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鑑定真能解決末代沙皇的身世爭議?

1910年代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與家人。所有人都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不久被處以死刑。目前已經確定身分的有沙皇妻子亞歷山德拉(右上)和他們的孩子:(左起)Olga、Maria、Anastasia、Alexei和Tatiana。

 

 

  俄羅斯調查人員即將打開十九世紀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Czar Alexander III)的陵墓,以幫助確定他那些在俄國革命後被處以死刑的兒孫真實身份;亞歷山大三世於1894年死亡,他在位期間守舊與高壓的統治方式讓民間積怨已久,間接使自己兒子沙皇尼古拉二世(Czar Nicholas II)在革命中被吞噬。

 

  握有權勢的俄羅斯東正教會請求重新挖掘亞歷山大三世的遺體,以便建立在俄國革命中被抹滅的皇室基因庫。根據教會的說法,建立專案調查是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因為這能確定被認為是尼古拉二世、其妻子亞歷山德拉(Alexandra)和他們五個孩子的遺體身份。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在1918年布爾什維克革命時被處以死刑,但他們被埋葬的地點始終是個謎;直到1991年,人們才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附近樹林裡發現他們的骨骸。雖然當時DNA鑑定結果已經確定了沙皇的身份,但之中卻仍然縈繞著疑問與不確定性,特別是對那些居住在俄羅斯境外的東正教徒而言。許多教徒認為整個鑑定過程太過隱密,他們不願相信被發現的遺體是真正的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拉和他們的子女。因此,如果能透過和亞歷山大三世的DNA進行交叉比對,應該就能確定子女和孫輩與祖父的基因關係。

 

1998年沙皇被賦予了國家級的葬禮儀式,遺體被安葬在彼得保羅大教堂。

 

  許多人以為這場爭論在1998年之後已不復存在;當時在政治壓力下,沙皇被賦予了國家級的葬禮儀式,遺體被安葬在聖彼得堡的一座要塞內。放置在台上展示的棺材包括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拉和他們的三個女兒,熏香的味道充滿在彼得保羅大教堂,牧師帶領為死者靈魂的祈禱:但是,教會本身從沒有完全相信遺體是真正的沙皇。教會發言人Vakhtang Kipshidze說道:「這次調查是考慮到1990年代為沙皇及其妻子與部分孩子們所做的鑑定,並沒有被教會認可。」另一方面,教會方面認為當時鑑定遺體身份的過程不夠透明。

 

  這場爭論在2007年變得更加複雜,因為在原本發現遺體的樹林附近,又發現了兩具骨骸。鑑定後發現他們是尼古拉二世年紀較小的孩子,皇太子阿列克謝(Crown Prince Alexei )和俄羅斯女大公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Maria Nikolaevna)。但要鑑定這兩具遺體特別困難,因為殺害他們的兇手曾將硫酸淋在屍體上試圖毀屍滅跡。

 

1885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與家人合影,站在他正後方的便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不過,根據當時革命者處刑的信件以及後來提供的DNA鑑定報告,多數的俄羅斯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還是相信沙皇及其親屬的遺體是真的。

 

  另外一些像歷史學家Yevgeny Pchelov的學者,他們對於必須挖出亞歷山大三世遺體以獲取DNA的作法感到不太舒服。「打開亞歷山大三世的陵墓我認為不太恰當,他是一個文化古蹟,而且他還是沙皇的陵寢,如果只是為了確定鑑定公正而去打擾墓地的安寧,我認為這不是很有道理。」他這樣說道。

 

  歷史學家Nikolai Svanidze則認為目前的調查行動從歷史角度來看並不是必須的,因為絕大部分的歷史學家都已經認定鑑定結果確定了沙皇的身份。他認為現階段的問題主要還是政治因素,俄羅斯東正教會與權力之間的關係:無論是沙皇的皇權和目前俄羅斯政府的權力。他說:「俄羅斯東正教會一直認定自身握有權力,唯一不被認可的時期只有蘇聯執政時期。而皇權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人,也將教會視作意識形態上的盟友。」

 

 

 

參考報導:NPR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