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覽

大人小孩,以及背包深處的槍──《天氣之子》
大人小孩,以及背包深處的槍──《天氣之子》

2019/09/17

傲金

16歲的夏天,少年回過神來發現他已經身處在暴雨之中。於是他偷偷地搭上船前往東京。告別這個彷彿就要讓自己窒息的世界。他佯裝堅強,在船上,在東京的街頭走著。直到獨自一人在歌舞伎一番街口鮮紅又巨大的電子看板前才呻吟似地說:「東京好可怕。」

人類是否已演化出防止自殺的天然機制?
人類是否已演化出防止自殺的天然機制?

2019/09/16

愛科學

索珀的猜想最具爭議的部分在於,他提出精神疾病本身能防止自殺。他認為某些精神疾病與自殺關係密切,它們可能反而是避免人類自殺的最後防線。例如當憂鬱症嚴重到一個程度時,患者已經失去決斷行事的能力,而且普遍缺乏衝動性(大多數自殺都與衝動有關),這樣就能防止自殺發生。

為什麼要把好食物給小孩?他們以後有的是機會吃:《跳舞骷髏》
為什麼要把好食物給小孩?他們以後有的是機會吃:《跳舞骷髏》

2019/09/14

MPlus Book Preview

關於孩童飲食,馬諾布古鎮民的主流看法是小孩想吃什麼、要吃多少和什麼時候吃是小孩自己的事,但大人通常有什麼都會給孩子吃什麼,包括肉類和醬裡的蔬菜。但在馬利南部鄉下,「好食物」是留給老人和成年人吃的,包括所有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小孩幾乎完全只吃碳水化合物作為主食,淋上一點醬汁。我將自己的雞肉分給米蘭達,在他們眼中只覺得奇怪與不對勁,心想我竟然自己餓肚子,把好東西給孩子吃,糟蹋了食物。

遺忘是恐懼最好的養分──《牠:第二章》
遺忘是恐懼最好的養分──《牠:第二章》

2019/09/14

Lizard

無論如何這個地方與你就是有哪裡過不去。你在心裡默念,總有一天,你一定要逃離這裡。因為你根本不屬於這裡,你值得更好的地方,你值得更好的未來,那裡有更好的你。而有一天你找到了機會,你掙脫了牢籠,把握了小小的機會,逃了出去,儘管你與朋友發誓可能會回到這裡,但實際上你根本不想再次回來這裡。你跑得遠遠的,離這個破爛地方遠遠的,過去也遠遠的模糊,然而某天,或許是二十七年後,一通電話讓你突然想起了這個本該消失在你腦海的地方,彷彿那個地方一直都在一樣,只是你不敢想起那個名字。

英雄救美,美能否救英雄:《沙膽英》
英雄救美,美能否救英雄:《沙膽英》

2019/09/12

瓦西里莎

《沙膽英》的開頭就預告了這是一部不一般的電影,工廠一位女工強逼新進的女工陳芳當好朋友,甚至還特寫了強吻的畫面,這對當時的社會氛圍來說可說是驚世駭俗了,本片賦予了女性不同於傳統認知的形象,卻也仍保有同性之間必定要有一個扮演較接近異性性別氣質的角色這樣的誤解。

你想在自己的葬禮上播哪首歌?
你想在自己的葬禮上播哪首歌?

2019/09/12

搖滾世代

你希望在自己的葬禮上播哪首歌呢?英國最大的殯葬禮儀公司「Co-op Funeralcare」日前公布2019年「葬禮音樂排行榜」的數據顯示,紅髮艾德和法蘭克‧辛納屈的音樂是近年英國葬禮上最常見的選擇,甚至比傳統詩歌還受青睞,音樂家與名人的葬禮音樂選擇又是哪些呢?

你不是孤獨的:《未來無恙》
你不是孤獨的:《未來無恙》

2019/09/11

蔡翔宇

如果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未來無恙》,我會說是「珍貴」,珍貴的原因不是因為拍攝費時多久,也不是因為它的議題性。而在於,它在傳遞「真實」這件事情上,有其不可抹滅、不可代換的特殊意義與價值。而這份特殊的意義與價值,顯然來自導演有意識的守護與表現。這樣一種對「真實」的敬重與守候,在當今連感動都訴求即時性與虛擬性的時代,看來「何其珍貴」。

如果快樂有售價,憑你也買不起:為何社會讓我們如此焦慮?
如果快樂有售價,憑你也買不起:為何社會讓我們如此焦慮?

2019/09/11

MPlus Book Preview

大家彷彿都很害怕真面目被人看穿,好像非得把某些見不得人的真相藏好,才能被他人接納。真實的長相、無知、老化的跡象、失業、低薪、輕微酗酒、毫無幽默感、無法與人隨意閒聊等,大家都想把這些看似負面的特質藏起來。當然,因為「費心遮掩」的手法起了效用,我們才不曉得原來這股不安感如此普遍,一廂情願地以為是自己獨有的困擾。

安息吧一萬小時理論,新研究證實頂尖音樂家是練習不來的
安息吧一萬小時理論,新研究證實頂尖音樂家是練習不來的

2019/09/10

Mumu Dylan

雖然20歲前練習不滿一萬小時的人通常很難成為一流音樂家,但同樣是練習超過一萬小時的人,卻還是有很多稱不上真正厲害的音樂家。也就是說,「一萬小時理論」並非事實。

傑米‧巴特利特:民族國家的終結
傑米‧巴特利特:民族國家的終結

2019/09/09

Mumu Dylan

如果你出生在1500年前的南歐,你會深信羅馬帝國永遠長存。畢竟,那時它已經存在了約1000年。然而,在經歷一段時期的經濟與軍事衰退後,它最終分崩離析。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對於生活在強大帝國之下的人民來說,這些事情肯定難以想像,就跟那些曾經歷過法老統治、基督教王國或舊政權崩潰的人一樣。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同樣具有這種錯覺,認為目前身處的國家形式是必然且永遠存在。英國作家和記者傑米‧巴特利特指出,「民族國家」作為最常見的國家形式或許會在這個世紀終結,而「城邦」可能復興。

當政治入侵校園,不說話也遭殃:《沉默的教室》
當政治入侵校園,不說話也遭殃:《沉默的教室》

2019/09/07

趙崇任

在極權體制下,人們知道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而對於不能說的,就只能保持沉默,但是被迫的。《沉默的教室》將本該被迫的沉默轉為主動的抗議,但什麼都沒說就沒事了嗎?顯然不是。在政府眼中,重要的不是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動機為何。

《下半場》:所有的分離,都是為了與你並肩同行
《下半場》:所有的分離,都是為了與你並肩同行

2019/09/06

廖家儀

身為一個運動迷,其實並不特別喜歡看以運動為主題的影視作品。總是很怕看到一些令人忍不住尷尬上身的橋段,或為熱血而熱血,或訴諸悲情,或與現實脫節,或將實力落差或比賽結果去脈絡化。運動賽事、運動選手本身內建的感人因子,對影視作品來說就像雙面刃,考驗著編導如何拿捏這些元素講好一個故事;對我來說,同時也會呈現出創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角度與心態,看待運動競技這回事。

滑手機時間長短跟青少年心理健康無關
滑手機時間長短跟青少年心理健康無關

2019/09/06

Mumu Dylan

過去許多研究暗示經常接觸科技產品會導致青少年憂鬱和焦躁,但新研究指出,青少年滑手機時間長短與心理健康無關。

花都璀璨不息,因為橋的存在:評原田舞葉《浪擊而不沉》
花都璀璨不息,因為橋的存在:評原田舞葉《浪擊而不沉》

2019/09/06

黃茵

至於創作這本小說的原田舞葉,與其說是梵谷一般燃燒生命的現代藝術家,不如說是一個手腕巧妙的畫商。一如西奧的工作,原田舞葉也是擔任中介的角色,致力把艱澀的現代藝術給通俗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達給每一位讀者。如果妳仔細閱讀全書,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原田舞葉其實根本無意推銷梵谷的作品,而是打算「偷渡」日本的浮世繪,一再強調日本藝術對於歐洲現代繪畫的啟發。

一只眼睛閉上了,更多的眼睛卻打開:《不設防城市》
一只眼睛閉上了,更多的眼睛卻打開:《不設防城市》

2019/09/05

Lizard

如果說時隔多年,回顧這部金棕櫚獎作品有什麼特殊意義,就在於新寫實主義所代表的精神。雖然是虛構的故事,然而寫實性卻超越時空,讓2019年的我們理解到,在暴政底下,邪惡與善良之分明有多麼清晰。而在極其高壓的城市之中,有些人的死如何可以重如泰山,有些人的活又如何的輕如鴻毛,這兩者的差別就在於信念的有無。在有信念者眼裡,信念會互相吸引,相互鬥爭與辯證;在無信念者眼裡,信念就像病毒一樣,會感染體質不好的人,帶壞跟污染無信念者。對於這樣的人,白色,就是各種顏色混在一起;而無論納粹軍與義大利警察毆打了多少人,多少人挺身而出,都不過是小波浪,無法撼動他的心靈。他所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白色,好比真正的信念,必須一再的說:「不!」

性侵被害者復仇的恐怖從何而來:《瘋狂女煞星》
性侵被害者復仇的恐怖從何而來:《瘋狂女煞星》

2019/09/04

瓦西里莎

一部讓女性手持利刃甚至扮演電影中力量較男性強悍的角色已不再罕見,連漫威宇宙中都有以女英雄為主題的電影,然在1981年,繼《上海社會檔案》後誕生的一系列黑色電影早已有許多顛覆傳統男性權威的作品,同年問世的《瘋狂女煞星》由陸小芬主演,同樣以女性復仇為主題,講述女性遭強暴後發生的精神及肉體受到的創傷進而向施暴者尋仇的故事。

在水與火裡世界毀滅:華格納《諸神黃昏》
在水與火裡世界毀滅:華格納《諸神黃昏》

2019/09/03

Gerda

用蓋亞假說來看《尼貝龍指環》,水仙子萊茵女兒在四部曲中始終不斷央求歸還原本屬於河底的寶物萊茵黃金,顯示自然資源已遭到過分掠奪,平衡遭到破壞。而搶得萊茵黃金鑄造出的指環的人,無不陷入自相殘殺,乃至慘遭謀害的命運,看似指環附有詛咒,其實只是奪取了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傷害了環境而自食惡果。看似聰明又萬能的諸神之所以迎來「黃昏」,豈不是跟21世紀依然有人拒絕承認全球氣候變遷的事實,即使雨林發生前所未有的大火,也不認為應該調整人類過度的開發一樣呢?

沒有性別的先知
沒有性別的先知

2019/09/03

Mumu Dylan

儘管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把性別理解為光譜,但不存在於性別光譜上的人始終存在,例如十八世紀末期美國的宗教預言家:「公眾的普世朋友」)。根據「朋友」的敘述故事是這樣發生:1776年,24歲的貴格會女子潔米瑪‧威金森死於發燒,臨終前她看見大天使的異象,隨後「卸下垂死的肉體交出靈魂,按著天使的宣言讓聖靈完全充滿身體後旋即復活」。

分裂之後,理解之前:《你的耳朵裡是魚嗎》
分裂之後,理解之前:《你的耳朵裡是魚嗎》

2019/09/03

陳偉毓

身兼譯者和研究跨文化溝通的學者,大衛.貝洛斯所著的《你的耳朵裡是魚嗎?》聚焦於翻譯種種細節,從歷史沿革、現象觀察到概念思辨,他旁徵了諸多資料去探究翻譯實際操作時會觸碰到的疑議。畢竟我們都曉得,翻譯不只是單純的意義轉換,更像是兩種島嶼間不得不的接壤迷宮。

運動可以逆轉老化嗎?
運動可以逆轉老化嗎?

2019/09/02

愛科學

有運動習慣的老年人身體比較好,甚至可能好過沒有運動習慣的中年人。不過這不表示運動可以「防止」或者「逆轉」老化。人體的結構在數萬年前演化成適合狩獵跟採集的樣式,因此,保持運動習慣確實可以讓健康狀況維持得比較好,但體能還是會隨著時間下降。因此,「健康老人」現象顯示出來真正的問題其實是:那些沒運動習慣的年輕人身體太差了啦!

當代作品的理想樣貌──以芬蘭作曲家Kaija Saariaho的〈Sept Papillons〉為例
當代作品的理想樣貌──以芬蘭作曲家Kaija Saariaho的〈Sept Papillons〉為例

2019/08/31

Charry Lo

既然這作品與蝴蝶有關,七個樂章當中便各有相關手法來引領聽者感受到蝴蝶翩然的姿態。最多出現的方式,就是左手利用兩個不同的泛音來顫音,這樣展現出來的音色相當輕盈,還有一種模糊曖昧性,像是在進行單一或少數蝴蝶的特寫;另一種是用右手顫弓,這樣呈現出來的音色通常較重,再利用近橋演奏以及遠橋演奏的轉換,還有爆裂音色的使用,有時會讓人感受到數量龐大的蝴蝶群飛舞。

冰冷的搖滾之《夏》:俄羅斯禁片小史
冰冷的搖滾之《夏》:俄羅斯禁片小史

2019/08/31

瓦西里莎

布里茲涅夫時代晚期,開始出現自彈自唱的表演方式,這與過去舞台上燈光美氣氛佳、歌手挨著麥克風演唱的感覺很不一樣,自彈自唱讓人們開始把自己的想法放進音樂之中,也顯得較為隨興,這是蘇聯搖滾樂即將開始蓬勃發展的前奏,與КИНО同時期的搖滾樂團很多,但影響卻是它最大,而主唱維克多‧崔突然意外身亡也讓這個傳奇歌手的人生顯得更為悲壯。蘇聯的搖滾樂受披頭四等西歐樂團影響很深,透過盜版走私或是廣播等可能的方式傳入蘇聯,深深影響了當時代的年輕人。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精神病態者與常人或許沒有那麼不同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精神病態者與常人或許沒有那麼不同

2019/08/30

Mumu Dylan

人們認為精神病態者有病、精神錯亂、缺乏道德良知。換句話說,他們根本不像你我。但這種觀點是錯的,精神病態者並沒有完全缺乏主要能力,而且缺陷通常很小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或許「我們」的反應有時還比自己意識到的更接近「他們」的反應。我們與精神病態者一樣,都能調整自己的同理心程度,儘管我們推崇同理心,但仔細觀察這種情感會發現,它其實更接近於自我保護的本能,而不是什麼「溫暖且模糊」的同類情感。

推行守貞運動將導致青少年更容易未婚懷孕及感染性病
推行守貞運動將導致青少年更容易未婚懷孕及感染性病

2019/08/29

Mumu Dylan

研究發現,承諾守貞的女性和其他女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率差不多,每一組大約有27%的人得到這種會引起性器疣的病毒。然而,如果是有多名性伴侶的女性,違背守貞誓言的女性更容易得到人類乳突病毒。在未婚懷孕方面,結果更令人震驚:從未宣誓任何守貞諾言的女孩中,約有18%的人在開始性行為後的六年內懷孕。與此同時,卻有30%曾經宣誓守貞諾言的人在未婚情況下懷孕。

《藝敵藝友》:佛洛伊德和培根的愛恨情仇
《藝敵藝友》:佛洛伊德和培根的愛恨情仇

2019/08/28

MPlus Book Preview

兩個男人的外表都很出眾:培根有寬廣的下巴但很英俊;佛洛伊德的臉較窄且尖一點、鷹鉤鼻、細脣和蓬髮。而且許多人都同意他們兩人的眼睛都充滿令人難以置信的魅力。在這個階段,佛洛伊德已是許多年紀較大的同性戀詩人、作家和藝術家感興趣的對象。這些男人和其他同圈子的人,是戰時和戰後初期,英國新興、非傳統藝術家的主要支持者。佛洛伊德和他們,以及跟他同世代的許多同性或雙性戀者極為密切,維持著令人好奇且頗為和諧的關係。由此推斷,或許當時空氣中充滿了性吸引力的興奮。但是溝通的過程怎麼樣?是防衛、猶豫,暗地裡較勁著?

回憶是自我歡愉的行動,比自慰更令人快樂:《痛苦與榮耀》
回憶是自我歡愉的行動,比自慰更令人快樂:《痛苦與榮耀》

2019/08/28

Lizard

在這最後一秒,阿莫多瓦將距離縮減為零,明白的表示我們所看到的電影的作者就是老薩維多,而老薩維多就是他,他不能對我們呈現他的記憶,他只能呈現他的創作,然而這些創作所蘊含的,是原汁原味的痛苦,還有伴隨痛苦而來的榮耀,關於痛苦以及與痛苦和解所帶來的榮耀。

變態殺手韓賽爾與葛麗特:〈糖果屋〉的謊言
變態殺手韓賽爾與葛麗特:〈糖果屋〉的謊言

2019/08/27

Mumu Dylan

格林兄弟的童話故事《糖果屋》於1812年首次出版,多年來人們對它進行各種各樣的解讀、修改與惡搞。然而,1963年德國作家出版的文學書籍生動且鉅細靡遺的主張「糖果屋為真人實事的犯罪作品改編」時,德國人還真的相信了。

哈莉特‧馬丁瑙:小小的聾女孩如何成為經濟學家
哈莉特‧馬丁瑙:小小的聾女孩如何成為經濟學家

2019/08/26

Mumu Dylan

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理論家、記者和政治作家哈莉特‧馬丁瑙透過女性視角,用平易近人的方式書寫關於政治和經濟的書籍與文章,突破學術理論與普羅大眾之間的巨大鴻溝,藉由有趣的故事讓更多讀者能夠理解複雜的思想理論。此外,她完全透過寫作收入來養活自己,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來說無疑也是一項罕見的壯舉。

香爐是媽祖的煙斗,但我要去哪裡?《當 一個人》
香爐是媽祖的煙斗,但我要去哪裡?《當 一個人》

2019/08/26

瓦西里莎

片中將香爐當成媽祖的菸斗饒富童趣,也是用另一種方式呈現人們認為自己的祈禱透過拜拜與燒金紙能夠直達天聽。人在嬰孩時期與老年時期也許是最能隨心所欲的時候,卻也是能力上最為不足的時候,青壯年正是最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年紀,卻有太多旁鶩在身,老人的房子終究是被拆掉了,沒了安身之處,連貢著的神像都墜落了。

生活在霸凌、攻擊和虐待的家庭中怎麼辦:《親情,也需要界線》
生活在霸凌、攻擊和虐待的家庭中怎麼辦:《親情,也需要界線》

2019/08/24

MPlus Book Preview

有些家庭的特徵是霸凌、攻擊或虐待,有時候這種行為嚴重到犯法的程度;即使還沒有如此嚴重,這些情況仍然是殘酷傷人的。更糟糕的是,這些殘酷行為會傳染下去。爸爸欺負自己的大兒子;兒子自己知道被欺負的感覺有多麼可怕,理應更清楚知道這樣不好才對,卻反過來欺負弟弟。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似乎只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傷害別人,而非提醒我們不要傷害別人──這是人性中令人遺憾的特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最新文章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追蹤mplus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