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覽

看見走過必留下痕跡
看見走過必留下痕跡

2013/06/18

林錦惠

不管是畫一幅簡潔沒上色的畫,和一幅充滿線條與色彩的畫,它們都必須使用工具來完成。好比極為複雜的設計,應該是運用技巧與邏輯解決不同難題的表現。無論頭髮的特點和性質如何,必需把經驗簡單化,使概念整合產生一致性,才能迎刃而解。

事實的半衰期:為什麼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有保存期限
事實的半衰期:為什麼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有保存期限

2013/06/18

愛科學

你今天知道的事情,到了明天還是一樣的有多少?一個星期之後呢?或是十年後呢?天氣預報隔夜就可能會有改變;我們對於人類基因體裡的基因數目預估值,在未來幾個月可能就會有改變;我們對於意識的理解,在一個世紀以後可能就跟今日大不相同。

彼時高雄非我故鄉:楊青矗的〈在室男〉(1969)
彼時高雄非我故鄉:楊青矗的〈在室男〉(1969)

2013/06/17

張茵惠

愛河的毀壞,是這個城市成長的象徵之一。而這個城市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成長小說——曾經受到輕視與踐踏、曾經飽受污染而墮落,但終於會找到自己真實的模樣,不是任何一個城市的代替品、不是任何一種國家目標的犧牲品,就只是自己。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與藍色多瑙河:《2001太空漫遊》配樂一點靈(1968)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與藍色多瑙河:《2001太空漫遊》配樂一點靈(1968)

2013/06/17

高英哲

唯有參透克拉克的作品,幾乎都在探討這個一以貫之的超驗主題,才會明白為什麼庫柏力克會選上原本默默無名,就連古典音樂界大概也不覺得這是理查.史特勞斯特別好的作品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搞到現在大家都幾乎忘記原名,直接稱之為「2001主題曲」——有什麼比尼采同名著作裡提到的「超人」 (Übermensch) ,更接近「星孩」那種拔地飛升的意境?

科幻經典定義時代的可能-為什麼大家都愛《2001太空漫遊》(1968)
科幻經典定義時代的可能-為什麼大家都愛《2001太空漫遊》(1968)

2013/06/17

高英哲

開場那二十分鐘沒有半句對白的類人猿進化史,儼然為後代諸多不想遷就時世的大導演,樹立了用悶死人的步調過濾觀眾的典範;那個把腿骨丟到空中,掉下來瞬間變成太空站的鏡頭,也早就成為電影教科書講解蒙太奇剪接原理的標準範本。當然你更不會忘記在一片死寂的大銀幕上,透過太空船上超級電腦HAL的紅色電眼,窺見兩位太空人陰謀對付自己的唇語特寫。

真相盡在藪之中:《羅生門》之後(1950)
真相盡在藪之中:《羅生門》之後(1950)

2013/06/14

Gerda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黑澤明改編了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藪之中〉與〈羅生門〉,產生了電影《羅生門》。有趣的是,在《羅生門》問世之後,又陸陸續續有其他人翻拍這個主題——包括超級巨星保羅紐曼主演的美國西部片!更奇妙的是,在西部片《Outrage》(1964)中,焦點同樣被放在劫財劫色的「盜賊」身上。

東京傾城之戀:《請問芳名》(1952)
東京傾城之戀:《請問芳名》(1952)

2013/06/11

Gerda

這部風靡50年代日本婦女的廣播劇,旁白每次都是這樣開場的:「忘卻就是將過往的記憶遺忘,但遺忘不了的卻是內心誓言定要忘卻的那份悲哀啊。」受到戰爭愚弄的春樹與真知子,以數寄屋橋為約定之處。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但心裡卻始終留有對方的位子。

Björk變了什麼把戲
Björk變了什麼把戲

2013/06/11

鄭功杰

從今日角度回頭看,自2008年冰島人民經歷國家破產後的現實危機和心理恐慌,反而使多數人瞬間從虛擬數字所構築的金融大夢中醒來,強迫以更為踏實、堅韌的態度重新面對往後未知的生活。就在當時冰島社會人心惶惶之際,碧玉果然不負為當代最具知名度的冰島人物,雖然她並未二話不說買下破產的冰島政府,但仍即刻登高一呼成立「創國基金」,並且主動擔任中介者吸引環保科技產業投資冰島,同時也達到撫慰冰島人民不安感的溫暖效果。

永遠,別背對你的影子
永遠,別背對你的影子

2013/06/11

劉芷妤

多年前第一次閱讀《影子》時,因為正對個人的怪胎胃口,已經毫無招架地愛上這故事,卻不曾深思這與安徒生自敘「關於我自己」究竟有什麼關係;然而一個好故事是這樣的,它永遠有夾層、有暗門、有牆壁後面彎曲相連又岔到不知往哪兒去的秘密地道,每個機緣,每種情狀,每階段不同年歲經歷不同人生的時刻再讀又讀,總會不斷發現自己不小心就跳上了什麼通往驚喜房間的飛車軌道。

寂寞是可厭的原罪:《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2006)
寂寞是可厭的原罪:《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2006)

2013/06/05

池三

後來在大學的課堂聽到一則有趣的說法:「愛」是一種隱微的訊號波,而「緣」就是一種接收器,當你感受到愛,那是因為相同的頻率,反之,也只是無緣而已。這句話紓解了我從小累積的怨懟,並開啟了新的念頭:也許他們不是不愛我,也沒有不努力,只是我「剛好」沒注意到罷了。

星座相談室:對雙魚座來說,公證結婚真的很沒誠意嗎?
星座相談室:對雙魚座來說,公證結婚真的很沒誠意嗎?

2013/06/04

趙心如

雙魚座其實在過了三十五歲之後,絕對不是小魚兒,是大白鯊。尤其在經歷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磨難之後,產生了這種內心的聲音:「是我在辛苦照顧一家老小,你們還不聽我的!趁我還心平氣和時,最好乖乖點頭,不要廢話太多。而且我是在拐騙還是偷娶人家女兒啊!又為什麼不能自己也穿美美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

絕不讓任何人修剪:宮部美幸〈仙人掌之花〉(1987)
絕不讓任何人修剪:宮部美幸〈仙人掌之花〉(1987)

2013/06/03

鐘聖雄

一直以來,我經常被朋友、師長視為渾身帶刺的仙人掌,所以我對這幾句話的感觸非常深。我是個非常固執的人,心中一旦認定某種價值,就很難再被改變。此外,我講話非常直,對他人的批評通常不太修飾,喜怒形於色而難以隱藏。當然,無論出於惡意或善意,想要修剪我的人多得是。

誰還需要所羅門王的指環:《灰雁的四季》(1979)
誰還需要所羅門王的指環:《灰雁的四季》(1979)

2013/06/03

張茵惠

你看不到一隻灰雁的靈魂,因為牠無法用言語表達,所以你以為牠沒有。同樣的,你也看不到一個人類孩子的靈魂,他也說不出來,你卻假設他有。

萬里無雲萬里天:我的青春愛情劇《停車暫借問》與《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我的青春愛情劇《停車暫借問》與《千江有水千江月》

2013/06/03

趙心如

十八歲是青春歲月中最具代表的年齡,但對我而言是最不想去回憶的年紀。因為在十六歲時我的「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從此過著每天沒有一分鐘不疼痛的日子。路都沒辦法好好走,當然女孩在青春歲月中想做會做的事,都與我無關;其實不是「不想不做」而是「無法去做」:我的身體四肢完全不聽我使喚,只要一動就痛,而且是「非常疼痛」。寫到這淚水都快不聽使喚了;但,謝天謝地謝諸佛菩薩保佑──現在的我很好。

髮國然-關於我的髮藝生活的序言
髮國然-關於我的髮藝生活的序言

2013/05/31

林錦惠

一開始投入髮國之時,我曾以為,知識和技術佔了絕大部分的重要性。現在,我的感覺是,「心」才是一切的基礎。從心出發,去感受、去感動──什麼是土,什麼是葉,又是什麼構成了一片森林。

單身公寓的都市傳說:波蘭斯基《房客》(1976)
單身公寓的都市傳說:波蘭斯基《房客》(1976)

2013/05/30

鄭功杰

《房客》(1976)描述一位波蘭裔的年輕男子Trelkovsky,租下因前房客Simone Choule,一位生長背景不明、熱衷於埃及文明研究的女子自殺未遂而空下的巴黎老式公寓,卻遭受左鄰右舍刻意疏離和冷漠對待,於是外在和心理壓力日漸累積的結果,最終不免重蹈Simone的悲劇收場。

巴布‧迪倫在60年代:《不羈的迪倫》與《時代在變》
巴布‧迪倫在60年代:《不羈的迪倫》與《時代在變》

2013/05/30

傑飛

對於巴布‧迪倫來說,當他於1961年1月踏入紐約時,只是位喜歡伍迪‧蓋瑟瑞的民謠歌手而已。他想逃離冷冽的明尼蘇達,來到民謠歌手聚集的格林威治村找尋演出機會;但無論當時十九歲的迪倫是否有這樣的自我意識,他對社會議題的關心,隱然受到蓋瑟瑞不小的影響,更完全沒有預料到,兩年半後的他,會踏上民權運動的顛峰:華盛頓大進軍。

狗狗小宇宙:狗的所見、所聞、所感
狗狗小宇宙:狗的所見、所聞、所感

2013/05/30

愛科學

牠們看不清玫瑰的顏色,也不在乎玫瑰的芬芳,只有玫瑰沾上其他「香氣」(例如沾到尿液)時,狗才可能注意到玫瑰。再換個實用點的物品吧,例如鐵鎚好了,作者寫道:「鐵鎚宛若不存在,狗不會跟鐵鎚互動或對鐵鎚做任何事,鐵鎚對狗一點也不重要,除非鐵鎚跟其他有意義的事物發生關係,例如狗心愛的人類把這鐵鎚拿起來使用、巷尾某隻俊俏公狗在上頭撒尿,或鎚子的木製把手非常好嚼,狗才可能注意到鐵鎚。」因此看來狗儼然是小小亞里斯多德,只是牠們有自己的狗狗目的論。

我們正在看的這齣劇一定有人會死:《驚魂記》(1960)
我們正在看的這齣劇一定有人會死:《驚魂記》(1960)

2013/05/29

蕭育和

於是,《驚魂記》真正的驚悚與懸疑其實是從四十分鐘後,女主角死亡時才開始。在這一刻起,珍妮李為什麼非得盜款、她和情郎有沒有未來、老闆會不會追究等等前四十分鐘鋪陳的情節都不再重要。四十分鐘後,唯一的重要的只剩「女主角已死」的事實,唯一的懸疑與驚悚只有如何解釋這件死亡。這是《驚魂記》對所有兇案電影與影集的教誨──是「死亡」延續了所有的情節,即使是無意義的死亡也不例外。

音速青春:給青少年的英搖歲月
音速青春:給青少年的英搖歲月

2013/05/29

Cyril Hong

1997年工黨黨主席布萊爾獲得了最多數國會席次,奪得政權。勝利背後的眾多因素,其中影響最大,恐怕是音樂界的活躍份子。布萊爾在學生時期就曾玩過樂團,他欲打造一個「酷英國」(Cool Britannia),來改變長期保守的社會風氣,就像60年代Beatles將英國流行文化行銷全世界一樣。

為什麼總是獨角獸?彼得畢格與《最後的獨角獸》(1968)
為什麼總是獨角獸?彼得畢格與《最後的獨角獸》(1968)

2013/05/29

蕭芝琪

大家或許還記得,前陣子網路上流行的諷刺短片「獨角獸查理」,也記得他的同伴不懷好意的邀請他去糖果山,最後醒來發現她們偷走了他的腎臟。為什麼查理必須是獨角獸而不是其他別的物種?究竟獨角獸何以佔據歐美奇幻文學如此崇高的地位?只是因為外型特別美麗嗎?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因素呢?我們可以用美國作家彼得畢格在60年代寫就的奇幻文學經典《最後的獨角獸》窺其一二。

我的百搭單品:上衣/外套
我的百搭單品:上衣/外套

2013/05/29

傅煜

在我那個年代,從來就沒有人教過我該穿什麼,或者什麼是風格。老實說,我交了不少的學費。光為了一件白T恤,就可以跑遍大街小巷,從GAP到ARMANI,不遺餘力只為了找到有質感的白T恤,無論布料質地、尖領圓領,衣服長度,有腰身、沒腰身,全部都要錙銖必較(記住,絕對不能從背後看到胸罩的勒痕)。你相信嗎?我修改過白T恤的袖長和肩寬(相信我,適度的合身呎吋不知有多重要),現在才知道那叫「強迫症」。

這裡不是小便斗:馮內果與《第五號屠宰場》(1969)
這裡不是小便斗:馮內果與《第五號屠宰場》(1969)

2013/05/29

張孟哲

這本小說有個不尋常的開頭。馮內果一開始就預告了小說會以「畢勒.皮爾格林終於擺脫了時間的限制」開場、並且最後一句話將會是鳥叫聲:「唧唧啾啾?」在兩者之間因為主角穿梭時間的能力,馮內果順理成章地使用了時間/空間跳躍寫作手法,將不同場景的事件、不同時間點的發展交織揉合成諷刺的對比。自此文章的風格轉為冷淡,搭配著他慣有的黑色幽默風格講述著或多或少發生過的事。

再生之夢:桃莉的1997
再生之夢:桃莉的1997

2013/05/29

印卡

在這一瞬間科幻與科技之間突然被拉近了,科學怪人的誕生場景突然被拉到一個細胞的層次。各種樂觀與悲觀,各種真與假,更接近了哲學家葛羅伊斯(Boris Groys) 所言:「如今生命唯有從檔案、博物館或是圖書館的角度,才看起來栩栩如生或真實無虛。」90年代的桃莉羊突然打開了一種可以直接改寫生命的夢。

〈沒人知道我是誰〉:變身怪醫Jekyll & Hyde(1997)
〈沒人知道我是誰〉:變身怪醫Jekyll & Hyde(1997)

2013/05/28

MPlus Music Project

人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真實的樣貌呢?一般大眾對於人格分裂之類的故事總是很感興趣,但很少追問自己是否真的在每一種意義上、每一個時間點上,都是同一個人?《變身怪醫》不僅只是一部關於亂喝藥水導致變身的驚悚故事,也是一個探討究竟自我是不是只有一種面相的哲學大哉問。

從文創到水果
從文創到水果

2013/05/28

郭紀舟

從文化創意產業轉到賣水果,每個人都覺得這個彎轉得太大,像笑彎了腰,超過了九十度角。怎地一個讀書人跑去了最傳統不過的農產銷售行業,不在自己的本業努力,跳到一個連自己都覺得訝異的行業!

我們仍是嬉皮
我們仍是嬉皮

2013/05/28

凱特羅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旅行至幾個嬉皮歷史重鎮:舊金山、蒙特瑞(Monterey)、蘇莎里多(Sausalito)、柏克萊。第一感覺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想生活在這裡一段時間。這些地方都充滿了藝術氣息,景色秀麗,令人心醉。因為嬉皮聚集地都是環境特別優美的地方,現在大多已經變成豪宅區。

我的科學、我的夢:《羅倫佐的油》(1992)
我的科學、我的夢:《羅倫佐的油》(1992)

2013/05/28

Samuel Chen

一部電影曾經是某一場夢想的起點,但夢想卻有許多轉折之處。從神經生物學到理論物理,一位醫學系學生的自白。

歐舞、搖滾、迪斯可:永遠的80年代
歐舞、搖滾、迪斯可:永遠的80年代

2013/05/28

傅煜

在當時,「KISS」堪稱全亞洲最大的舞廳,震撼的燈光音響效果以及每次開場時的眾人排舞真是空前絕後的場面。每當DJ 播放〈True Blue〉時,很多人就會拿出絲巾學當時瑪丹娜在MV中的經典舞蹈畫面,相信走過80年代時空背景的人都不會陌生,到現在我都認為那是史上最好聽的電子舞曲之一。收藏的一卷卷卡帶和ICRT是我的精神糧食,經歷這些音樂的洗禮和啟蒙,創造了我心目中一個至為美好的年代。

當時的我最愛灌籃:SLAM DUNK(1990-1996)
當時的我最愛灌籃:SLAM DUNK(1990-1996)

2013/05/28

朱旭

不良少年三井壽籃球超強,只是受傷了沒球打才誤入歧途,單元末尾他哭著說出:「教練,我想打籃球。」激勵了數以千萬計的青年球員,這句話也成為籃球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有一陣子,我寫考卷都不寫自己名字,直接署名「三井壽」,因為他也感動了我。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最新文章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在IG上追蹤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