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覽

為了保有差異,即便會死也要堅持下去:《不敗女王:印嘉娜拉》
為了保有差異,即便會死也要堅持下去:《不敗女王:印嘉娜拉》

2020/10/23

Lizard

這部電影是關於差異與生存的鬥爭,為了要保有差異,即便會死,而且是即便是邊緣到死,但他們仍然會毅然決然的選擇下去,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存在方式。這些人是所謂的LGBTQ族群,在民風保守的巴西裡不被政府正視,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片中我們並沒有看到裡頭的人在做除了社會運動以外的事情。因為就算他們想要工作,但在主流社會將他們當做問題來源的前提下,沒人會雇用他們,故在極端且邊緣的生存環境下他們只能或者躲在印嘉娜拉這個跨性別社運領袖所爭取到的避難所下,或者是夜幕降臨後出來一同抗爭,在抗爭之中,他們才消除了差異而作為被打壓者而同在。

悲傷女孩的蛻變:Sasha Sloan
悲傷女孩的蛻變:Sasha Sloan

2020/10/22

搖滾世代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莎夏‧斯隆(Sasha Sloan)的名字是在串流音樂平台的播放清單上,2019年莎夏憑藉單曲〈Older〉主宰了Spotify,瀏覽量超過2500萬次,人們被她充滿青春焦慮、帶有絕望色彩的音樂深深吸引。莎夏經常藉由歌詞將內心想法娓娓道來,以簡潔但飽富情感的作品與聽者連結,重現出社交焦慮的時刻、某些時期的傷感,以及膚淺愚蠢的好萊塢。

愛不愛、是否被愛,都寂寞:《悄悄告訴她》
愛不愛、是否被愛,都寂寞:《悄悄告訴她》

2020/10/21

瓦西里莎

不論在電影或現實生活中,總有太多「他愛的人不愛他」的悲傷情事,而在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一片中,深刻描繪了不被愛者的孤獨,甚至透過人物設定同時關注被愛者的孤獨。

為何不找個空位坐下就好:《愛情列車長》
為何不找個空位坐下就好:《愛情列車長》

2020/10/21

Lizard

你會為愛跳上火車,只為找到那個令你一見鍾情,怦然心動的女孩嗎?米可萊便這麼做了。甚至為了進一步接近女孩,他還打昏車上的老列車長,只為偽裝成列車長,更加光明正大的與女孩對話。然而事與願違,在他還沒抓住女孩的心前,女孩便一溜煙下了車,而因為他打昏了老列車長,車上形形色色的乘客與要求都朝他而來……。

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愛情離家一萬哩》
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愛情離家一萬哩》

2020/10/20

Lizard

電影非常的好心,替這幾位期望CCR的女子找了體面的理由,彷彿CCR這件事沒有理由就十惡不赦一樣,例如說她們這些失婚婦女最大的困境正在於,年近中年,卻又帶著小孩,於是中國男人或者是想娶娶不起,又或者是有能力娶卻不想娶,她們便如此成了中國婚姻市場的淘汰品,然而地理位置一換,在許多美國男人的眼中,她們是那些含蓄溫婉的東方女人,於是美國男人們多半渴望一段東西相遇的羅曼史。

在貧富不均的非民主國家裡談教育跟道德是否搞錯了什麼?《模犯生》
在貧富不均的非民主國家裡談教育跟道德是否搞錯了什麼?《模犯生》

2020/10/20

Gerda

《模犯生》是一部壓抑著憤怒的作品,它透過務實、冷靜、幹練的低層中產階級女孩小琳,對照著另一個成績優異卻前途無望的藍領階級男孩阿班,在充斥現代感的光亮場景下,直視泰國社會無人願意討論的問題──貧富不均是現狀,政治敗壞是原因。談起泰國,華語主流媒體總是自以為是的說他們「安貧樂道」,或者用華人投資者本位的角度說他們「民族性不懂儲蓄」。至於泰國的君主專政,則被當成想當然耳不可顛覆的傳統與信仰,完全不提極度反民主的專制法條「侮辱王室罪」的存在。事實是,在一個國家裡有1200萬人「年收入」低於新台幣9.5萬的時候,任何有大腦的人都不會認為那是他們的「選擇」。

圖片太花小孩更笨?
圖片太花小孩更笨?

2020/10/20

愛科學

閱讀是學習的必經之路,一項研究發現,過於花俏的兒童讀物因為有太多不相關的圖片讓孩子分心,導致他們對內容的理解變差。由於市面上不少繪本或童書都以精美圖片和豐富細節為傲,研究結果也引起了爭論。

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丟下的呢?《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丟下的呢?《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2020/10/19

MPlus Book Preview

剛上任時,我負責診療的是全院最麻煩的少年。少年院中的「問題少年」與校園裡的「問題學生」完全是天壤之別。該名少年因為暴力與傷害事件而進入醫療少年院,在院中也屢屢動粗,絲毫不聽從教官指令,進出個人房好幾次。一點小事就能惹得他勃然大怒,亂丟椅子和桌子,連強化玻璃都被砸出裂痕。只要他一動粗,馬上警報聲大作,全院五十名職員統統衝進來制止他。這位少年遭到壓制後被關進沒有洗手間的個人房,直到安分下來才能出來。這種情況每星期會上演二次。我在看診之前聽到這些資訊,因此膽戰心驚地接觸他。然而實際走進診間的,卻是一名個子嬌小纖細、面無表情、沉默寡言的少年。

《長夜驚魂》:如何建構女性
《長夜驚魂》:如何建構女性

2020/10/19

太空人

若將女性主義論述對女人身份的描繪,與大多數以「妓女」為主要敘事核心的電影進行對照,我們便能發現「妓女」的角色在這些電影中多已經跳脫了單純對於一種職業、工作或是身份的描述。《長夜驚魂》及《巴黎妓院回憶錄》中對於妓女形象的塑造,實際上也是對於一位女性、一位女人的塑造。

澳洲研究: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中流品味」
澳洲研究: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中流品味」

2020/10/19

Mumu Dylan

長久以來文化被劃分為「高尚」或「低俗」,或用「高雅」和「通俗」來美化說詞,但有沒有中間的品味呢?「中流品味」於1920年代出現在英語世界裡,帶有侮辱和貶低他人藝術品味的意思,形容那些誤以為藝術品就是高尚,以及無法區分兩者差別的消費者。然而,今天有哪些文化品味屬於不上不下的中流品味呢?

莎拉‧柯克蘭‧斯尼德:給瀕危者的彌撒
莎拉‧柯克蘭‧斯尼德:給瀕危者的彌撒

2020/10/17

Mumu Dylan

正統音樂教育出身的美國當代作曲家莎拉‧柯克蘭‧斯尼德最近發行的《給瀕危者的彌撒》針對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天主教彌撒聖歌進行現代版的改寫,以多層次合唱呈現不同以往、美妙的樂曲。這張專輯並不是為傳統彌撒裡關於人類境遇的祈禱,而是為地球所有瀕危物種所做的彌撒;重點不在上帝,而是整個大自然。

我喜歡男性會讓公司虧損嗎?《生而為GAY,我很抱歉》
我喜歡男性會讓公司虧損嗎?《生而為GAY,我很抱歉》

2020/10/16

Gerda

《生而為Gay,我很抱歉》開頭畫著高中時期的往事:母親偷看他手機,發現他做男同志援交賺錢,於是不停地罵他淫蕩下賤。這或許是史上數一數二糟糕的出櫃經驗了,母親甚至沒空罵他是同性戀,而直奔主題(或者應該說是嚴重離題)地罵他淫蕩下賤。這個開頭非常具有衝擊性,因為作為第一次閱讀莫奇吉故事的讀者來說,我們並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人。

中世紀阿拉伯文學眼中的女同志
中世紀阿拉伯文學眼中的女同志

2020/10/16

Mumu Dylan

人們看待當今阿拉伯世界的性觀念,往往受到「東方」的刻板印象影響,認為他們的性觀念被嚴謹保守的文化所壓抑。但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學者薩哈‧阿米爾(Sahar Amer)在《中世紀阿拉伯女同性戀與類女同性戀》指出,阿拉伯文學對女同性戀和「類女同性戀」的關係早在九世紀就有微妙且深刻的探討。

掙脫文化枷鎖的外嫁行動:《愛情離家一萬哩》
掙脫文化枷鎖的外嫁行動:《愛情離家一萬哩》

2020/10/15

劉文翼

在資訊與網路發達的現在,遠距離的戀愛已經不比過去還要辛苦,尤其交友APP和網站的盛行,成為了科技發達下的月老紅線。新銳導演李京霖的首部記錄長片《愛情離家一萬哩》,將主題聚焦在離婚或是喪偶的四名中國女性身上,並以幫助他人找到越洋愛情的珍妮墨菲為主要的敘事中心。

奇幻設定中的人是不是也卡通化了?《消失的情人節》
奇幻設定中的人是不是也卡通化了?《消失的情人節》

2020/10/15

陳偉毓

在類卡通人物推演下的故事,是否就真的浪漫輕鬆了?《消失的情人節》講述了一個大家都期待的愛情神話,尚未談過愛情中的人渴望浸在粉紅色泡泡裏,無論是日常偶然遇到的唱跳老師,還是記憶中調皮亂搞的小女孩,不在城裏的人努力衝進城裏,有時卻未必知曉為什麼?為什麼自己必須這麼努力擁抱愛情?

Banksy想要主張作品商標權,但法院說不行
Banksy想要主張作品商標權,但法院說不行

2020/10/14

Mumu Dylan

英國最知名也最神秘的塗鴉藝術家班克斯曾說,「版權是給失敗者專用的」,但最近他跟一間賀卡公司纏訟兩年落敗,看起來並不是只有失敗者才會想要被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歐盟商標局最近宣佈負責鑑定班克斯作品的官方機構「Pest Control」所註冊的商標無效,其中包含班克斯於巴勒斯坦伯利恆所繪的《擲花者》塗鴉。

藝術自主破滅,天才崇拜消失:邪教華格納
藝術自主破滅,天才崇拜消失:邪教華格納

2020/10/13

Mumu Dylan

古典音樂評論家阿歷克斯‧羅斯所出版的新書《華格納主義:音樂陰影之下的藝術與政治》不像以往著作那麼輕鬆愉快,而是用超過650頁篇幅探討理察‧華格納的藝術和思想從過去到現在的影響,並探討華格納(以及那些高雅的德國文化)與希特勒的關係,以及對「藝術天才」的追捧是否讓文化扭曲。

《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在沒有戰爭的未來相見
《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在沒有戰爭的未來相見

2020/10/13

木質李

希子一出場便熱切地探問戰爭為何物?她身穿水手服、踩著腳踏車在前往放映戲院的路上,這不是一名對戰爭好奇的無知少女,而是與這座海港小鎮血脈相連的殘影,在當今公認和平的年代亟欲追回失憶傷痕的迫切與不安,透過「進入電影」,她要認識戰爭的此曾在,召回世代鑿在胸口的歷史創口,以便驗證和平的真身。

喪失現實感的時候,妳還可以讀的科幻小說: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
喪失現實感的時候,妳還可以讀的科幻小說: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詞》

2020/10/13

Ruta

記得1985年出版的《使女的故事》結局,懷孕使女決定出逃,越過森林邊界,離開基列共和國。逃難時她留下一系列口述錄音帶,沒人知曉她最後到了哪裡。故事順序也被刻意打散。在尾聲,使女甚至親口說,這系列故事也可能完全虛構,整個共和國沒有發生,一切只是創作。

核彈傷痕:廣島、長崎轟炸後的駭人彩色影像
核彈傷痕:廣島、長崎轟炸後的駭人彩色影像

2020/10/12

Mumu Dylan

據說,黑白歷史照片讓人對過往的事物產生距離感,如果將老照片上色、或者把失真的照片還原都能逼迫人們正視: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影像也是如此,二戰終結不只是一朵或兩朵蕈狀雲,而是有人決定在一瞬間讓大批人類死亡。如果我們沒有學到教訓,這些發生過的歷史只會不斷重演。

當代日本列島作家如何書寫台灣:《流轉的亞洲細語》
當代日本列島作家如何書寫台灣:《流轉的亞洲細語》

2020/10/09

MPlus Book Preview

一九五七到一九六○年間,李維居住於台中郊外的日式房子。以此為背景,他在《國民之歌》等作品中,書寫了身為「殖民者」的自覺與疏離。我個人認為,這種自覺與疏離,即是「逆.少數文學」作家容易懷有的情緒,這不僅讓李維能書寫出獨特的台灣形象,還使得他把殖民地當地的語言當作創作語言。

比起未來,或許迷戀人類更多:《皮爾卡登:迷戀未來的人》
比起未來,或許迷戀人類更多:《皮爾卡登:迷戀未來的人》

2020/10/09

太空人

有些人以「未來主義」一詞形容巴黎時裝設計師皮爾卡登,但是,從皮爾卡登的服裝與設計理念中,我們發現他並非是那些所謂的未來主義者,他也並不迷戀未來、迷戀科技、迷戀暴力。不論是將首位「非典型白人」放進時裝秀,開始讓男人在時裝秀展現自己的身體,為當時仍毫無色彩美學概念的中國人帶來穿著彩虹服裝的模特,我們發現皮爾卡登更接近一位世界主義者。

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好劇本的《遺落夢境》
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好劇本的《遺落夢境》

2020/10/09

Lizard

有時候現實生活使人痛苦,因為有時候現實往往不盡人意,甚至令人失望,彷彿老天爺知道我們要什麼,而故意給我們相反的一切。然而在現實生活之外,還有一個烏托邦,那不是我們各自的夢境世界,而是我們共享的,只有在深度昏迷中才能前往,一個一切空間重組,既永恆又瞬息萬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能夠獲得現實世界千倍的時間,能夠成就現實世界無緣的偉業,在這個世界你能夠重來留有遺憾且從不滿意的人生。

薩德侯爵:墮落的怪物或者被誤解的天才?
薩德侯爵:墮落的怪物或者被誤解的天才?

2020/10/08

Mumu Dylan

薩德侯爵是當時的暢銷作家,但人生大部分卻在監獄度過。薩德侯爵的小說是「施虐狂」一詞的來源,意指「從別人的痛苦或羞辱中獲得愉悅,尤其是性方面的滿足感」。然而,2017年法國政府宣佈他的作品為「國寶」。那薩德侯爵究竟是墮落的怪物或者被誤解的天才呢?他的名字為何不斷引起爭議?

《再見世越號》:集體創傷的形式
《再見世越號》:集體創傷的形式

2020/10/08

太空人

透過《再見世越號》,我們可以想像此事件在韓國的歷史上將成為韓國人的集體創傷。然而,這樣的集體創傷不全然來自於被動──當時身在船上、觀看電視的人們──或主動──不論是曹秀珍透過教育讓學生了解世越號事件、明白此事的重要性,朴哲宇在遊行中製作餐點提供予參與的人們,李佑京擔任義工,投入檔案學、試圖梳理記憶與傷痛──投身事件中的行為。

若孩子的人生少了這場對話,多麼可惜:《我有兩個媽媽》
若孩子的人生少了這場對話,多麼可惜:《我有兩個媽媽》

2020/10/07

魏妏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兩個媽媽》文本中依崙的班導師這個角色,讀完整本繪本,我發現自己很愛這位老師。當班上的孩子在對「我的家庭」裡不同型態產生疑惑時,老師沒有馬上給答案,並且邀請兩位媽媽來說說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當班上同學心中仍有一絲困惑、覺得自己的感受和其他人不一樣時,老師包容了同學的情緒回饋,不急著表達身為老師的想法,反而給予孩子支持,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感受,鼓勵孩子帶著自身的感受去體驗彼此之間的相處。

叫他的名字不必加問號:專訪《定光》聲音暨人聲創作張玹
叫他的名字不必加問號:專訪《定光》聲音暨人聲創作張玹

2020/10/07

IIris Chen

「我國二時才聽第一首流行歌,同學一直在唱周杰倫的《爸,我回來了》,怎麼音樂可以配上這樣的歌詞!?」當他提起自己聽音樂的趣事,採訪現場忍不住驚呼,所以在這之前都在聽什麼?1989年出生的張玹,因為爸爸熱愛古典音樂,收藏了許多黑膠唱片,一大早家裡不看新聞報氣象,而是用唱盤播放貝多芬的《皇帝》。

無人車該撞老奶奶還是小嬰兒?國籍決定你的回答
無人車該撞老奶奶還是小嬰兒?國籍決定你的回答

2020/10/07

Mumu Dylan

2014年,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者設計一項名為「道德機器」的實驗。他們的想法是打造類似一個遊戲的平台,讓參與者共同決定自動駕駛的無人車應該如何應對現實生活的「電車問題」。在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也反映出不同文化的道德觀。研究結果發現,各國的道德偏好差異非常大,似乎與文化和經濟發展相關。

研究發現維基頁面上的小細節就能改變旅遊產業
研究發現維基頁面上的小細節就能改變旅遊產業

2020/10/06

Mumu Dylan

世界各地的觀光局如果想吸引旅客留在自家城鎮消費,最省錢的方法之一就是「更新維基百科頁面」。幾位經濟學家進行了實驗,發現只要在小城市的維基百科頁面增加幾句文字和一張高解析度照片,就能大幅改變人們去那裡住宿跟消費的金額。

1971年女人不能做的事
1971年女人不能做的事

2020/10/05

Mumu Dylan

1971年美國女性還有不能做的事情,譬如不能自己辦信用卡、不能一邊懷孕一邊工作,不能進入常春藤盟校讀書;在1971年的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是第一群開始真正推動女性運動的知識分子。當時,台灣限制女性大學生的入學名額、墮胎權益受限、女性即使遭到情殺輿論也不同情,而一切改革的開端都從1970年代開始。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最新文章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在IG上追蹤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