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覽

這世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要決定你自己孩子的生死:《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
這世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要決定你自己孩子的生死:《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

2020/09/12

MPlus Book Preview

這世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要決定你自己孩子的生死。那天是星期二晚上,婦科醫生打電話要我到產房去和一對年輕夫妻談談。那位太太才剛懷孕二十五週,但孩子已經快出生了。這麼早出生的孩子情況通常很不樂觀。懷孕還不足二十四週時,治療通常是無效的,我們通常會建議等到滿二十六週再進行,但這中間的兩週就會形成灰色地帶。那天的情況也是這樣,在大半夜裡,坐在某個即將臨盆的女性床邊,她老公也陪在旁邊,我開始說明如果他們的孩子能活下來,結果可能會如何,包括產生任何缺陷或永久性損害的風險。

味道是你的謊言:《寂寞調香師》
味道是你的謊言:《寂寞調香師》

2020/09/11

Lizard

調香師擅長的技能,在片中等同於「說謊」。無論是「複製」、「調和」、「掩蓋」等等效果,安都能熟稔的使出,另一邊吉翁偷偷帶女兒去沙灘玩時,也秀了一手教女兒說謊以欺騙妻子的對話。在在都表示謊言在不完美的生活之必要。然而,謊言終究不能夠度過每種難關,於是電影後半段,兩個人必須面對自己生活狀態的「真實」。

為什麼透過電腦操縱的那個自我稱為Avatar?
為什麼透過電腦操縱的那個自我稱為Avatar?

2020/09/11

Mumu Dylan

多年來,遊戲玩家將自己在遊戲內的形象稱之為「avatar」(化身)。這些虛擬化身以任何形式呈現,而玩家也對外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今天,無論是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角色扮演遊戲還是沙盒遊戲,成千上萬的遊戲玩家都能驕傲地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化身」。然而,這個字最早只是某些小眾遊戲中的術語,但逐漸演變為一個專有名詞,形容人們在網路世界裡的自我視覺形象,那這個詞又是從何而來?

聽說在冰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真的認識Björk:Daði Freyr
聽說在冰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真的認識Björk:Daði Freyr

2020/09/10

搖滾世代

2020年,住在德國柏林的冰島音樂家 Daði Freyr 本應帶著在網路瘋傳的熱門歌曲〈Think About Things〉代表冰島參加2020年的歐洲歌曲大賽。但很顯然,這件事不會發生:歐洲歌曲大賽因武漢肺炎取消。

良善與罪惡並存的世界:《皮諾丘的奇幻旅程》
良善與罪惡並存的世界:《皮諾丘的奇幻旅程》

2020/09/09

劉文翼

在全世界出現數百部小木偶改編版本後,小木偶的故事重回故鄉,成為具有義大利電影風格的改編版。編導馬提歐賈洛尼(Matteo Garrone)選擇以觀眾熟悉的原著故事作為全片的敘事基底。觀眾所熟悉的說謊鼻子變長、小木偶變驢子等熟悉情節仍然保留。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盧貝松電影裡的男性凝視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盧貝松電影裡的男性凝視

2020/09/09

太空人

將盧貝松的其他電影一字排開,發現他的電影通常與女性有關:這些電影不外乎都有一個明確顯著的觀點,那就是這些女性都是被男性的立場及眼光看待。除了如《第五元素》中「前衛」的未來服裝,我們也可以在《聖女貞德》劇情或鏡頭角度中看到許多位男性視角服務的設計。

還能為愛做什麼嗎?瀨尾麻衣子《接棒家族》
還能為愛做什麼嗎?瀨尾麻衣子《接棒家族》

2020/09/08

傲金

《接棒家族》是一部充滿愛的小說,就像半夜睡不著喝的溫牛奶一樣,喝著喝著就會感受到肚子、眼角一股溫溫熱熱的暖流,對睡眠不見得真的有幫助,但舒服溫柔的感覺卻是無從否定的。

真的,不嘆氣就會死
真的,不嘆氣就會死

2020/09/08

Mumu Dylan

你每天嘆氣幾次?根據一項新研究表示,你每天嘆氣的次數比想像中多10倍左右。科學家發現,人類每小時其實會嘆氣12次,或者每5分鐘嘆氣一次。但這些嘆氣並不一定是疲倦或煩惱的信號:生理上的嘆氣對於保持肺部功能正常來說至關重要。

畫可以是美的,死刑犯的畫則不行:《惡之畫》
畫可以是美的,死刑犯的畫則不行:《惡之畫》

2020/09/07

Lizard

畫可以是美的,死刑犯的畫則不行。如同先前典獄長所言:「人們只想看他們改過向善後的故事,而不想看他們改過向善之前的故事。」既然如此,就隱去其名,將多餘的文本修減掉。最終社會化工程使這幅畫的美無害的保留下來,而這個結局所對應的,不只是周政廷這個死刑犯無法磨去稜角,排出社會的結局,也是許寶清這個藝術家成功磨去稜角,進入社會的結局,他捨棄了自己的某些東西,藉此恢復了自己的「聽力」,懂得說這個社會的「語言」。

愛就是愛,真的嗎?一項語言學研究探求人類情感的文化差異
愛就是愛,真的嗎?一項語言學研究探求人類情感的文化差異

2020/09/07

愛科學

愛就是愛,但真的嗎?在某些語言中,「愛」也有憐憫的意思。「愛」與「憐」在華語文言文中為同義字,而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裡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hanisi」在斐濟北方的羅圖馬語中,既指愛也指憐憫。但英語與其他語系的使用者則很驚訝,愛怎麼跟憐憫會同一個意思?難道人類的情感並不是跨文化共通嗎?

叔叔的《情難枕》
叔叔的《情難枕》

2020/09/05

煦悠

第一次聽見《情難枕》一定是在台北老家的一個午後。當爺爺正在午睡,奶奶正在洗澡,那便是叔叔能夠獨處放鬆的時光,他拿著一疊錄影帶,在一個人的客廳裡播放著有寫真畫面的影音集。其中一個影帶的第一首歌就是《情難枕》,當前奏響起時,叔叔會站在電視機前面前後擺動跳舞,腳踩在淺膚色的瓷磚地板上,發出沈重的聲響。

我愛你,但我們可以有距離:《媽咪在哪裡?》與《讓我安靜五分鐘》
我愛你,但我們可以有距離:《媽咪在哪裡?》與《讓我安靜五分鐘》

2020/09/05

魏妏秦

獨立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有人終其一生無法真正地獨立,不論是實質上的依賴還是心理層面的無法割捨。「獨立」對小小孩來說更是困難的概念,在一出生就存在、理所當然的依附關係裡,要如何適當地與孩子分離,也讓孩子了解父母需要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不因此讓孩子的世界「天崩地裂」,藉著《媽咪在哪裡?》和《讓我安靜五分鐘》兩本繪本,或許是不錯的路徑。

遺憾地通知您:室內植物其實無助於空氣清新
遺憾地通知您:室內植物其實無助於空氣清新

2020/09/04

Mumu Dylan

園藝店店員最常被問到兩個問題:「這盆植物會毒死寵物嗎?」和「哪種植物最適合淨化空氣?」後者是室內植物經常被提起的優點之一:它們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的擺設,更被譽為小型空氣清淨機。現在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人們的誤解,儘管植物確實能淨化空氣,但業者所告訴消費者的資訊是經過挑選的數據。如果想真正改善住家的空氣品質,就必須種植大量的室內植物。然而,幾乎沒有人能做到。

根據1919年編劇手冊世界上的劇情只有37種
根據1919年編劇手冊世界上的劇情只有37種

2020/09/03

Mumu Dylan

托爾斯泰曾說:「所有偉大的文學都是兩種故事的其中之一:一個人踏上旅程,或者一個陌生人來到鎮上。」作為《戰爭與和平》的作者,這句話說得沒錯,但全世界的編劇不可能只寫這兩種故事吧?當然,有些人從這句名言找到靈感,有些則另外歸納了其他類型的基本劇情——而在1919年的編劇手冊中,劇情只有37種。

電影影射政治,政治影響電影:《鋼鐵雨:深潛行動》
電影影射政治,政治影響電影:《鋼鐵雨:深潛行動》

2020/09/02

瓦西里莎

韓國一向擅長拍攝歷史電影,而以歷史為本的創作,不論編導有沒有激起民族情感與政治討論的意圖,它們都將必將刮起一陣旋風。《鋼鐵雨:深潛行動》的時空背景為2021年7月的「第五次美韓朝高峰會」,南韓總統、美國總統,以及北韓領導人於北韓元山市會面時,北韓護衛司令部與第七軍團卻在此時叛變,企圖阻止和平協議的簽署。

當敵人比盟友更可信:《鋼鐵雨:深潛行動》
當敵人比盟友更可信:《鋼鐵雨:深潛行動》

2020/09/02

Lizard

必須承認南韓文化工業的力量,居然可以把這麼眼下的事情拿出來演,很難想像獨裁國家能夠生產出這種多方而非僅有二元的對立文本。尤其很明顯的,本片中的美國、北韓、南韓的領導人就是以當代該國的領袖為原型,傲慢直率的川普、不苟言笑的金正恩、逢迎北韓的文在寅的影子不時顯現在片中三位領袖身上。

當薩伊德遇見沙特與傅柯而他很失望
當薩伊德遇見沙特與傅柯而他很失望

2020/09/01

Mumu Dylan

提出「東方主義」的知名後殖民理論思想家薩伊德後來終於有機會與幾位首屈一指的法國哲學家見面,但他很快感到失望。薩伊德認為,這些人對於巴勒斯坦的處境沒什麼興趣。

女人與真理的距離:《美麗佳人歐蘭朵》
女人與真理的距離:《美麗佳人歐蘭朵》

2020/09/01

Lizard

故事從歐蘭朵在樹下的一個夢開始,他是一個俊俏的美少年,而女王即將賜福給他,讓他成為自己的手足,自己的愛人,同時賜與他一棟豪華的別墅,讓他陪在自己身邊直到她死去,這樣普通的話語成為了束縛歐蘭朵一生的魔咒,他永遠青春,然而他卻並非永恆不變,他用自己永遠的青春探索一個問題,自己究竟想要過什麼生活。

我們卻活得像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理:《但我就是忍不住》
我們卻活得像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理:《但我就是忍不住》

2020/09/01

Gerda

理性來說,我們都有能力為生命排出輕重緩急。保持身體健康、賺錢養家活口、維持外貌得體、與他人建立和善對等的關係,拒絕來自外界的精神與肉體虐待。但很多時候我們卻活得像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理。我們吃下不需要的熱量,攝取不需要的酒精,在該睡覺的時候滑手機,跟一再背叛自己的人交往,為了微不足道的臨時約聘職位鞠躬盡瘁。

亙古不變的人類故事:《東京教父》
亙古不變的人類故事:《東京教父》

2020/08/31

Lizard

《東京教父》本身具有一種飽滿的力量,在這死亡奔竄的瘟疫之年觀看這部電影為我們注入同等的活力。它讓我們相信,只要肯付諸行動,就有辦法獲諸新的開始。在清晰明亮的4K畫質下其所呈現的,不只是關於社會邊緣人如何捉住希望、重拾生活,更是亙古不變的,一個關於人如何站起的故事,而這正是這部作品偉大的地方。

中國政府資助的駭客如何闖入台灣半導體產業
中國政府資助的駭客如何闖入台灣半導體產業

2020/08/31

Mumu Dylan

多年來,台灣一直是中國政府資助的駭客的攻擊目標。台灣資安公司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駭客集團已經滲透進台灣的經濟核心:半導體產業。這些駭客的活動時間大多在北京時區內,而且遵循著中國科技產業常見的「996」工作日程——早上9點至晚上9點,每周工作六天——並且在中國的國定假日期間休息。更有甚者,一個使用類似技術的駭客組織把台灣政府機構當作攻擊目標。

這些標籤在晴朗的日子裡會回復黏性,一張張回到兩個人身上:《言葉之庭》
這些標籤在晴朗的日子裡會回復黏性,一張張回到兩個人身上:《言葉之庭》

2020/08/28

傲金

只有在雨天中,兩個人才可以洗去身上的標籤。涼亭中彼此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寂寞的人。季節流轉隨推離了雨季,隨著迎來的是晴朗無風的日子,兩個孤獨的人也因此了沒有相會的藉口。沒有雨的保護與收留寂寞的涼亭,孝雄跟雪野必然需要一個人面對現實。例如老師與學生、年齡的差距、空間的分別,這些標籤在晴朗的日子裡會回復黏性,一張張回到兩個人的身上。晴天就是新海誠想要描寫的別離。

不情願的心理諮商師:西蒙波娃
不情願的心理諮商師:西蒙波娃

2020/08/28

Mumu Dylan

私人信件發現,不管現實生活中認識不認識,男男女女都寫信給西蒙波娃,向她坦承自己的外遇不倫,或者請教如何應對愛情或性慾的問題。顯然,西蒙波娃寫作《第二性》等作品建立的形象,讓讀者覺得可以請教她兩性問題。直到死後,人們還是寫信給她──放在墳墓上。

諾蘭提供了不可能的觀測世界方式:《天能》
諾蘭提供了不可能的觀測世界方式:《天能》

2020/08/28

Lizard

總之,你不需要看過《天能》再看這篇文章,因為無知就是我們的優勢。在這疫病之年,如果有一部片能讓人從大腦到心臟都徹底沸騰,並且將回天乏術的電影院妙手回春,那麼就是諾蘭今年的新作《天能》。如果今年你只能選一部片看,那你最好選擇這一部,否則到下一部強片出現前,你都必須與他人活在平行世界。

瘟疫時期的救贖:Hurts
瘟疫時期的救贖:Hurts

2020/08/27

搖滾世代

「過去幾年對我們兩個來說都很難熬,我極度渴望將這些情緒宣洩出來。〈Voices〉是一首古怪且偏執的流行歌曲,並不是你常聽到的那種音樂,聚焦在思緒如何同時成為一股善的力量與一股惡的力量。我們有很多音樂都非常情緒化,但似乎還能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Voices〉對我來說或許就是最原始的情感。有段時間,我真心覺得自己無法再繼續創作,而我希望人們能看見它,這也能讓他們更親近我們。」

那你會為了什麼殺人?愛嗎?《記憶拼圖》
那你會為了什麼殺人?愛嗎?《記憶拼圖》

2020/08/26

Lizard

有一種眾所皆知的殺人,是奪走他人生命的殺人,另一種無人知曉的殺人,則是奪走他人存在的殺人。存在不能等同存有,存在是一種反身性的指認,我們與身俱來的存有總是等待與存在的相遇,存在是關於「我」的指認與操作,在本片裡,存在與存有的關係被撕裂開來,一個男人在事故後只剩下短期記憶,還有事故前的記憶,而他要為妻復仇。「我才不會為了錢殺人。」「那你會為了什麼殺人?愛嗎?」

一位祕書在哭是悲劇,兩位就是社會學了:泰瑞・伊格頓《論幽默》
一位祕書在哭是悲劇,兩位就是社會學了:泰瑞・伊格頓《論幽默》

2020/08/26

MPlus Book Preview

某位我認識的社會學家有一次到系上去,發現他的祕書在哭。為了想辦法安慰她,他走過走廊,眼光飄進另一間辦公室,卻看到另一個祕書也在哭。「一位祕書在哭是悲劇,」他對我說,「兩位就是社會學了。」或者,也可以說是喜劇。

破譯現存最古老的希臘語言:線形文字B
破譯現存最古老的希臘語言:線形文字B

2020/08/25

Mumu Dylan

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埃文斯爵士在克里特島出土了近3000塊石板,上面刻著一種從未見過的語言。這個埃文斯稱其為「線形文字B」的考古發現,開啟了長達數十年對歐洲古老文明語言的破譯競賽。1952年,線形文字B終於成功破譯,並推翻原本公認的古希臘歷史。

人是孤單出生,孤單死去:《聖雅各的天空》
人是孤單出生,孤單死去:《聖雅各的天空》

2020/08/24

Lizard

六個各有故事的人,踏上八百公里的路途,從法國朝西班牙邁進。人為何要離家?為何要出遊?為何要行走?為何要活著?而這條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朝聖的道路,究竟有什麼魅力,使得人們趨之若鶩?他們能夠在路途上找到答案,抑或只是為了逃避現實?導演以樸實有力的方式記錄了這群偶遇的人們分分合合的旅程。

殘忍的孩子:腦部掃描嘗試了解人類攻擊性的來源
殘忍的孩子:腦部掃描嘗試了解人類攻擊性的來源

2020/08/24

愛科學

一項研究針對9至11歲兒童進行腦部掃描分析,試圖找出攻擊性與反社會行為可否被提早阻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麗蓓嘉‧沃勒和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撒母耳‧霍斯的研究探討了這個問題,特別針對那些表現出冷酷無情特質的孩子,沃勒說:「早期行為問題確實是家長擔心的問題。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觀察兒童在發生更嚴重的犯罪行為以前,他們的大腦反應是否有所差異。」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最新文章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在IG上追蹤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