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覽

《媽的多重宇宙》:天地之大,我選擇與你耗在這裡
《媽的多重宇宙》:天地之大,我選擇與你耗在這裡

2022/05/10

魏妏秦

小蓮的挫折完全可以理解,跟著威門到美國生活,卻陷入日復一日的輪迴,就像店裡運作中的洗衣機一樣。喔,不一樣,洗衣機可以故障,她的生活不可以故障,丈夫、女兒都是她的罩門,現在還多了稅務員都要應付,撐在現實困境裡的小蓮終於在稅務局碰到她生命中的故障;只是這個故障讓轉個不停的媽媽停下來看看自己和家人、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時,實在破碎得讓人難以面對。

窮盡伊隆馬斯克的財富也不可能為任何平台帶來絕對的言論自由
窮盡伊隆馬斯克的財富也不可能為任何平台帶來絕對的言論自由

2022/05/09

Mumu Dylan

如果有人可以讓網路空間變成「絕對的言論自由」天堂或地獄,那花費440億美元收購推特的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肯定就是那個人,對吧?法學家艾瑞克‧海因茲表明,即使窮盡馬斯克的財富,也不可能為任何平台帶來絕對的言論自由。

觀賞別人把現實生活搞到分崩離析真的沒問題嗎?《最後通牒:不結婚,就拉倒》
觀賞別人把現實生活搞到分崩離析真的沒問題嗎?《最後通牒:不結婚,就拉倒》

2022/05/07

影集共和國

Netflix製作的《最後通牒:不結婚,就拉倒》把真人實境戀愛秀的修羅場程度提升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或者以《衛報》的說法是,「惡劣到你會希望地球加速暖化人類集體滅亡。」看完你不只會懷疑人類怎麼了,還會懷疑自己怎麼了。

世界上最致命的迷思:民主德國的「背刺傳說」
世界上最致命的迷思:民主德國的「背刺傳說」

2022/05/07

Mumu Dylan

12月10日,當疲憊不堪的部隊返回柏林時,德國總理、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向部隊致意說:「沒有任何敵人能打敗你們。」艾伯特的用意可以理解:歡迎軍隊返鄉,感謝士兵的犧牲奉獻,並盡可能地確保軍隊對現在這個戰敗的弱小新國家還保有忠誠度。然而,艾伯特不知不覺促成了民主德國歷史上兩個最為惡毒與致命的迷思:「背刺傳說」與「被支配的和平」,前者成為了二戰期間猶太人被默許屠殺的主要理由之一。

唱歌可以防老:保持快樂專注的秘方
唱歌可以防老:保持快樂專注的秘方

2022/05/06

Mumu Dylan

跟一群人高聲合唱的感覺很棒,因為集體唱歌可以增進社會聯繫,已經被證明能提升催產素 (聯繫荷爾蒙)與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但不只是集體唱歌對我們有益,獨自唱歌也是如此。唱歌是一種免費而且容易進行的活動,它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快樂、更健康、更充實。在反駁自己是「音癡」和「不會唱歌」以前,研究證明其實大多數人都能把歌唱好,所以不要再找藉口了,直接開始唱吧。

對魔鬼的追逐:羅曼羅蘭《貝多芬傳》
對魔鬼的追逐:羅曼羅蘭《貝多芬傳》

2022/05/05

MPlus Book Preview

十八世紀是一個兵連禍結的時代,也是歌舞昇平的時代,是古典主義沒落的時代,也是新生運動萌芽的時代──新陳代謝的作用在歷史上從未停止:最混亂最穢濁的地方就有鮮豔的花朵在探出頭來。法蘭西大革命,展開了人類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頁:十九世紀!多悲壯,多燦爛!彷彿所有的天才都降生在一時期……從拿破崙到俾斯麥,從康德到尼采,從歌德到左拉,從達維德到塞尚,從貝多芬到俄國五大家;北歐多了一個德意志;南歐多了一個義大利,民主和專制的搏鬥方終,社會主義的殉難生活已經開始:人類幾曾在一百年中走過這麼長的路!而在此波瀾壯闊、峰巒重疊的旅程的起點,照耀著一顆巨星:貝多芬。在音響的世界中,他預言了一個民族的復興──德意志聯邦──他象徵著一世紀中人類活動的基調──力!

《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意象繁生、不言自明的緬甸生活凝視
《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意象繁生、不言自明的緬甸生活凝視

2022/05/05

張婉兒

來自緬甸的導演李永超來台讀書工作已屆十餘年,多年來往返台緬兩地拍片。在陸續完成劇情短片《挖洞子》、《帕敢青年》後,2017年他以首部紀錄長片《血琥珀》遍訪盧卡諾、釜山等國際影展,2021年再接連推出兩部紀錄片新作《惡人之煞》與《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二〇二〇年的一場雨》是一部更具生活感的作品,從2013年開始,首度回訪家鄉的李永超陸續以相機、手機等媒材采擷家庭影像。2020年一場癱瘓生活的疫病與一場淹沒屋舍的雨,最終讓這部作品有了成形的契機。然而在乍看尋常的日常紀實背後,李永超仍以層層切面呈顯出複雜的社會與家庭肌理,在靜謐沉穩的鏡頭美學烘襯下,更顯得意象繁生。

數學的美有兩種
數學的美有兩種

2022/05/04

愛科學

數學界長期以來把這個領域一分為二成「應用數學或純粹數學」的對決,就好比其他領域的「實驗或理論」。或者,我們可以把數學一分為二成大腦那樣,代數的「左腦」以邏輯順序思考,而幾何的「右腦」以更直覺的方式思考。數學領域還有一個不易察覺的微妙區別:數學的美有兩種,而我們對它有各自的偏好。

 

把色彩理論化的那個女人:瑪麗・佳德賽
把色彩理論化的那個女人:瑪麗・佳德賽

2022/05/03

Mumu Dylan

色彩理論的歷史是我們根據現有事實講述的故事,但跟許多歷史故事一樣,這些故事的主角通常都是男性:牛頓的光學實驗激發了更多的探索;歌德於1810 年的《色彩理論》為此後幾個世紀有關色彩的書籍在視覺與哲學上設定了標準。但如果瑪麗・佳德賽的作品能更輕易地傳播給其同輩與後繼者,或許故事就會有不同。

藝術是欺騙:《如何解讀當代藝術》
藝術是欺騙:《如何解讀當代藝術》

2022/04/30

MPlus Book Preview

一位住在紐約上東區公寓的富有女士在慈善義賣會上以五位數金額標下一位著名觀念藝術家的作品。在她成功奪標時,觀念藝術家尚未構思出他的這件創作,更別說完成了,因此這位買主並不知道自己買下什麼。後來藝術家到她家裡送交作品,他問她有沒有吸塵器。她忐忑又好奇地吩咐女傭拿來吸塵器。藝術家隨即打開吸塵器,就在她家客廳的中東地毯上把集塵袋裡的東西倒出來,堆成一小堆。他接著就告辭離開。這位買主覺得她不僅被藝術家欺騙,還被愚弄了。她一狀告到義賣會主辦方,要求藝術家得用另一件藝術品來補償她或退錢。對方起初表示拒絕,但經過幾番激烈的爭論之後,他最後同意再去她家一趟。這回他用攝影機拍下他用吸塵器吸回地毯上的那堆髒物的過程。他也拍下那堆「裝置藝術」的照片,將之沖印出來交給買主。我記得整件事件就此圓滿落幕,這位女士心滿意足將那張照片掛在客廳牆上——離那堆髒物被倒出的位置只有咫尺之距。

有問題就上路吧!《騎趣環世界》
有問題就上路吧!《騎趣環世界》

2022/04/30

Lizard

在前作發行《Somewhere Else Tomorrow》數年後,旅行家丹尼爾林治決定再度踏上旅程。這一次,他要和之前在旅程邂逅的妻子喬伊,從加拿大出發到南美洲最底端,再從非洲底部一路向北。他們不打算搭乘火車或飛機來,也不打算事先訂好飯店或旅館,而是騎機車完成旅程,等待著他們的是高山、凍原、峽谷等壯美,以及瘧疾、軍閥、野獸等威脅……

 

美國福音派教徒對普丁的崇拜如今顯得很尷尬
美國福音派教徒對普丁的崇拜如今顯得很尷尬

2022/04/29

Mumu Dylan

2022 年 2 月,福音派領袖富蘭克林‧葛福臨號召信徒為普丁祈禱,他在推特承認,由於俄羅斯很明顯即將要入侵烏克蘭,這是個「不尋常的請求」。但葛福臨呼籲信徒「祈禱上帝在他內心動工,避免戰爭所帶來的一切代價」。但反彈聲浪迅速出現,一些評論家批評葛福臨非但沒有要求信徒為烏克蘭祈禱,甚至很少呼籲信徒為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祈禱。美國福音派的一個重要分支(尤其是白人保守派)近 20 年來,不斷與俄羅斯建立密切的政治與情感聯盟。這些美國福音派信徒把俄羅斯、普丁和俄羅斯東正教視為「信仰保護者」,因為他們強硬反對「傳統」與「家庭」價值觀被攻擊。

柏捷頓家族裡面每個人都有梅毒嗎?在攝政時代倫敦男歡女愛可能很危險
柏捷頓家族裡面每個人都有梅毒嗎?在攝政時代倫敦男歡女愛可能很危險

2022/04/28

Mumu Dylan

Netflix 影集《柏捷頓家族》的收視率歸功於許多因素:故事情節、選角、服裝設計……當然,還有這部影集的男歡女愛場面。然而,如果《柏捷頓家族》的事情發生在現實世界又會怎樣呢?影集背景設定在 19 世紀初期,也就是攝政時代中期與喬治時代末期。根據估計,此時有高達五分之一的倫敦人會在 35 歲之前感染梅毒。如果這個數據不夠驚人的話,歷史學家預估感染淋病或披衣菌的人數還要更高。據歷史學家西蒙・斯雷特教授表示:「當時這座城市的性病率高得驚人,攝政時代居住在倫敦的年輕人,大多數曾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染上性病的說法並非不合理。」直到 20 世紀初,梅毒仍未出現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代表如果你恰好屬於社會上不幸的 20%,一般來說幾乎沒有痊癒的機會。

精神病態女性不喜歡殺人,因為那樣太low了:《創造一個心理病態》
精神病態女性不喜歡殺人,因為那樣太low了:《創造一個心理病態》

2022/04/27

MPlus Book Preview

心理病態的最後一個面具,是它透過性別顯現的方式。我認為《追殺夏娃》會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驚悚片,還吸引許多人在寫作研討中花時間討論,關鍵在於心理病態殺手薇拉內爾是否可能塑造自「真正的」—臨床上的意義—心理病態者。為何這件事如此具有挑戰性?因為「真正的」女性心理病態者是極難以捉摸的品種。

 

夜食症候群的飢餓告白:《雖然會胖,但還是想一個人吃完半半炸雞再睡》
夜食症候群的飢餓告白:《雖然會胖,但還是想一個人吃完半半炸雞再睡》

2022/04/27

MPlus Book Preview

我們的約會有八成是在一起吃些什麼的狀況下進行,不幸的是,我們能約會的時間也只有加班結束後的深夜。然而跟我在同樣時間吃同樣食物的D,體型卻完全沒變化。後來才知道,原來D減少了睡眠時間運動,是個有輕微運動中毒,經常在嘴邊掛著「自我管理」之類單字的現代人。D開玩笑似地抓起我肚上的肉,問「你怎麼會肚子都飽了還繼續吃」時、說「運動的時間本來就是創造出來的」時,我隱隱感覺到,D似乎對我感到失望。但那的確是事實。因為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總是非常懶惰,覺得移動自己的身體是件很麻煩的事。在壓力極大的狀況下,別說是照顧自己了,我反而還讓自己的身體像一條閒置在角落的破布般,享受並依靠那些甜蜜的誘惑。

 

如何穿好一件羅馬袍服
如何穿好一件羅馬袍服

2022/04/26

Mumu Dylan

穿好一件高貴優雅的羅馬袍服看似簡單,但其實細節很多,而且光是穿上羅馬袍服至少需要兩名助手從旁輔助。西元一世紀的教育家和修辭學家昆體良對羅馬袍服有很多見解,甚至在著作《演講學校》裡分享個人的看法:「我認為袍服本身應該做成圓形,而且要剪裁得合身,否則就會有很多不好看的地方。前緣應該達到小腿中間,而背後應該有更多比例,因為腰帶位置較高。」

我的女兒要說波蘭語!瑪麗・居禮與地下母語叛亂組織
我的女兒要說波蘭語!瑪麗・居禮與地下母語叛亂組織

2022/04/25

Mumu Dylan

瑪麗‧居禮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在 19 世紀為抵抗俄羅斯帝國控制分裂的波蘭地區所付出的努力。雖然瑪麗‧居禮嫁給了法國人,但她從未忘記自己的初衷:波蘭人要會說波蘭語,女性也應該受教育,以及波蘭是獨立的國家,而不能變成任何國家的禁臠。

 

從採訪者的角度窺視大作家:《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
從採訪者的角度窺視大作家:《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錄》

2022/04/24

Chin

《巴黎評論》是1953年創辦的美國文學雜誌,其中的〈作家訪談〉最他們最持久也最著名的專欄,從西蒙波娃、莎崗、海明威、米蘭・昆德拉、亨利・米勒,到近期的史蒂芬・金、石黑一雄、村上春樹──多數文學愛好者喊得出名字的當代作家都曾經接受過《巴黎評論》的採訪。

丈夫是出軌比較糟,還是強暴別人比較糟?《醜聞真相》
丈夫是出軌比較糟,還是強暴別人比較糟?《醜聞真相》

2022/04/23

影集共和國

《醜聞真相》有著震撼的開頭,蘇菲嫁給牛津大學時期的初戀對象,看似完美的帥氣部長詹姆士,兩人婚姻美滿育有兩個小孩,她是個十足稱職的權貴名門懷特豪斯家媳婦。直到有天丈夫告訴她,自己曾經一時失足跟年輕有為的下屬奧利維亞發生婚外情,雖然已經結束,但仍被媒體抓包。蘇菲雖然痛苦煎熬,依然為了家庭努力打起精神。然而詹姆士與蘇菲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段婚外情之所以被媒體揭發,是因為奧利維亞對他提起了強暴的訴訟。

豬豬會對音樂產生情感反應,就跟人類一樣
豬豬會對音樂產生情感反應,就跟人類一樣

2022/04/23

Mumu Dylan

我們對恐怖片尖銳的小提琴聲感到害怕,或是聽見歡快的流行歌曲而感覺精神振奮,這些都是科學家在動物身上很少觀察到的反應:對不同類型的音樂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但最近,豬提供了具說服力的新證據,證明動物可能也會對音樂產生情感反應。

 

擁有孩子不該是個隨便的決定,為什麼沒人認真討論?
擁有孩子不該是個隨便的決定,為什麼沒人認真討論?

2022/04/22

Mumu Dylan

《衛報》專欄作家芮安農・露西・寇斯萊特在懷孕之前,總是好奇其他人怎麼知道自己想要孩子:是突然出現這個念頭嗎?還是這樣的渴望日益強烈,直到變得難以忽視?有一些女性提到了所謂的「生物鐘」:與其說想生孩子,不如說意識到時間好像「差不多了」,但其實又不確定是否真的那麼想生,並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這些女性中有許多人都因沒有感受到為人父母的「渴望」而內疚,似乎發自內心的母愛應該是常態,而缺乏這種強烈的情緒好像是種錯誤。但寇斯萊特認為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她寫道:「有時我覺得身體好像在跟大腦交戰。有很多不想成為父母的合理理由,但身體所感到的渴望又是如此強烈,使我有種說不出的悲傷。」

 

阿爾卑斯放山雞:義大利農民讓母雞回歸森林
阿爾卑斯放山雞:義大利農民讓母雞回歸森林

2022/04/21

Mumu Dylan

雞可說是人類的「發明」,最常見的雞種——家雞的存在源於人類馴化曾經漫步在東南亞熱帶雨林、色彩繽紛的四種野生叢林鳥類。早在一萬年前,人類開始飼養生活在叢林裡的生物,用於生蛋乃至鬥鳥。如今,雞是全世界第二常見的肉類,僅次於豬肉,但大多數現代的雞已經失去了過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義大利北部的雞農馬西莫・拉佩拉正在讓雞重新找回野性的一面。自 2009 年以來,拉佩拉和妻子伊莉莎白在瓦爾泰利納山谷中心的松德里奧附近的阿爾卑斯山原始森林中飼養了大約 2100 隻母雞,這個農場彷彿一個由母雞所統治的山谷王國。

 

拿窮人來測試演算法豈不妙哉?《懲罰貧窮》
拿窮人來測試演算法豈不妙哉?《懲罰貧窮》

2022/04/20

MPlus Book Preview

在美國,貧富比肩並存,這種對比在洛杉磯的市中心特別鮮明。那裡的都市專業人士每天喝著拿鐵,滑著智慧型手機,窮人也在近在咫尺的地方生活。不過,在美國的每個都市與鄉鎮裡,生活困苦的人與生活無虞的人之間都有一道無形的隔膜。我在印第安納州的蒙夕、賓州的芒霍爾都看到了這道隔膜,在我的家鄉也看到了。美國的窮人並非隱於無形,我們都看得見他們,只是把目光移開了。

 

並不是網路遊戲讓人變得多面,而是人本來如此:《該死的阿修羅》
並不是網路遊戲讓人變得多面,而是人本來如此:《該死的阿修羅》

2022/04/20

Lizard

受害者與加害人,局外人與局內人,一般人與惡魔,天使與一般人……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該死的阿修羅》邀請觀眾從一起夜市槍擊案,一起走入一群人的生活,一起看到人有多麼變幻莫測,並一起發現有時候或許只需要一個偶然,就走向天差地別的想像。

提摩希・史奈德:俄羅斯種族滅絕手冊
提摩希・史奈德:俄羅斯種族滅絕手冊

2022/04/19

Mumu Dylan

2022年4月3日,俄羅斯官方媒體俄新社為俄烏戰爭發表了一份「種族滅絕手冊」,詳述了徹底消滅烏克蘭的明確計畫。專攻中歐、東歐和猶太大屠殺歷史的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提摩希・史奈德撰文指出,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戰爭的理由「去納粹化」與普遍定義的「納粹」完全沒有關係,其意圖全是為了徹底滅絕烏克蘭這個國家與民族。

 

Prince 十一歲時的受訪片段顯示明星潛力
Prince 十一歲時的受訪片段顯示明星潛力

2022/04/18

Mumu Dylan

Prince 為世人留下了許多作品,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行了首張專輯《For You》,不僅親自錄音,還演奏了幾乎所有的樂器。雖然 Prince 以成熟的流行音樂天才形象出道,但他從小就顯現了明星潛力。Prince 出身於明尼亞波利斯,一個他終生相伴的城市,在他去世的六年後,明尼亞波利斯的一家電視台發現了從前不為人知、Prince 十一歲時的受訪片段。

人生莫非《單行道》:《班雅明:多重面向──詹明信重讀班雅明》
人生莫非《單行道》:《班雅明:多重面向──詹明信重讀班雅明》

2022/04/16

MPlus Book Preview

許多有趣的理由使人相信,《單行道》是班雅明唯一真正的著作。此書就像一盒應該貼上「小心!內含使人上癮的成分!」這個警示標語的巧克力。由於裡面的巧克力太多,無法一次把它們吃完,因此,你們陸續在取用這些巧克力時,就好像從舊紙盒裡取出一張張舊照片,而且心裡還納悶著照片裡的人究竟是誰?你們在《單行道》的每張照片上所消磨的時間,已超出自己的想像,而且還因此陷入莫名其妙的狀態。你們覺得這些舊照片還不錯,也就是你們在上面所看到的一切,不過,這些畫面卻帶有可操作的辯證意象。如果你們認為這些舊照片只具有純粹的視覺性,而且還把它們和一些簡單的想法以及有趣的觀察相混淆,那可就錯了!更何況有趣的觀察就和詳細的描述一樣,不一定可靠!這裡所存在的,其實是一些已各自分離的、罕見而微小的、卻內含相互勾連之身心元素的事物。

 

2022年Eurovision塞爾維亞參賽曲:〈In Corpore Sano〉對健康狀態與疾病的反思
2022年Eurovision塞爾維亞參賽曲:〈In Corpore Sano〉對健康狀態與疾病的反思

2022/04/16

吳懷珏(Gem Wu)

2022年 Eurovision 塞爾維亞參賽曲〈In Corpore Sano〉用有創意的方式帶我們思考「何謂健康」。〈In Corpore Sano〉這句是拉丁文,取自「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這句話,整個翻譯起來是「一個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然而,歌名直接從這句話只截取了「於健康的身體」,而將「健全的精神」捨棄不用,就透露出這首歌背後的深意:精神疾病往往不被視為疾病。

珍稀神木是健康森林的關鍵
珍稀神木是健康森林的關鍵

2022/04/15

愛科學

大約800年前,英格蘭雪伍德森林中一棵巨大的橡樹幫助羅賓漢躲避了腐敗的諾丁漢郡長。雖然羅賓漢的故事可能只是傳說,但這棵巨大的橡樹不是: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橡樹之一。新的研究表明,古老的神木——有些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是森林存續的關鍵;另一項新研究表明,稀有的樹木——有些連科學家都還未發現——對森林的健康至關重要。

以舞者身體揮灑的霞彩,重譜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以舞者身體揮灑的霞彩,重譜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2022/04/15

吉米布蘭卡

協助《霞》的舞蹈構作陳品秀用「捏陶」來形容這段創作的歷程:「過往的舞作可能會有暗場與斷裂,但這次花了很大的力氣做串接。一開始是分別做了ABCDE,但現在要串起來,可能A串B覺得不錯,接著是很想要的C,但B串C就怪怪的,這時候就要回去重看並調整A串B,舞作的工作過程一直是這樣……」舞者的位置要擺在哪裡?聲音該從何處出來?舞者吃進去的是否就是編舞家所丟出來的?作為時刻陪伴《霞》的首位觀眾,陳品秀直言,「想要做什麼」與「為什麼這麼做」是他與鄭宗龍最日常的對話。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最新文章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在IG上追蹤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