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80年代讓人懷念又尷尬的種族歧視熱門電影

八O年代的主流電影中還存有巨量的種族歧視意識,在當時許多民眾甚至認為這樣的情況是「可接受的」。

 

  為了理解像艾迪‧墨菲(Eddie Murphy)這類的非裔美國人能在八O年代成為著名的一線演員是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需要先去瞭解在八O年代的主流電影中還存有巨量的種族歧視意識,在當時許多民眾甚至認為這樣的情況是「可接受的」。

 

 

古怪滑稽的亞洲人

 

 

  《少女十五十六時》(Sixteen Candles,1984):儘管此片是「YA片」電影教父約翰‧休斯(John Hughes)所執導的一部青少年電影,但他在這裡用了像是編劇時期所寫的《瘋狂假期》(National Lampoon)內嘻笑玩鬧的模式,而非後來《早餐俱樂部》(Breakfast Club)裡頭那樣的真情。

 

  《少女十五十六時》裡有一名身份不明的亞裔交換學生龍大東(Long Duk Dong),電影中所有對他的描述都顯現出糟糕的種族歧視:首先他的名字就有種滑稽的感覺,再來是他說著口音很重的英語,舉手投足都是鄉巴佬的行徑,出場時還配了愚蠢的鑼聲;他還交了比他高許多的女友,且非常癡迷於性愛。雖然電影角色是為了笑料,但塑造龍大東的元素或多或少帶著刻板的歧視,看上去就像是嘲笑所有的亞洲人都是如此愚蠢。

 

 

教壞白人的黑人

 

  《翹家的一夜》(Adventures in Babysitting,1987):這是部討喜的電影,它充分體現出八O年代青少年電影的美好-甜美、糊塗和天真。然而,它也做出了最糟糕的示範,將黑人塑造為危險的象徵。

 

 

小丑般的黑人奴隸

 

  《超級玩具》(The Toy,1982):在這部影片中,喜劇演員理察·普賴爾(Richard Pryor)飾演一名被富有的白人「買」來作為「玩具」。你沒看錯,這是一部八O年代電影,就這樣赤裸裸地表現貧窮的黑人是能用金錢買來,並且當作被寵壞的白人孩子的財產或玩物。

 

 

可怕的亞洲人

 

 

  《魔宮傳奇》(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1984):前面我們已經看過了古怪滑稽的亞洲人,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可怕的亞洲人」。八O年代電影充斥著神秘和冒險主題,當然還有高深莫測的亞洲人:《橫掃千軍》(The Golden Child)、《妖魔大鬧唐人街》(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當然還有像《天龍特攻隊》這類的電視影集。

 

  喬治‧盧卡斯1986年推出的印第安那瓊斯系列《魔宮傳奇》,堪稱該系列最不受好評的作品,電影中並不是平時的納粹反派,而是換成虔誠信奉當地信仰的印度人;而魔宮裡那一桌千奇百怪的食材也嚇壞了觀眾,包括活蛇生吃、巨甲蟲餐、眼球湯和猴腦。導演將印度當地文化刻劃成邪教,最終被印度政府拒絕入境拍攝(劇組轉往斯里蘭卡),電影過度以西方偏頗眼光看待其他文化,在當時卻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中東恐怖份子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回到未來》無疑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而劇中一段將利比亞人形容為好戰份子,也是以西方角度來醜化敵對的族群。但正如大家所知道,這樣的情況直到今日還是沒有減少。

 

 

圖片出處

The Guardian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