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危機抑或是人類的毀滅:《獵殺海洋》

「取之不盡的海洋」是人類長久以來錯誤的認知,適當的捕撈和保育才是讓漁業永續發展的解藥。

 

文|Mumu Dylan

 

  海洋,總是帶給人類無限的想像,深不可測的海底世界潛藏著豐富的資源。自古以來,魚肉便是許多地區的重要營養來源, 漁業更與人類歷史密不可分。

 

  最初還沒閱讀海洋保育生物學家卡魯姆・羅伯茨(Callum Roberts)所撰寫的《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時,以為這會是一本生硬難懂的科普書籍。但閱讀後發現,作者用說故事的方法引導讀者產生興趣,如小說般的闡述近百年來的人類漁業文化,羅列出數百種生物慘遭人類滅絕的故事,進一步讓讀者知道許多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生物和過去人們對海洋的誤解,以至最後帶入作者對海洋保育的獨特觀點。

 

  數世紀以來,人類大多認為海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上牧場,隨著工業革命的來臨、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在船隻和捕魚技術上快速的發展,但毫無節制的過度捕獲,生態浩劫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一場接著一場的上演。十九世紀的英國,曾因為拖網漁業的爭端展開辯駁,由於當時對漁業沒有系統化的統計數據,憑著人們不精確的記憶,絕大多數的皇家委員會成員並不相信漁獲供應正逐漸減少的論點,最終導致《海洋漁業法》通過,讓漁業變成只要漁民高興,就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和任何方式捕魚。英國人這樣子放任漁業毫無節制地擴張和濫捕,同時也反映出世界其他地方的主流意見。

 

捕鯨可說是漁業的第一個全球產業,但二十世紀初的濫捕問題,導致鯨魚的物種數量令人擔憂。 

 

  經過百年後,這類的想法到了二十世紀中期依然存在,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和許多學者們,雖然承認人類的確濫捕了某些物種,但仍過度樂觀的認為海洋是「取之不盡」,從未想過有一天海裡可能會沒有魚。

 

  作者對於海洋的現況也提出許多令人值得思考的研究,其中一項關於「海洋生態恢復」的研究特別讓人印象深刻。書中指出人類透過禁令,試圖讓某些物種能夠恢復數量,的確在某些例子裡可以看出生物的韌性,在禁令的保護下有許多魚類數量逐漸恢復數量;但同時也有反例,某些魚類卻從此消失。而在過程中,即使魚群數量開始恢復,但生態系統的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如書中所說:「認為遭受攻擊的物種會恢復,是不正確的,平衡被擾動後,往往會給新物種優勢,而且會永遠摧毀物種間原有的關係。」

 

  羅伯茨在書中最後對於海洋保育認為,只要透過一些禁令的約束,以及更有智慧的管理資源,海洋生態是會逐漸恢復成早年的輝煌景象。人類應該停止無止盡的貪婪私慾,而是試著尊重同是居住在地球上的萬物。

 

 

書籍資訊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The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a)-卡魯姆.羅伯茨(Callum Roberts),2014

 

圖片credit:Straight.comBlue World Web Museum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