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之城:在都市裡的野生動物

遊隼俯衝時速可達每小時389公里,它們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掠過都心,這樣強壯的猛禽,是獵捕野鴿的專業獵人。

 

  遊隼(Peregrine falcon)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鳥類,它們通常棲息在草原、海岸、廢棄的採石場等空曠的地方,但你一定想不到,倫敦地標知名地標,包括泰特現代藝術館、巴特西發電站與英國國會大廈在內,都能看見牠們身影,這些地標數年來已經成為遊隼的棲身之地。

  遊隼俯衝時速可達每小時389公里,它們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掠過都心,這樣強壯的猛禽,是獵捕野鴿(Feral pigeon)的專業獵人,它們幫助倫敦除「害」,前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說:「野鴿的糞便造成納爾遜紀念柱及廣場高達英鎊140,000元的損害。」

  城市豐富的糧食來源,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提供了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一個相當於原棲息地的「懸崖峭壁」。甚至,牠們已經學會利用人工光源,補足視野的缺乏,來狩獵獵物,這是在懸崖及山坡棲息地所辦不到的。生態學家大衛・哥迪(David Goode)為此讚嘆,他說:「這簡直是達爾文進化論,鳥類逐漸意識到用一種新的方式生活。」這些鳥類的成功超越了資本家,版圖從亞伯丁到加的夫,生態學家更說遊隼佔領英國各大主要城市是遲早的事。

 

  不只是遊隼,在過去幾十年來,已經有許多物種入侵英國城市。

 

英國人早已對狐狸的身影習以為常,甚至他們開車遇見過馬路的狐狸,都會停下來等牠先走。


  狐狸和獾生活在主要的大城市,比在鄉下更能找到穩定的糧食,牠們晝伏夜出,撿拾人類掉落的飯盒,大搖大擺地穿越馬路,人們早已對狐狸的身影習以為常,甚至他們開車遇見過馬路的狐狸,都會停下來等牠先走。

  在都市生活的野生動物,少了天敵和不可預期的環境變遷,牠們的生活仍非全然和平,儘管有許多人留下食物吸引牠們,但也有人僱用獵人來殺死牠們,每隻生命只要價低廉的75 英鎊。

 

英國政府曾在2012年9月發放試驗性撲殺獾類的執照,獾的生存便受到威脅。


  當布羅姆利發生有狐狸咬下嬰兒一隻手指(幸好隨後被外科醫師重新接上)這樣的新聞被報導出來時,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公開表態支持城市對狐狸的撲殺,他稱牠們是種「威脅」,甚至開玩笑的說,連腳踏車都能殺死牠們。

  儘管狐狸面臨威脅,但專家指出,英國的狐狸數量相當穩定,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斯蒂芬・哈里斯教授說:「當地大約有33,000隻狐狸。」也有生態學家認為,殺狐狸是沒有意義的事,除非掌控牠們的食物,否則數量控制將毫無效果,更浪費金錢。

 

正穿越倫敦街頭的鹿,里奇蒙公園內的鹿群數量多到需要每年撲殺兩次。


  英國對生態環境極其保護,隨處可見公園、綠地,讓城市中充滿活躍的生機,鹿群聚集在城市邊緣,里奇蒙公園內的鹿群數量多到需要每年撲殺兩次;水獺也開始復甦,你可以在各個城市發現它們,它們利用水濱荒地和運河築道往返市中心。

  這些野生動物隨著城市的呼吸起伏,也發展出一套新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灰色松鼠比鄉下的較快對威脅產生反應,奇妙的是,牠們不吱吱叫驅趕敵人,而是垂下尾巴來警示天敵,美國研究人員指稱,城市松鼠傾向於用視覺而不是音頻來作為信號,很可能是由於城市噪音太過吵雜的緣故。另外,一些研究顯示,城市鳥兒的歌唱聲比鄉村的還大,亞伯里斯威斯大學的魯伯特・馬歇爾(Rupert Marshall)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的生物研究期刊指出:「城市中的大山雀為了凸顯啼叫聲,他們的音調相較於鄉村的同類來得高出許多。」另外也有同樣研究鳥類叫聲的實驗指出,烏鴉的音調之所以較高,是因為牠們在高音頻環境下的自然反應。

 

環頸鸚鵡用自己的方式棲息在倫敦。


  都市裡的野生動物靠著驚人的適應力融入人類社會,為文明秩序的城市增添了失去的原始野性。但城市的開發永遠不會停歇,生活在此的野生動物將首當其衝,而這些自然財富不該因利益而被視為累贅,作家梅莉莎‧哈里森說:「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都在自然界中不斷進化、我們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而我們永遠不可能分開。若我們徹底的將牠們排除在外將會是一種損失,就像那些不經意失去的事物。

 

 

圖片出處

The Guardian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