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覽

如果我並不真的認識我自己──《歡樂時光:前編》
如果我並不真的認識我自己──《歡樂時光:前編》

2021/04/10

呂昀儒

在灰濛濛的雨中涼亭,四個女子被雨困住地吃著便當,在不黑也不白的地方,在不年輕也不蒼老的歲數,卻都有種被困住的感覺。幾乎就像是她們身邊的監視錄影器所拍下的畫面,作為觀眾可以清楚地聽見她們的對話、她們有時尷尬有時無奈有時愉悅有時平靜的表情,卻沒有任何內心獨白,完完全全的第三人稱客觀視角。因為知道得非常有限,在發生的情節之外,留下了大量空白可以自行填充。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簡述了一段情節之後,讓觀眾自行續寫的問答題。

扮演與階級消失了,真實的愛情由此滋長:《城市之光》
扮演與階級消失了,真實的愛情由此滋長:《城市之光》

2021/04/10

蔡翔宇

卓別林經典默片《城市之光》問世於1931年,正是有聲電影蓬勃發展的時期,電影市場版圖正慢慢被有聲電影佔據。或許出於對抗意識,電影的第一場戲,就呈現了語言的無效性──雖然不久後,卓別林也開始製作有聲電影。卓別林飾演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找到一處雕像就在上頭睡覺,正好碰到雕像的揭幕儀式,市府官員、各方顯要都上台致詞。這些致詞全被代換成滑稽的音效,來顯示這些話語的無意義。大家一定都有在朝會或典禮,聽台上講者長篇大論囉嗦的經驗吧?語言如何在默片中表現,這是出彩的範例。

被閹割的大師:七等生《削瘦的靈魂》
被閹割的大師:七等生《削瘦的靈魂》

2021/04/09

Lizard

七等生總是來不及打倒什麼,他想打倒的對象就自動湮滅或者是幫他解套了。以這樣的觀點來看,他那些乍看中二的「我的痛苦、我的慾望也是這世界的痛苦與慾望的一部分」甚至是「我代表全人類」似乎就有道理多了。在文學上他的戰鬥是「我不用幹掉他們,他們自己會被自己幹掉」,在政治上他的表態是要既反對入台的「大中華意識型態」也反對後起的「大台灣意識型態」,進而以聽來有些空洞的「大宇宙意識型態」來藐視這些對他創作不涉政治而有所微辭的人。不過你甚至不能說他是個世界主義者,也莫怪乎他當時的同齡人貼上「個人主義者」、「虛無主義者」這其實不太妥貼的兩個標籤,但他依舊總是聽之任之。他總是等待,總是被動,這是他的戰鬥模式。

世界最知名塔羅牌背後的女性繪師
世界最知名塔羅牌背後的女性繪師

2021/04/09

Mumu Dylan

1909年,被朋友暱稱為「小精靈」的插畫家科嫚-史密斯受神秘學學者、作家、英國神秘學會「黃金黎明協會」成員之一的亞瑟‧偉特委託,為一副塔羅牌配上插圖。她花費六個月時間製作出日後全世界最流行的塔羅牌,繪製諸如「魔術師」、「塔」、「倒吊人」等塔羅牌圖案,生動地詮釋了每張塔羅牌的寓意。科嫚-史密斯在寫給友人的信件中,幽默地把80幅塔羅牌作品形容為「一個花很少錢的大工程」,儘管她流露出發自內心的興奮,但覺得畫作「透過彩色平版印刷……成品可能會非常糟」。

 

忠於自我:英國女歌手Scout Niblett的搖滾能量
忠於自我:英國女歌手Scout Niblett的搖滾能量

2021/04/08

Han-Pong Yeh

名氣很難解釋,而且是一個可以在市場操作和宣傳下越滾越大的東西,和音樂本身的好壞不一定成正比。當然,知名度高的音樂人大多有過人或特別之處,不過,這不代表知名度低的音樂人就是不夠厲害。許多小眾的獨立音樂人都實力堅強且獨具原創性,只是他們從來不特意討好聽眾,一路堅持創作自己想唱的歌,不紅也無所謂。來自英國的獨立搖滾女歌手 Scout Niblett,就是徹底貫徹這個精神、最「做自己」的代表。

那迷人的本屋大賞:早見和真《雖然店長少根筋》
那迷人的本屋大賞:早見和真《雖然店長少根筋》

2021/04/08

傲金

《雖然店長少根筋》以書店員谷原京子以及店長山本猛為主角,寫出了許多站在櫃檯前的顧客們不會知道的書店工作秘辛,但令我感興趣的並不是這些隱藏在「來賓止步」或「STAFF ONLY」簾幕後面的故事。驅使我看完的是作者在字裡行間展現出,對書店員耐人尋味的情結,而這一切或許都要從本作多次提到的本屋大賞開始說起。

那是他們的第一次:Boomer世代的烙印
那是他們的第一次:Boomer世代的烙印

2021/04/07

馬世芳

《爆發年代》原名 BOOM,指的是所謂「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簡稱 Boomers)。二次大戰結束, 各先進國家天下太平,生育率大增。後人遂把1946到1964年間出生的世代,稱為「嬰兒潮世代」。《爆發年代》情節始於大戰結束的1945,迄於阿姆斯壯登月的1969,正是 Boomer 們成長的黃金歲月。這齣作品轟動一時,不只喚起了 Boomer 世代曾經激昂的青春鄉愁,也帶著新生代觀眾重溫那段高潮迭起的歷史:麥卡錫主義、冷戰、黑人民權運動、甘迺迪和金恩相繼遇刺、越戰、性解放、嬉皮風潮......,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一首接一首光芒萬丈的經典流行歌曲。

無法在腦海中描繪圖像的人也比較不會被恐怖故事嚇到
無法在腦海中描繪圖像的人也比較不會被恐怖故事嚇到

2021/04/07

Mumu Dylan

新南威爾士大學雪梨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患有心盲症(沒辦法在腦中想像圖像)的人比較難被恐怖故事嚇到。當恐怖故事講得越多時,一般人的皮膚反應就越強烈。那些能在腦中想像故事情節的人來說,皮膚導電程度開始迅速提高。但心盲症患者的皮膚導電程度幾乎維持平穩。

再見了,Teenage dream:美國流行音樂的典範轉移
再見了,Teenage dream:美國流行音樂的典範轉移

2021/04/06

Mumu Dylan

2010年,凱蒂‧佩芮在接受《告示牌》採訪時表示:「我多數時候像是個會走路的卡通人物。」任何經歷過「Teenage dream」時代的人都懂她的意思。當時,無論在哪裡都能看見披著糖果條紋的佩芮,她從胸部噴出鮮奶油,頭上戴著鮮豔藍色的假髮,臉上掛著有如表情符號那般燦爛的笑容。佩芮的音樂也很卡通化:簡單無腦,歌詞跟高中派對、外星人和穿著比基尼的女孩卡通形象串連在一起。青少年喜愛這些元素,成人也無法抵抗。然而,到了2020年就連凱蒂佩芮所象徵的時代也宣告結束。樂觀活潑的「Teenage dream」時代似乎已經終結,在新的十年之中,流行音樂市場將迎向對未來的憂鬱與不確定性。

看似沒有房子,卻不是沒有家:《游牧人生》
看似沒有房子,卻不是沒有家:《游牧人生》

2021/04/06

癮君子

在《游牧人生》中,不只一場戲,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呈現,人的渺小,不管是綠意的山林、波濤的海岸、漫長的公路或是荒蕪的沙漠。就此,觀眾不只從特寫之中的皺紋,梳爬出芬恩的落寞,也從遍地而生的寂靜中,品嘗到獨身一人的寂寞。為此,電影中的每一段分離,都能輕易地擠壓到心弦。

男人與狗:巴甫洛夫不相信心理學
男人與狗:巴甫洛夫不相信心理學

2021/04/05

MPlus Book Preview

如果要選出一個人作為現代心理學的創建者,伊凡.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1936﹞是最不可能出現的名字。他接受過醫師訓練,但從未執業。在大半生的職涯中,他堅稱心理學是一門不夠科學、曖昧含糊,而且過度強調內在狀態的學科。即便巴甫洛夫因為他的貢獻而得到心理學界的肯定,但對於被視為心理學界的一份子,他頗為躊躇。他古怪的個人特質增添了他的神秘感。

即使疫苗普及,COVID群體免疫可能也不會發生
即使疫苗普及,COVID群體免疫可能也不會發生

2021/04/02

愛科學

隨著全球COVID-19疫苗接種率提高,人們不禁想問:這場瘟疫究竟還要持續多久?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問題,但曾經流行的看法是,當夠多的人獲得免疫力達到「群體免疫門檻」時,就能阻止大部分的傳染。然而,科學家現在認為,未來幾年之內人類很可能依然活在恐懼與隔離之中。

二十年後,海蓮終於來到思慕的城市:《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
二十年後,海蓮終於來到思慕的城市:《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

2021/04/01

Chin

二十年間,美國紐約作家海蓮・漢芙透過書信向五千公里外英國倫敦的「Marks & Co書店」購書,並與書商法蘭克・鐸爾成為靈魂伴侶──海蓮說過法蘭克是最了解她的人──儘管兩人從未見面。直到1971年,海蓮將兩人的書信集結成書,從落魄的無名作家一舉成名,掙足到倫敦的旅費才首次踏上「不列顛的土地」。《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是海蓮在倫敦四十天所寫下的日記,更可以說是她的尋根之旅──畢竟她身為一名「母語和莎士比亞一樣的作家和愛書人」。每篇日記更甚前作的幽默,彷彿置身於紐約某個酒吧中,聽著一段段的脫口秀!

 

初試啼聲的喬治哈里森:〈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
初試啼聲的喬治哈里森:〈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

2021/04/01

搖滾世代

披頭四的熱門單曲〈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是喬治‧哈里森第一首擔任主唱並登上美國告示牌排行榜的單曲,而這首歌的一部分得歸功於迪士尼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

與你相連的生命:《我的親親小妹》
與你相連的生命:《我的親親小妹》

2021/03/31

Lizard

從第一場那沒有說一句話的戲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德國影后妮娜霍絲飾演的妹妹與拉斯艾丁格飾演的哥哥之間有種心靈相通的默契。鋼琴音樂伴著她從街上走到他的房間裡,當他拿下耳機時,音樂也嘎然停止。他是舞台劇王牌演員,而她是劇作家與老師,然而當他因絕症而離開舞台,而她竟也因此無法創作。

 

男友一直在說關於前女友的夢話:《夜行大腦》
男友一直在說關於前女友的夢話:《夜行大腦》

2021/03/30

MPlus Book Preview

一切都從他和交往一年半的女友琳達同居後幾週開始。「她說我睡覺時一直在講話。」羅伯告訴我。他過去並沒有夢囈或夢遊的病史,所以這件事讓他有點驚訝。不過,琳達真正不爽的是他說的內容。「顯然我講到我對前女友喬安娜的愛。這真的很奇怪,因為我已經好幾年沒跟她聯絡了。」

愛情使人盲目付出,卻也使人洞穿表象:《當男人戀愛時》
愛情使人盲目付出,卻也使人洞穿表象:《當男人戀愛時》

2021/03/30

Lizard

人生在世,總得被迫扮演一些你不想扮演的角色,然而愛你的人總是能看穿你所扮演的角色,看到真正的你,愛情使人盲目付出,卻也使人洞穿表象。儘管有時候這種洞穿往往來得太遲,以致比起錢債,情債更難償還。因為錢債會有人來討,但情債卻少有人要對方還,以致於你自己欠下了都不知道。

崇拜魔鬼、煽動仇男?歐洲歌曲大賽對東正教國家造成的恐懼
崇拜魔鬼、煽動仇男?歐洲歌曲大賽對東正教國家造成的恐懼

2021/03/30

Mumu Dylan

賽普勒斯東正教會要求自己國家退出2021年的歐洲歌曲大賽,他們指責愛琳娜・薩格里奴(Elena Tsagrinou)的〈El Diablo〉使國家的道德基礎淪為國際笑話,因為它宣揚「向魔鬼投降並崇拜魔鬼」的理念;另一個東正教國家俄羅斯也出現雜音,保守派團體指控曼尼查‧桑金(Manizha Sangin)的〈Russian Woman〉歌詞「煽動仇男情緒,破壞傳統家庭的根基」。

為什麼有些女性並不支持生育自主權益
為什麼有些女性並不支持生育自主權益

2021/03/29

Mumu Dylan

如果理由不是因為宗教信仰,那麼少部分女性對於墮胎權益的反對是相當耐人尋味的。一項生物學研究試圖用「血親群體利益」的觀點,證明「如果女性擁有更多男性近親,那麼她更可能反對墮胎,理由是潛意識想保護自己近親的DNA傳遞」。同樣的,當男性獲知有重要的女性血親存在(特別是女兒)時,他們更容易主張性別平等。

有沒有屬於台灣的那個字:《頑張り: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
有沒有屬於台灣的那個字:《頑張り: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

2021/03/27

陳偉毓

如何以詞彙描述一民族的整體樣貌?這是一個值得玩味的題目。一來,所有語言來自於形塑語言形成的社會,換言之,當人以具有個別特色、表達習慣的殊異言語來談論有在既定文化架構下成立的語言時,它毋寧是種反身性的提問,指涉自我在身處環境中更為明確的定義是什麼。《頑張り: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在形式上便先觸及了這個疑問。

《未來的我們》:未來的我們,是未知而無解的
《未來的我們》:未來的我們,是未知而無解的

2021/03/27

太空人

伊朗裔德國導演法拉茲‧沙里亞特的首部劇情長片《未來的我們》讓人想起同樣擁有移民背景的法提‧阿金在《天堂邊緣》中所安排的情節:土耳其社運份子Ayten為了尋求庇護而逃到了德國漢堡,同樣在等待庇護申請結果出來前,以政治難民的身份居住於難民中心。如今,若我們回過頭來將《未來的我們》與當年的《天堂邊緣》相比較,或許可以從德國這樣長久以來無解的移民議題裡,看到不同的面向。

如果馬男波傑克是本小說:金凱瑞《回憶與誤解》
如果馬男波傑克是本小說:金凱瑞《回憶與誤解》

2021/03/26

Lizard

馬男波傑克是一個活在平行世界好萊塢的過氣老馬,他總是在「horse around」(胡鬧),而他的創造者拉斐爾‧鮑伯─華克斯伯格曾引用金凱瑞的一句話說明波傑克的困境:「我認為所有人應該名利雙收,然後做他們夢想的事情,然後他們就能知道那到底是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答案。」《回憶與誤解》就是金凱瑞對於他胡鬧人生的答案。

飢餓與孤獨以相似的方式點亮大腦
飢餓與孤獨以相似的方式點亮大腦

2021/03/26

Mumu Dylan

當我們失去所愛之人或長期無法與人接觸時,通常會以身體疼痛的形式體現出來——例如腸胃出問題或者胸口悶。但是,社交互動真的是人類的核心需求嗎?抑或者這種感覺只是我們想像虛構出來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關於社交必要性的實證證據。證據表明,人類渴望社交如同渴望食物。與此同時,飢餓(身體需求)與孤獨(社會需求)在大腦層次的運作方式非常相近,它們以類似的方式啟動大腦活動。

自製你的中世紀掛毯
自製你的中世紀掛毯

2021/03/25

Mumu Dylan

貝葉掛毯是一幅近70公尺長、50公分高的刺繡作品,它描繪了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蘭所發生的事件,主要人物有諾曼第公爵威廉和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二世),最後以黑斯廷斯戰役告終。近年有人編寫了產生器讓網友自製中世紀掛毯,試圖重現古老的中世紀藝術風格。

0.05%的血液酒精濃度──《醉好的時光》
0.05%的血液酒精濃度──《醉好的時光》

2021/03/24

陳穎

對於人類心靈的構成,如今追問的已不再是理性抑或感性的二分,而是二者的適當比例究竟為何,這部來自丹麥、已經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年度電影,又名〈酒精計畫〉,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值──0.05%的血液酒精濃度。四個行至中年的學校男老師,在一成不變的學校生活中,逐漸喪失了青春、生命的光彩。大部分的人只能認命,接受命運無情的安排,變成年輕人眼中可笑的時代遺物,然後無聲無息的終結可悲的人生。然而,這部片中四個男人靠著酒精成功反轉了命運的劇本,打開瓶塞,敲擊出花火。

無論掠食者有多麼兇猛,叢林永遠是贏家:《詐欺女王》
無論掠食者有多麼兇猛,叢林永遠是贏家:《詐欺女王》

2021/03/24

Lizard

如果你因為《控制》迷上羅莎蒙派克這位又性感又奸巧的熟女,而之後僅能在《私人戰爭》稍微重溫她的魅力,並在《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感到有點失望,那你一定要看這部《欺詐女王》。因為她這次演出了一個吃人不吐骨頭,慢條斯理地用紙巾擦嘴的頂級掠食者,就連風燭殘年的年長者,她也會毫不留情地吸乾。

鑽石並不珍稀,就跟你的愛一樣
鑽石並不珍稀,就跟你的愛一樣

2021/03/23

Mumu Dylan

我們把愛情與婚姻連結,將婚姻與鑽石綁定,想像這三種東西都很稀有。然而,我們都清楚愛並不完美,它很隨機而且常見。婚姻也是如此,這件事早已有數十億人曾經做過,它也不可能是稀有的。鑽石,所謂的完美寶石,跟愛情和婚姻同樣不珍稀,它可以有很多尺寸,隱藏在各種地幔之下。在這個世界的洞穴中,裡面滿是不起眼的鑽石等待被打磨和出售。

如果一個App不用錢,那麼它賣的就是你
如果一個App不用錢,那麼它賣的就是你

2021/03/22

Mumu Dylan

消費者數據掮客在今天的個資產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收集、整合與交易從不同線上與線下來源的大量個資。數據掮客收集公開的資訊,並從其他公司購買或取得消費者數據。一般來說,他們取得的數據並不是消費者自願提供,而大部分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到的。他們分析數據、做出推論,把消費者分類,最終向客戶提供數不清的消費者特性。如果一個應用程式不用錢,那麼它賣的就是你,你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己的個資。

鄙棄美好結局的言情小說家:《窗邊上的玫瑰》
鄙棄美好結局的言情小說家:《窗邊上的玫瑰》

2021/03/20

瓦西里莎

《窗邊上的玫瑰》是阿莫多瓦1995年的作品,敘述以「艾曼達」為筆名的莉歐再也受不了自己寫的言情小說,以不同筆名於《國家報》撰寫書評,大肆批評自己的作品。阿莫多瓦總是將鏡頭對準女性,本片進而剖析女性與愛情的連結,愛情是必需品?是使人墮落的罌粟?又或只是生活日常中的某一部份。

《名單之外》:無人倖免的春天
《名單之外》:無人倖免的春天

2021/03/20

曾友俞

這是二二八事件發生七十週年的紀念書,也是二二八和平日運動三十週年,我們也是從一九四五年開始被殖民至今超過七十五年了。而所謂的名單,一般來說可以是好的名單也可以是壞的名單,例如哪些人可以得獎,又或者是聖誕老人的naughty list,又或者是辛德勒的名單,又或者是當局者要獵殺的菁英份子名單,本書的名單是最後的這個意思。如同鄭清華所說,「這樣的『名單』存在於人類歷史,見怪不怪,尤其在社會將解放未解放、將文明未文明之際,總看到有人持『名單』為了拯救他人,有人持『名單』為了滅絕他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最新文章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在IG上追蹤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贊助我們