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盡在藪之中:《羅生門》之後(1950)

一切的起點: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關於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藪之中〉(1922),有一個非常奇妙的分界點──黑澤明改編的電影《羅生門》(1950)。在那之前與之後,至少在華語世界中,它是以不同的方式被認識的。事實上,「羅生門」也是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名稱,同樣取材自《今昔物語》,描述一個為生活所迫的男子,於城門下躲雨,辯證「為惡」究竟是否可以饒恕的故事。

 

  黑澤明將〈藪之中〉與〈羅生門〉合併在同一個故事中,運用躲雨作為開場與收尾,但骨幹則是運用〈藪之中〉的情節,官員帶著美麗的妻子,被大盜多襄丸劫持,官員謎一般的死於竹林深處,妻子受盜賊侮辱之後逃離現場。盜賊落網,聲稱是應妻子的要求殺死丈夫,但妻子的口供卻不同,就連死者的冤魂都持不同說法。時至今日,當我們說某事各說各話真相不明,「陷入羅生門」時,其實意思是它陷入了「藪之中」。

 

 

黑澤明《羅生門》的女主角真砂。

 

黑澤明《羅生門》的男主角多襄丸。

 

被殺害的丈夫金澤武弘。 

 

 

  在1950年的黑白電影中,黑澤明以氣氛寧靜但光影強烈的方式,呈現了這個大家爭相承認自己是兇手的故事。儘管芥川的兩個故事原作都沒有留下正面的結尾,但黑澤明並不打算讓觀眾也感受到此般的絕望之意,因此在電影的最後,留下了一線光明。這使得此一作品不再那麼芥川龍之介,而相對比較黑澤明一些。

 

 

究竟是誰殺了丈夫?

 

 

  芥川在〈桃太郎〉一文中,將桃太郎描述為打家劫舍的惡少,因為鄰人跟父母都痛恨他,而率部下前往住著無辜妖怪的「鬼島」燒殺擄掠,奪取寶物跟人質「凱旋回鄉」。這是芥川1924年的作品,在這之前,1921年芥川曾以記者的身分前往中國達四個月。這四個月的時間對芥川的精神狀態有相當大的損害,表現在他各種身心不適的症狀全部惡化之上。有論者認為,芥川對於桃太郎的批判,就是對當時甚囂塵上的軍國主義的批判。不過他也不是那個時代唯一一位抗拒日本政治現況的文學家,儘管他曾批評軍人階級之爭「宛如兒戲」,但芥川與海軍的關係似乎還不錯。總之,芥川留下的作品,基本上都充滿了對人性的懷疑與對現實的絕望。只用一句話就試圖將他的作品歸類於反戰或者左翼,似乎不是完全公允。

 

  芥川死於1927年,因精神狀態惡化而自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黑澤明改編了他的作品,方有《羅生門》之誕生。有趣的是,在《羅生門》問世之後,又陸陸續續有其他人翻拍這個主題——包括超級巨星保羅紐曼主演的美國西部片!更奇妙的是,在西部片《Outrage》(1964)中,焦點同樣被放在劫財劫色的「盜賊」身上。毫不意外,保羅紐曼在此片中的角色,就是盜賊「胡安」(多襄丸在此片中改名為Juan Carrasco,有點拉丁美洲風味的名字)。 每一位詮釋〈藪之中〉的導演,似乎都不怎麼在乎被殺死的那位丈夫,恐怕也對可能不貞的女子真砂興趣缺缺,而對盜賊多襄丸很感興趣。

 

 

《羅生門》改編作品:《Outrage》

 

 

西部版妻子與盜賊相遇的一幕。

 

西部版兩個男角色決鬥的場面。

 

 

  後世改編者對多襄丸的興趣,也顯示在2009年小栗旬主演的《TAJOMARU》上。這部片運用了很多特效,劇情也幾乎改編到完全跟原作無關,變成家臣、公主、與盜賊之間恩怨情仇的動作片。但片名留下了致敬的痕跡,TAJOMARU,就是多襄丸的日文念法。

 

 

與原作大不相同的2009年電影《TAJOMARU》。 

 

 

圖片出處:wiki.jp

 

電影資料

《羅生門》—黑澤明,1950

Outrage》-Martin Ritt,1964

Tajomaru》-中野裕之,2009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