事。畢格將這隻獨角獸設定為「世界上最後的一隻」,為原本就孤高美麗的形象更添增了孤獨與哀傷的氣氛,也充分呼應他當時寫作生涯遇到挫折的灰暗感,以及對於自己江郎才盡的恐懼。作家本身就是靠著幻想生存的職業,因為寫作而孤獨地生活,卻又因寫作得到眾人的景仰與愛慕,和獨角獸的形象有許多雷同的地方。而畢格擅長的又是奇幻小說,一隻孤獨又迷失的獨角獸作為他當時心境的投射,恐怕再適合也不過。

 

  但寫了八十頁之後,畢格認為這個故事撞牆了,寫不下去,所以擱置了兩年,然後重新寫了後來正式出版並獲得成功的版本。為什麼畢格會拋棄寫了一定份量的手稿,從頭重寫「最後的獨角獸」這個主題呢?在第一個版本裡,瀕臨絕種的獨角獸陷在一個與古老的幻想完全格格不入的現代世界,同伴竟然是連地獄都不要的惡魔,這種沮喪的氣氛也許對於畢格當時的心境是很貼切的寫照,但卻因為太過寫實地描述失去希望的感覺,導致故事沒有辦法有一個童話式的結局。

初版手稿以「最後的獨角獸:失落的版本」的書名出版。 

  而在新的版本裡,獨角獸並不是真的世界上最後一隻獨角獸,而是從森林裡的獵人口中聽說除了自己以外的獨角獸都不在了,所以自己變成了最後一隻獨角獸。因為不相信獵人的話,而且想知道同類們發生了什麼事,這隻獨角獸便離開了自己居住的森林踏上旅程,想要找到真相。伴她的上路的不是惡魔,而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法術的半調子魔法師。魔法師的法術幾乎總是無效或出錯,關鍵時刻卻會突然如有神助,展現完全的法力,卻總是只有曇花一現,過了就馬上變回原本錯誤百出的狀態。這個狀態跟作家或藝術家的靈感來去難以捉摸很相似,但卻多了種喜劇效果。而最後獨角獸也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她並非世界上最後的一隻獨角獸,而是因為其他同伴都被邪惡的國王囚禁了。

 

  在這個版本中,獨角獸的冒險照著傳統童話的路線走:踏上旅程、打敗反派,解放被囚禁的眾多獨角獸們。但最後獨角獸並沒有像一般的童話一樣,和同類們或是王子一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選擇離開同伴並回到自己的森林裡,繼續孤獨的生活。能將俗世的紛擾與麻煩解決掉,又能回到只有自己的生活,在孤獨中得到平靜,這又何嘗不是現代人心目中的一種夢幻?這本書成為了60年代奇幻文學暢銷作品,不僅晉身為美國人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之後甚至拍成了電影。

 

網友把卡通《探險活寶》裡的彩虹姐姐擬人化成《最後的獨角獸》電影中的獨角獸人形狀態阿瑪希亞小姐(Lady Amalthea),探險活寶的裡的主角阿寶則是打扮成阿瑪希亞的情人里爾王子(Prince Lir)的模樣。

  此書的成功,讓彼得畢格發現自己可能不是世界最後一隻獨角獸。然而從此之後,流行文化中的獨角獸多了一點人性的深度。那年他29歲。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